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8522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由于采用粘结胶将覆晶薄膜贴合在背离显示基板的显示面的一侧后,再通过设置在至少贯穿显示基板、各信号线和绝缘层的连接孔内的导电材料,可以实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周边的信号线与设置在覆晶薄膜的连接端子的连接,因此,省去了连接端子弯折工艺,以致在显示面板的周边不会存在连接端子弯折区域,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更窄。并且,由于在绝缘层设置围绕各连接孔的多个凹陷部,可以保证导电材料在凹陷部与信号线的表面接触,增大了导电材料与信号线的接触面积,可防止打孔和导电材料填充失效的风险,从而提高产品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面板在显示产品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具有窄边框(NarrowBezel)的显示产品因其可以使用户获得较好的观看体验,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目前,连接端子弯折是实现具有窄边框的显示产品的唯一方案。但是采用连接端子弯折工艺制作的显示产品的良率问题较多,例如,在将如图1a所示的显示产品进行弯折时,如图1b所示连接端子弯折区域P的无机绝缘层容易产生裂纹,会导致显示失效。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一道掩膜(Mask)工艺,以去除连接端子弯折区域P的无机绝缘层;之后再通过增加另一道Mask工艺,在连接端子弯折区域P形成一有机绝缘层,以避免连接端子弯折区域P的无机绝缘层产生裂纹导致的显示失效现象。如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无机绝缘层产生裂纹导致的显示失效现象,但增加了两道Mask工艺,增加了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此外,连接端子弯折区域P的形成需要增加空间,并且相对于相同尺寸的不经过连接端子弯折工艺制作的显示产品,采用连接端子弯折工艺制作的显示产品对衬底基板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如何在省去连接端子弯折工艺的条件下,获得具有窄边框的显示产品,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以实现窄边框的显示面板。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设置于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一侧的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覆晶薄膜之间的粘结胶,以及固定于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集成电路芯片;其中,所述覆晶薄膜通过所述粘结胶固定于所述显示基板背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在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周边设置有:多条信号线,位于所述信号线与所述显示基板之间的绝缘层,至少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各所述信号线和所述绝缘层的多个连接孔,以及至少填充于各所述连接孔内的导电材料;所述信号线通过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的连接端子;所述绝缘层具有围绕各所述连接孔的多个凹陷部,所述导电材料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信号线接触的表面接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导电材料与所述信号线接触的表面与所述信号线位于所述凹陷部之外区域的表面齐平。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导电材料为纳米金属材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纳米金属材料为纳米银材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各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25μm;所述纳米银材料的直径小于3μm。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粘结胶为异方性导电胶;所述连接孔仅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各所述信号线和所述绝缘层;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信号线通过所述导电材料和所述异方性导电胶连接于所述连接端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各所述信号线、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粘结胶;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各所述信号线、所述绝缘层、所述粘结胶和所述覆晶薄膜;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端子一一对应;且所述连接端子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绑定于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柔性电路板。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显示基板的显示面周边形成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具有多个凹陷部;在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周边的所述绝缘层上形成多条信号线;在覆晶薄膜上安装集成电路芯片;在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一侧通过粘结胶贴合所述覆晶薄膜;所述集成电路芯片位于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在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周边形成至少贯穿所述显示基板、所述各信号线和所述绝缘层的多个连接孔;且各所述凹陷部围绕各所述连接孔;至少在各所述连接孔内填充导电材料,以使所述信号线通过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的连接端子,所述导电材料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信号线接触的表面接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至少在各所述连接孔内填充导电材料,具体包括:采用喷嘴滴下式或喷墨打印式,将纳米金属浆液材料从所述显示面板一侧注入所述连接孔处;对所述显示面板冷却处理,以使在所述连接孔内的所述纳米金属浆液材料固化成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至少在各所述连接孔内填充导电材料,具体包括:采用涂布式或丝网印刷式,将纳米金属浆液材料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周边,以使所述纳米金属浆液材料填充于所述连接孔处;对所述现实面周边冷却处理,以使在所述连接孔内的所述纳米金属浆液材料固化成型;采用水洗或气流去掉所述连接孔之外的所述纳米金属浆液材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由于采用粘结胶将覆晶薄膜贴合在背离显示基板的显示面的一侧后,再通过设置在至少贯穿显示基板、各信号线和绝缘层的连接孔内的导电材料,可以实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周边的信号线与设置在覆晶薄膜的连接端子的连接,因此,省去了连接端子弯折工艺,以致在显示面板的周边不会存在连接端子弯折区域,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更窄。并且,由于在绝缘层设置围绕各连接孔的多个凹陷部,可以保证导电材料在凹陷部与信号线的表面接触,增大了导电材料与信号线的接触面积,可防止打孔和导电材料填充失效的风险,从而提高产品的良率。附图说明图1a和图1b分别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a至图2d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孔与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显示面周边的信号线与设置在覆晶薄膜的连接端子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6a至图6d分别为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的各步骤对应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附图中各膜层的厚度和形状大小不反映显示面板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a所示,包括:显示基板201,设置于背离显示基板201的显示面一侧的覆晶薄膜202,设置于显示基板201与覆晶薄膜202之间的粘结胶203,以及固定于覆晶薄膜202背离显示基板201一侧的集成电路芯片204;其中,覆晶薄膜202通过粘结胶203固定于显示基板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设置于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一侧的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覆晶薄膜之间的粘结胶,以及固定于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集成电路芯片;其中,所述覆晶薄膜通过所述粘结胶固定于所述显示基板背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在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周边设置有:多条信号线,位于所述信号线与所述显示基板之间的绝缘层,至少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各所述信号线和所述绝缘层的多个连接孔,以及至少填充于各所述连接孔内的导电材料;所述信号线通过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的连接端子;所述绝缘层具有围绕所述连接孔的凹陷部,所述导电材料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信号线的表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设置于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一侧的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覆晶薄膜之间的粘结胶,以及固定于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集成电路芯片;其中,所述覆晶薄膜通过所述粘结胶固定于所述显示基板背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在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周边设置有:多条信号线,位于所述信号线与所述显示基板之间的绝缘层,至少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各所述信号线和所述绝缘层的多个连接孔,以及至少填充于各所述连接孔内的导电材料;所述信号线通过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的连接端子;所述绝缘层具有围绕所述连接孔的凹陷部,所述导电材料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信号线的表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与所述信号线接触的表面与所述信号线位于所述凹陷部之外区域的表面齐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为纳米金属材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属材料为纳米银材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25μm;所述纳米银材料的直径小于3μ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胶为异方性导电胶;所述连接孔仅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各所述信号线和所述绝缘层;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信号线通过所述导电材料和所述异方性导电胶连接于所述连接端子。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各所述信号线、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粘结胶;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各所述信号线、所述绝缘层、所述粘结胶和所述覆晶薄膜;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覆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本莲董向丹黄炜赟高永益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