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挡位滚针轴承及旋转摩擦副工作温度的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8022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挡位滚针轴承及旋转摩擦副工作温度的测试系统,包括:中间轴,具有第一通线孔;高速导电滑环,固定在中间轴的一端,具有第二通线孔,与第一通线孔相连通;第一热电偶,信号采集端布置在第一被测点,输出端与高速导电滑环的第一转子出线端;第二热电偶,信号采集端布置在第二被测点,信号输出端与高速导电滑环的第二转子出线端;信号采集设备,采集端与高速导电滑环的定子出线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箱挡位滚针轴承及旋转摩擦副工作温度的测试系统,通过设置热电偶的信号采集端布置在被测位置,热电偶信号输出端连接高速导电滑环转子出线端,并通过高速导电滑环定子出线端连接信号采集设备,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通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箱挡位滚针轴承及旋转摩擦副工作温度的测试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变速箱的温度测试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挡位滚针轴承及旋转摩擦副工作温度的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变速器测试领域,较为常见的是对起支撑作用的向心滚动轴承(如深沟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等)进行温度监控,但是没有对变速箱挡位滚针轴承及旋转摩擦副工作温度进行检测。具体测试方法是通过在壳体轴承座孔打孔,并在向心滚动轴承的外圈表面贴温度传感器的方式进行信号采集,但由于热量传导过程的损失,导致此方法测试出的温度和实际工作温度仍具有一定的差异。图1为现有技术中变速箱挡位滚针轴承及旋转摩擦副工作的状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变速箱结构包括离合器壳体100、主壳体200、后壳体300和中间轴400,温度测试点包括二挡齿轮700与中间轴的端面摩擦副温度测试点500和二挡滚针轴承滚道面温度测试点600。变速器内部工作环境复杂(内充润滑油、传动系统空间紧凑等因素),导致实测其内部档位滚针轴承或其他旋转摩擦副的工作温度实施起来极为困难,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1、由于内部空间限制及零件改制难度高等问题,导致传感器的布置及线束的紧固方式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箱挡位滚针轴承及旋转摩擦副工作温度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轴,具有第一通线孔;高速导电滑环,固定在所述中间轴的一端,所述高速导电滑环具有第二通线孔,所述第二通线孔与所述第一通线孔相连通;第一热电偶,所述第一热电偶的信号采集端布置在第一被测点,所述第一热电偶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高速导电滑环的第一转子出线端;第二热电偶,所述第二热电偶的信号采集端布置在第二被测点,所述第二热电偶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高速导电滑环的第二转子出线端;信号采集设备,所述信号采集设备的采集端与所述高速导电滑环的定子出线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挡位滚针轴承及旋转摩擦副工作温度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轴,具有第一通线孔;高速导电滑环,固定在所述中间轴的一端,所述高速导电滑环具有第二通线孔,所述第二通线孔与所述第一通线孔相连通;第一热电偶,所述第一热电偶的信号采集端布置在第一被测点,所述第一热电偶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高速导电滑环的第一转子出线端;第二热电偶,所述第二热电偶的信号采集端布置在第二被测点,所述第二热电偶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高速导电滑环的第二转子出线端;信号采集设备,所述信号采集设备的采集端与所述高速导电滑环的定子出线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挡位滚针轴承及旋转摩擦副工作温度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上还设置有轴向铠装丝固定孔和径向铠装丝固定孔,所述轴向铠装丝固定孔在轴向方向上高于滚针轴承的外包络圆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挡位滚针轴承及旋转摩擦副工作温度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线孔的内壁上开设有轴向铠装丝固定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挡位滚针轴承及旋转摩擦副工作温度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还开设有冷端固定孔和补偿线固定通孔,所述冷端固定孔与所述第一通线孔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西堂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