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烘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79302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挂式烘房结构,包括由顶板、左右两侧的侧板和底板构成的前后两端具有开口的立体框架,顶板的内表面设有输送结构,输送结构包括驱动电机、水平方向的循环输送链和若干个悬挂杆,驱动电机位于循环输送链的两端且与顶板固定连接,所有悬挂杆的上端等距离固定于循环输送链上且在循环输送链的带动下移动,侧板上等间距分布有若干个加热管;顶板、侧板和底板皆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还包括PLC控制器,驱动电机、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大件或重量级产品悬挂烘干,保温隔热效果好,维持160‑170°的恒温状态,保证产品的烘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式烘房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烘干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烘房。
技术介绍
烘房又称烘干固化房,是针对大型电气、电机、涂料、化学用品等表面进行固化或者用于食品及各类产品的水分烘干的热风循环系统。物料在烘干时,烘房内的保温效果一定要好,这样物料在烘干作业时才能连续完整,但是现有烘房的密封性不佳,烘房内外容易产生热传递现象,导致烘房整体保温效果差,使产品无法在理想的恒温环境下烘干作业,严重时导致物料报废;另外,烘房的构成面板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易变形,且隔热效果差,易导致烘房四周的环境温度升高,降低操作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悬挂式烘房结构,适用于大件或重量级产品悬挂烘干,保温隔热效果好,维持160-170°的恒温状态,保证产品的烘干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悬挂式烘房结构,包括由顶板、左右两侧的侧板和底板构成的前后两端具有开口的立体框架,所述顶板的内表面设有输送结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驱动电机、水平方向的循环输送链和若干个悬挂杆,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循环输送链的两端且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有所述悬挂杆的上端等距离固定于所述循环输送链上且在所述循环输送链的带动下移动;所述顶板、两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皆是由若干个隔热板拼接而成,所述隔热板的一端为公端且相对的另一端为母端,所述公端和相邻所述母端可插入式连接;所述隔热板是由内层热板层、中间层隔热层和外层冷板层构成,所述热板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9-11cm,所述冷板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热板层、所述隔热层和所述冷板层三者压合后的总厚度为9-11cm;两所述侧板的上端与两所述侧板的下端分别设有龙骨连接件,所述龙骨连接件包括横向底板、竖向内侧板、横向顶板和竖向外侧板,所述横向底板和所述横向顶板分别位于所述竖向内侧板的上下两端且反向设置,所述竖向内侧板和所述竖向外侧板分别位于所述横向顶板的左右两端且同向设置,所述横向底板与所述竖向内侧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竖向内侧板和所述横向顶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横向顶板和所述竖向外侧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竖向内侧板、所述横向顶板和所述竖向外侧板之间形成能容纳所述侧板的上端或下端的空腔,两侧所述横向底板和两侧所述竖向内侧板之间形成能容纳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的空腔,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通过所述龙骨连接件与两所述侧板密封连接;两所述侧板上皆等间距分布有若干个加热管;所述顶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皆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加热管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立体框架的前后端的上端分别设有风柜,两所述风柜皆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顶板与两所述龙骨连接件通过高温密封条密封连接,所述底板与两所述龙骨连接件通过高温密封条密封连接,所述侧板的上端和所述侧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龙骨连接件通过高温密封条密封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龙骨连接件为外层涂布有一层氟碳树脂层的菱镁板。进一步地说,所述公端为一插条,所述母端为一插槽,所述插条的前端和所述插槽的前端皆为弧形。进一步地说,所述隔热层为岩棉层。进一步地说,所述热板层和所述冷板层皆是Q235钢板层。进一步地说,相邻所述加热管之间间隔25-35cm。进一步地说,所述加热管为不锈钢加热管。进一步地说,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或IC温度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一、本专利技术结构精简,保温隔热效果好,适用于大件或重量级产品悬挂烘干;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隔热板是由热板层、隔热层和冷板层构成,热板层和冷板层皆是Q235钢板层,耐高温,不易变形及出现裂缝,避免热量外流导致烘房四周的环境温度的升高,进而影响操作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隔热层为岩棉层,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烘房的能源消耗;三、本专利技术通过龙骨连接件将两侧板分别与顶板和底板连接,安装方式简单且密封性强,不会导致热量流失,保证烘房维持160-170°的恒温状态,提高产品的烘干效果;四、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加热管为不锈钢加热管,具有耐油、耐高温的性能,而且升温效果好;五、本专利技术立体框架的前后端的上端设有的风柜能够产生垂直向下的风幕,该风幕为40-50cm厚的冷风,能够阻挡设备内的热风散发出去,不仅保证设备内的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还能节约能源;六、本专利技术采用PLC控制器对整个设备全程控制及监控,自动化强度高,减少人为工作量,可有效提高设备的烘干处理效率;并且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监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保证该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专利技术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是本专利技术顶板、底板分别与侧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龙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原理示意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顶板1、侧板2、底板3、驱动电机4、循环输送链5、悬挂杆6、隔热板7、公端71、母端72、热板层73、隔热层74、冷板层75、龙骨连接件8、横向底板81、竖向内侧板82、横向顶板83、竖向外侧板84、加热管9、温度传感器10、PLC控制器11和风柜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种悬挂式烘房结构,如图1-6所示,包括由顶板1、左右两侧的侧板2和底板3构成的前后两端具有开口的立体框架,所述顶板1的内表面设有输送结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驱动电机4、水平方向的循环输送链5和若干个悬挂杆6,所述驱动电机4位于所述循环输送链5的两端且与所述顶板1固定连接,所有所述悬挂杆6的上端等距离固定于所述循环输送链5上且在所述循环输送链5的带动下移动;所述顶板1、两所述侧板2和所述底板3皆是由若干个隔热板7拼接而成,所述隔热板7的一端为公端71且相对的另一端为母端72,所述公端71和相邻所述母端72可插入式连接;所述隔热板7是由内层热板层73、中间层隔热层74和外层冷板层75构成,所述热板层73的厚度为1-2cm,所述隔热层74的厚度为9-11cm,所述冷板层75的厚度为1-2cm,所述热板层73、所述隔热层74和所述冷板层75三者压合后的总厚度为9-11cm;两所述侧板2的上端与两所述侧板2的下端分别设有龙骨连接件,所述龙骨连接件8包括横向底板81、竖向内侧板82、横向顶板83和竖向外侧板84,所述横向底板81和所述横向顶板83分别位于所述竖向内侧板82的上下两端且反向设置,所述竖向内侧板82和所述竖向外侧板84分别位于所述横向顶板83的左右两端且同向设置,所述横向底板81与所述竖向内侧板82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竖向内侧板82和所述横向顶板83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横向顶板83和所述竖向外侧板84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竖向内侧板82、所述横向顶板83和所述竖向外侧板84之间形成能容纳所述侧板2的上端或下端的空腔,两侧所述横向底板81和两侧所述竖向内侧板82之间形成能容纳所述顶板1或所述底板3的空腔,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3分别通过所述龙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悬挂式烘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挂式烘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顶板、左右两侧的侧板和底板构成的前后两端具有开口的立体框架,所述顶板的内表面设有输送结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驱动电机、水平方向的循环输送链和若干个悬挂杆,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循环输送链的两端且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有所述悬挂杆的上端等距离固定于所述循环输送链上且在所述循环输送链的带动下移动;所述顶板、两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皆是由若干个隔热板拼接而成,所述隔热板的一端为公端且相对的另一端为母端,所述公端和相邻所述母端可插入式连接;所述隔热板是由内层热板层、中间层隔热层和外层冷板层构成,所述热板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9‑11cm,所述冷板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热板层、所述隔热层和所述冷板层三者压合后的总厚度为9‑11cm;两所述侧板的上端与两所述侧板的下端分别设有龙骨连接件,所述龙骨连接件包括横向底板、竖向内侧板、横向顶板和竖向外侧板,所述横向底板和所述横向顶板分别位于所述竖向内侧板的上下两端且反向设置,所述竖向内侧板和所述竖向外侧板分别位于所述横向顶板的左右两端且同向设置,所述横向底板与所述竖向内侧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竖向内侧板和所述横向顶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横向顶板和所述竖向外侧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竖向内侧板、所述横向顶板和所述竖向外侧板之间形成能容纳所述侧板的上端或下端的空腔,两侧所述横向底板和两侧所述竖向内侧板之间形成能容纳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的空腔,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通过所述龙骨连接件与两所述侧板密封连接;两所述侧板上皆等间距分布有若干个加热管;所述顶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皆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加热管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烘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顶板、左右两侧的侧板和底板构成的前后两端具有开口的立体框架,所述顶板的内表面设有输送结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驱动电机、水平方向的循环输送链和若干个悬挂杆,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循环输送链的两端且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有所述悬挂杆的上端等距离固定于所述循环输送链上且在所述循环输送链的带动下移动;所述顶板、两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皆是由若干个隔热板拼接而成,所述隔热板的一端为公端且相对的另一端为母端,所述公端和相邻所述母端可插入式连接;所述隔热板是由内层热板层、中间层隔热层和外层冷板层构成,所述热板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9-11cm,所述冷板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热板层、所述隔热层和所述冷板层三者压合后的总厚度为9-11cm;两所述侧板的上端与两所述侧板的下端分别设有龙骨连接件,所述龙骨连接件包括横向底板、竖向内侧板、横向顶板和竖向外侧板,所述横向底板和所述横向顶板分别位于所述竖向内侧板的上下两端且反向设置,所述竖向内侧板和所述竖向外侧板分别位于所述横向顶板的左右两端且同向设置,所述横向底板与所述竖向内侧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竖向内侧板和所述横向顶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横向顶板和所述竖向外侧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竖向内侧板、所述横向顶板和所述竖向外侧板之间形成能容纳所述侧板的上端或下端的空腔,两侧所述横向底板和两侧所述竖向内侧板之间形成能容纳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的空腔,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通过所述龙骨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