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滑道组合多个折叠课桌和折叠凳的教学课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折叠课桌和折叠凳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滑道组合多个折叠课桌和折叠凳的教学课堂。
技术介绍
目前,在偏远山区以及在深山中施工的单位均缺乏教学设备,尤其是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基本没有学习的机会,而现在科技发达非常迅速,很多新的施工方法层出不穷,由于缺乏教学设备这些新的施工方法无法及时传递给施工人员;而在施工中遇到一些技术难题,人们的讨论地点只能是手拿图纸在休息的寝室中相互沟通传阅,造成极大的不便;目前的山区学生很多教室是危房,而在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或其它自然灾害时,学生的快速分流复课或搭建临时课堂是不影响学习的办法之一,然大量的运输课桌椅非常不便,而且也没有现成的房屋可供学生及时恢复上课,学生们只能够坐在地上进行临时性学习,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利用滑道组合多个折叠课桌和折叠凳的教学课堂,利用滑道使折叠课桌和折叠凳能够收缩在一起,不仅运输方便而且为快速恢复课程提供了便利。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滑道组合多个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滑道组合多个折叠课桌和折叠凳的教学课堂,包括滑道、折叠课桌、折叠凳和讲桌,其特征是:所述滑道为多根,折叠课桌课桌腿(5)下端的卡槽(29)和折叠凳凳子腿(7)下端的滑槽卡在滑道中,在所述折叠课桌的课桌板(14)下部面两侧靠近后部分别设有连接座(38),在所述折叠课桌的课桌板(14)下部面两侧中部分别设有滑槽板(27),在四根课桌腿(5)两侧的两两课桌腿(5)上端相对面上分别设有豁口(39),其中四根课桌腿(5)后部两根的后部上端也分别设有豁口(39),课桌板(14)两连接座(38)上设置的轴孔(37)分别通过轴B(13)铰接连接在所述后部两根课桌腿(5)后部上端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滑道组合多个折叠课桌和折叠凳的教学课堂,包括滑道、折叠课桌、折叠凳和讲桌,其特征是:所述滑道为多根,折叠课桌课桌腿(5)下端的卡槽(29)和折叠凳凳子腿(7)下端的滑槽卡在滑道中,在所述折叠课桌的课桌板(14)下部面两侧靠近后部分别设有连接座(38),在所述折叠课桌的课桌板(14)下部面两侧中部分别设有滑槽板(27),在四根课桌腿(5)两侧的两两课桌腿(5)上端相对面上分别设有豁口(39),其中四根课桌腿(5)后部两根的后部上端也分别设有豁口(39),课桌板(14)两连接座(38)上设置的轴孔(37)分别通过轴B(13)铰接连接在所述后部两根课桌腿(5)后部上端设置的豁口(39)处,两根调节板(10)的一端分别通过轴B(13)铰接连接在所述后部两根课桌腿(5)前部上端设置的豁口(39)处,另两根调节板(10)的一端分别通过轴B(13)铰接连接在所述四根课桌腿(5)前部两根课桌腿(5)前部上端设置的豁口(39)处,四根调节板(10)的另一端两两调节板(10)分别通过轴A(9)铰接连接在折叠课桌课桌板(14)下部面两侧的滑槽板(27)的长圆槽(36)上,其中轴A(9)在长圆槽(36)中为可移动结构;每一折叠课桌后部均设有折叠凳,讲桌设置在折叠课桌的最前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滑道组合多个折叠课桌和折叠凳的教学课堂,其特征是:所述滑道为双内翻边槽钢,折叠课桌和折叠凳的上部分别为可折叠结构,即折叠课桌的课桌板(14)和折叠凳的凳子板(4)为可翻转结构,通过折叠课桌的课桌板(14)和折叠凳的凳子板(4)获取折叠凳的前后凳子腿(7)的贴近,以及获取折叠课桌的前后课桌腿(5)的贴近,使得折叠课桌和折叠凳形成的单排多个折叠课桌和折叠凳,所述单排多个折叠课桌和折叠凳在两滑轨上占用较小空间;在至少两排折叠课桌和折叠凳的前部设有讲桌以及黑板(15)形成教学课堂,所述教学课堂设置在帐篷(22)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滑道组合多个折叠课桌和折叠凳的教学课堂,其特征是:所述滑道包括滑道A(2)、滑道B(8)、滑道C(11)和滑道D(12),滑道A(2)的一端与滑道B(8)的一端通过两连接板(3)连接,即两连接板(3)的一端分别通过设置在滑道A(2)一端两外侧面的轴C(28)形成铰接连接,两连接板(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设置在滑道B(8)一端两外侧面的另两个轴C(28)形成铰接连接;所述滑道B(8)的另一端通过另两连接板(3)与滑道C(11)的一端铰接连接,滑道C(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的两连接板(3)与滑道D(12)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滑道D(12)的靠近另一端与讲桌腿(19)靠近下端的卡槽(29)卡接,讲台(20)下部固定在滑道D(12)的另一端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滑道组合多个折叠课桌和折叠凳的教学课堂,其特征是:滑道A(2)、滑道B(8)、滑道C(11)和滑道D(12)为双槽双内翻边槽钢(32)结构,也就是在滑道的底板(34)上部面的中间和两侧分别设有立板(33),其中底板(34)的立板(33)与两侧的立板(33)之间形成双滑槽(30),在双滑槽(30)的立板(33)上端分别设有内翻边(31)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泓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