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纳米改性高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7154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工程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纳米改性高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水泥、砂、碎石、粉煤灰、高炉矿渣粉、硅灰干拌,充分混匀;将纳米改性剂、减水剂以及一半重量的水混匀后加入到混合物中搅拌;再加入另一半重量的水继续搅拌;出料、装入模具;拆模后按照常规养护方式进行养护,得到纳米改性高抗渗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单一矿物组分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局限性,多功能组分相结合达到功能叠加与协同效果,复合多功能组分能有效优化混凝土结构颗粒级配,通过优化混凝土内部孔结构来实现提高抗渗性的目的。利用纳米改性剂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颗粒级配优化的同时,充分发挥纳米颗粒的高活性与微晶核效应,提高混凝土结构抗渗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改性高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改性高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材料作为土木工程建设中用途最大、用量最广的一种建筑材料,具备原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抗压强度高的特点,受到建筑工程领域的广泛推崇。但普通混凝土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在硬化过程中仅一部分水与水泥起水化作用,多余的水在混凝土硬化干燥后蒸发,形成大量微小气孔。同时混凝土在拌和与浇捣过程中常混入一定量的空气,很难在捣实过程中全部排除。这些因素导致硬化后的混凝土呈现多孔状态,其中有封闭的气孔、有相互贯通的毛细孔道、有凭肉眼可见的宏观孔隙、行直径微小的显微孔隙,这些孔隙对混凝土综合性能尤其是抗渗性产生严重影响,不能满足海洋工程、地下工程以及水肿结构工程等涉水工程对于混凝土材料的使用要求,严重制约了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传统提高混凝土抗渗性的措施主要包括掺加混凝土引气剂、减小水灰比、优化原材料、保证施工质量尤其是混凝土振捣及养护等,但这些方法对混凝土抗渗能力的提高有限,因此制备出一种新型的高抗渗混凝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改性高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份数的称取下述原料组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改性高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份数的称取下述原料组分:(2)将水泥、砂、碎石、粉煤灰、高炉矿渣粉、硅灰添加到混凝土搅拌机中,干拌2min,使各基材充分混合均匀;(3)将纳米改性剂、减水剂以及一半重量的水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加入到搅拌机中,搅拌2min;再将另一半重量的水加入到搅拌机中,继续搅拌2min;(4)搅拌完成后出料,装入模具;拆模后按照常规养护方式进行养护,得到纳米改性高抗渗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市售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符合GB/T175-2007执行标准,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2/kg,28d抗折强度大于6.5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为Ⅱ区中砂,符合GB/T14684-2011执行标准,含泥量小于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辉林洲盛建松詹树林泽龙孔德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