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侧对重电梯井道布局结构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70706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紧凑型侧对重电梯井道布局结构及其方法,曳引机采用斜向设置,曳引轮一侧轮槽与轿顶轮外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曳引轮另一侧轮槽与对重轮内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确保电梯起吊点保持在轿厢重心上;布局结构包括电梯井道、机房、轿厢、对重、曳引机和承重钢梁,还包括曳引轮、曳引绳、对重轮、电梯轿架、轿厢导轨、对重导轨和共用导轨支架,通过本技术方案,将对重设置在电梯井道的原为空隙的角落中,省却了封闭式的对重导轨支架,并实现了对重导轨与轿厢导轨共用,在不改变电梯井道大小的情况下,电梯井道内所有部件布局达到最紧凑,从而可以有效的扩大轿厢的使用面积,增大使用效果。

Compact side counterweight elevator hoistway layout structure and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pact side of the elevator shaft structure and the method of traction machine with oblique traction wheel set, side wheel groove and the vertical center line of car top wheel lateral wheel groove is coincident,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ction wheel groove and the vertical center line of heavy wheel wheel groove is coincident, ensure lift lifting points remain in the car on the center of gravity; layout structure including elevator hoistway, room, car and counterweight, traction machine and bearing beam, including traction wheel, traction rope, wheel, elevator car frame, car guide rails, counterweight rails and common rail bracket, by the technology scheme the original space of weight is arranged in the elevator hoistway corner, save the closed on heavy rail bracket, and realize the sharing of heavy rail and rail car, do not change in size of the elevator hoistway case, elevator hoistway of all department The layou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e most compact, thereby effectively enlarging the use area of the car and increasing the us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紧凑型侧对重电梯井道布局结构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的电梯井道布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紧凑型侧对重电梯井道布局结构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相同载重量的侧对重电梯通常要比后对重电梯占用更大的电梯井道2面积,这主要是因为为了保证电梯轿厢1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在电梯井道2布局中,尽量使轿顶轮或轿底轮中心线与轿厢导轨4中心线重合,同时为满足此条件,电梯厂家通常采用轿厢1两侧为轿厢导轨4,轿厢导轨4固定在导轨支架外侧,大导轨支架5将对重包围,对重导轨7固定在大导轨支架5内侧,采用此种布局方法,轿厢1与对重之间存在一个轿厢导轨4和一个大导轨支架5的距离,因此,在土建中此种电梯井道2在宽度方向上要设计的略宽,即增加了电梯井道2的占用面积及建筑成本,同时,此种布局中的大导轨支架5将对重整体包围,总量上需要更多的大导轨支架5,增加了电梯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侧对重电梯井道布局结构及其方法,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合理有效的布置电梯轿厢、对重、曳引机等部件的位置,使电梯井道布置更加紧凑,因此在不改变电梯井道大小的前提下,可放下面积更大的电梯轿厢,并可在轿厢内斜放下标准铲式担架,同时还节约制造原材料,从而弥补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紧凑型侧对重电梯井道布局方法,曳引机采用斜向设置,曳引轮一侧轮槽与轿顶轮外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曳引轮另一侧轮槽与对重轮内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确保电梯起吊点保持在轿厢重心上,同时轿厢导轨和轿顶轮采用偏置设置,使得电梯对重可以设置在电梯井道的原为空隙的角落中。一种紧凑型侧对重电梯井道布局结构,包括电梯井道、机房、轿厢、对重、曳引机和承重钢梁,所述机房设置在电梯井道顶部,承重钢梁横架在机房内,曳引机设置在承重钢梁上,轿厢设置在电梯井道中,轿厢上设置有轿架,所述轿顶轮固定在轿架上,轿顶轮中心与轿厢顶部的中心位置重合,还包括对重轮、曳引轮、曳引绳、轿厢导轨、对重导轨和共用导轨支架,所述曳引绳一端与承重钢梁相连接,另一端向下绕过对重轮,然后向上绕过曳引轮,接着再向下绕过轿顶轮后向上与固定在承重钢梁上;曳引轮一侧轮槽与轿顶轮外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曳引轮另一侧轮槽与对重轮内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轿厢一侧的轿厢导轨固定设置在电梯井道一侧侧壁上,共用导轨支架由数个构成,分别由上向下分布固定在电梯井道另一侧侧壁上,轿厢另一侧的轿厢导轨分别固定设置在数个共用导轨支架前面上,轿厢沿两侧轿厢导轨上下移动;所述对重设置在电梯井道内轿厢和共用导轨支架一侧,所述对重一侧的对重导轨分别固定设置在所对应的数个共用导轨支架的侧面上,对重另一侧的对重导轨固定设置在所对应的电梯井道侧壁上,所述对重可沿对重导轨上下移动。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轿厢的轿架中的上梁和下梁的四角处设置有横梁克角,所述对重中的对重块为带有对重克角的八角形对重块。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轿顶轮为双轮结构。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曳引绳两端分别与对重侧绳头板和轿厢侧绳头板相对接,所述对重侧绳头板和轿厢侧绳头板分别固定在承重钢梁的对应位置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紧凑型侧对重电梯井道布局结构及其方法,通过本技术方案,确保电梯起吊点保持在轿厢重心上,将对重设置在电梯井道的原为空隙的角落中,省却了封闭式的对重导轨支架,并实现了对重导轨与轿厢导轨共用,在不改变电梯井道大小的情况下,电梯井道内所有部件布局达到最紧凑,从而可以有效的扩大轿厢的使用面积,增大使用效果,同时也可以在不增大轿厢面积的同时,减小电梯井道占地面积,大大节约建筑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侧对重电梯井道平面布局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电梯井道布局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轿厢、2电梯井道、3轿顶轮、4轿厢导轨、5大导轨支架、6对重、7对重导轨、8曳引机、9曳引轮、10机房、11承重钢梁、12曳引绳、13对重轮、14共用导轨支架、15轿架、16上梁、17下梁、18横梁克角、19对重克角、20对重侧绳头板、21轿厢侧绳头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紧凑型侧对重电梯井道布局方法,曳引机8采用斜向设置,曳引轮9一侧轮槽与轿顶轮3外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曳引轮9另一侧轮槽与对重轮13内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确保电梯起吊点保持在轿厢1重心上,同时轿厢导轨4和轿顶轮3采用偏置设置,使得电梯对重6可以设置在电梯井道的原为空隙的角落中。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紧凑型侧对重电梯井道布局结构,包括电梯井道2、机房10、轿厢1、对重6、曳引机8和承重钢梁11,所述机房10设置在电梯井道2顶部,承重钢梁11横架在机房10内,曳引机8设置在承重钢梁11上,轿厢1设置在电梯井道2中,轿厢1上设置有轿架15,所述轿顶轮3固定在轿架15的上梁16上,轿顶轮3中心与轿厢1顶部的中心位置重合,还包括对重轮13、曳引轮9、曳引绳12、轿厢导轨4、对重导轨7和共用导轨支架14,所述对重6上设置有对重轮13,所述曳引绳12一端与承重钢梁11相连接,另一端向下绕过对重轮13,然后向上绕过曳引轮9,接着再向下绕过轿顶轮3后向上与固定在承重钢梁11上;曳引轮9一侧轮槽与轿顶轮3外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曳引轮9另一侧轮槽与对重轮13内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轿厢1一侧的轿厢导轨4固定设置在电梯井道2一侧侧壁上,共用导轨支架14由数个构成,分别由上向下分布固定在电梯井道2另一侧侧壁上,轿厢1另一侧的轿厢导轨4分别固定设置在数个共用导轨支架14前面上,轿厢1可沿轿厢导轨4上下移动;所述对重6设置在电梯井道2内轿厢1和共用导轨支架14一侧,所述对重6一侧的对重导轨7分别固定设置在所对应的数个共用导轨支架14的侧面上,对重6另一侧的对重导轨7固定设置在所对应的电梯井道2侧壁上,所述对重6可沿对重导轨7上下移动。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中,所述轿厢1的轿架15中的上梁和下梁的四角处设置有横梁克角16,所述对重6中的对重块为带有对重克角17的八角形对重块。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中,所述轿顶轮3为双轮结构。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中,所述曳引绳12两端分别与对重侧绳头板17和轿厢侧绳头板18相对接,所述对重侧绳头板17和轿厢侧绳头板18分别固定在承重钢梁11的对应位置上。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中,轿厢1与对重6的曳引比为2: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固定有两根承重钢梁11,承重钢梁11上固定有曳引机8,所述曳引机8为永磁同步曳引机,曳引机8上曳引轮9的直径为400nm,通过合理的布置,为使曳引绳12绕过曳引轮9后,以最佳角度连接起轿顶轮3及对重轮13,同时保证轿厢1平稳,电梯的轿顶轮3设计为双轮结构,且电梯的轿顶轮3中心线与轿厢导轨4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使电梯起吊点保持在轿厢1重心上。为使轿架15一并包围轿顶轮3及轿厢导轨4,电梯轿架15比常规设计更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对重6位于轿厢1侧边,所述对重6为八角形对重块,所述对重6两侧面的中间为平面,四角处设置为斜面,带有对重克角17,对重6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紧凑型侧对重电梯井道布局结构及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紧凑型侧对重电梯井道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曳引机采用斜向设置,曳引轮一侧轮槽与轿顶轮外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曳引轮另一侧轮槽与对重轮内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确保电梯起吊点保持在轿厢重心上,同时轿厢导轨和轿顶轮采用偏置设置,使得电梯对重可以设置在电梯井道的原为空隙的角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型侧对重电梯井道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曳引机采用斜向设置,曳引轮一侧轮槽与轿顶轮外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曳引轮另一侧轮槽与对重轮内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确保电梯起吊点保持在轿厢重心上,同时轿厢导轨和轿顶轮采用偏置设置,使得电梯对重可以设置在电梯井道的原为空隙的角落中。2.一种紧凑型侧对重电梯井道布局结构,包括电梯井道、机房、轿厢、对重、曳引机和承重钢梁,所述机房设置在电梯井道顶部,承重钢梁横架在机房内,曳引机设置在承重钢梁上,轿厢设置在电梯井道中,轿厢上设置有轿架,所述轿顶轮固定在轿架上,轿顶轮中心与轿厢顶部的中心位置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重轮、曳引轮、曳引绳、轿厢导轨、对重导轨和共用导轨支架,所述曳引绳一端与承重钢梁相连接,另一端向下绕过对重轮,然后向上绕过曳引轮,接着再向下绕过轿顶轮后向上与固定在承重钢梁上;曳引轮一侧轮槽与轿顶轮外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曳引轮另一侧轮槽与对重轮内侧轮槽的垂直中心线相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闽李艾高文栋李延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升华电梯有限公司升华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