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及其实现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6699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包括轴承安装板,轴承安装板侧边与第一气缸连接,轴承安装板下方设有直线导轨,轴承安装板上设有2个以上的切换式治具,切换式治具由旋转轴带动,旋转轴下方设有滚轮,相邻滚轮之间设有摩擦轮,摩擦轮由电机带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的实现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生产效率高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等特点。

Feeding device for removing zinc powder from shaft neck of casing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eeding device for a shaft neck to the powder, including the bearing installation plate, bearing installation plate on the side with the first cylinder, below the bearing installation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inear guide rail, bearing moun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witching type fixture with 2 or more, the switching type fixture is driven by the rotating shaft, the rotation axis is arranged below the roller wheel is provided with a roller, friction between adjacent friction wheel driven by a motor.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method for realizing the feeding device for removing zinc powder at the shaft neck of the casing.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low production cost, good use effect,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lower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元器件生产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机外壳生产中,机壳在压制成形后,其轴颈部往往有一圈锌粉,在现有状况下,需人工手动拿竹签对准机壳轴颈部逐个刮去锌粉,不仅耗时且效率低下,清除锌粉效果差。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针对这一技术难题进行研究。也没有一种装置进行自动进给,生产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生产效率高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的实现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包括轴承安装板,轴承安装板侧边与第一气缸连接,轴承安装板下方设有直线导轨,轴承安装板上设有2个以上的切换式治具,切换式治具由旋转轴带动,旋转轴下方设有滚轮,相邻滚轮之间设有摩擦轮,摩擦轮由电机带动。所述旋转轴上设有轴承,轴承与轴承安装板连接。相邻滚轮组采用上下错开结构。所述轴承内设有润滑加油通道。所述切换式治具下端设有磁铁。所述切换式治具下端用定位销固定。上述的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下启动按钮,第一气缸带动轴承安装板沿直线导轨从初始位置向前移动至工作位置,此时滚轮与摩擦轮从脱离状态变为接触状态;(2)、电机带动摩擦轮,摩擦轮带动滚轮旋转,继而滚轮带动旋转轴旋转,旋转轴与切换式治具通过定位销及磁铁连接;(3)、切换式治具带着机壳同步旋转;(4)、用竹签进行去锌粉。所述旋转轴上设有轴承,轴承与轴承安装板连接;相邻滚轮组采用上下错开结构;所述旋转轴上设有轴承,轴承与轴承安装板连接;切换式治具下端设有磁铁;切换式治具下端用定位销固定。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本专利技术包括轴承安装板,轴承安装板侧边与第一气缸连接,轴承安装板下方设有直线导轨,轴承安装板上设有2个以上的切换式治具,切换式治具由旋转轴带动,旋转轴下方设有滚轮,相邻滚轮之间设有摩擦轮,摩擦轮由电机带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生产效率高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等特点。2、本专利技术中的旋转轴上设有轴承,轴承与轴承安装板连接,转动效果好,结构简单耐用。3、本专利技术中的切换式治具下端设有磁铁,可根据不同尺寸机壳快速切换治具,治具可存放在机架的中间板,方便管理与更换。4、本专利技术中的相邻滚轮组采用上下错开结构,充分利用摩擦轮的上下圆柱表面,提高使用寿命率。5、本专利技术中的轴承内设有润滑加油通道,能够润滑轴承,使用寿命长。6、本专利技术中的切换式治具下端用定位销固定,结构简单,稳定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进给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与名称如下:1轴承安装板2第一气缸3直线导轨4切换式治具5旋转轴6滚轮7摩擦轮8电机9轴承10磁铁11机壳12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包括轴承安装板,轴承安装板侧边与第一气缸连接,轴承安装板下方设有直线导轨,轴承安装板上设有2个以上的切换式治具,切换式治具由旋转轴带动,旋转轴下方设有滚轮,相邻滚轮之间设有摩擦轮,摩擦轮由电机带动。本实施例中的旋转轴上设有轴承,轴承与轴承安装板连接;相邻滚轮组采用上下错开结构;轴承内设有润滑加油通道。本实施例中的切换式治具下端设有磁铁;切换式治具下端用定位销固定。上述的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下启动按钮,第一气缸带动轴承安装板沿直线导轨从初始位置向前移动至工作位置,此时滚轮与摩擦轮从脱离状态变为接触状态;(2)、电机带动摩擦轮,摩擦轮带动滚轮旋转,继而滚轮带动旋转轴旋转,旋转轴与切换式治具通过定位销及磁铁连接;(3)、切换式治具带着机壳同步旋转;(4)、用竹签进行去锌粉。采用上述结构和方法,稳定性强,维修方便,降低人员劳动强度,锌粉去除效果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程度高。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安装板,轴承安装板侧边与第一气缸连接,轴承安装板下方设有直线导轨,轴承安装板上设有2个以上的切换式治具,切换式治具由旋转轴带动,旋转轴下方设有滚轮,相邻滚轮之间设有摩擦轮,摩擦轮由电机带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安装板,轴承安装板侧边与第一气缸连接,轴承安装板下方设有直线导轨,轴承安装板上设有2个以上的切换式治具,切换式治具由旋转轴带动,旋转轴下方设有滚轮,相邻滚轮之间设有摩擦轮,摩擦轮由电机带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上设有轴承,轴承与轴承安装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滚轮组采用上下错开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设有润滑加油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式治具下端设有磁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机壳轴颈部去锌粉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秀平林百煌杨海涛张海南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