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莆田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穿戴式微针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6540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穿戴式微针给药装置,包括微针给药机构以及用于穿戴微针给药机构的穿戴机构;穿戴机构为手环、手链、手套,其中任意一种,微针给药机构包括微针、微型电机、微型泵、储药池、给药圈以及电源,微型电机与微针相连接,提供微针作用于皮肤的作用力;微型泵与储药池相连,用于输送药液;给药圈与皮肤相接触保持持续的给药;电源用于供电给微型电机、微型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手环、手链、手套的方式,使微针给药机构固定在一个部位上给药,使用起来简单方便;给药剂量不受微针尺寸的限制,拓展了微针促渗应用的范围;智能给药设计,能够实现持续性给药。

Wearing micro needle fee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earable micro needle delivery device includes microneedle mechanism and wear mechanism of wear microneedle mechanism; wear mechanism for bracelets, bracelets, gloves, any one, microneedle mechanism comprises a micro needle, micro motor, micro pump, medicine storage pool, drug ring and power supply, micro motor and micro need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orce acting on the skin to provide micro needle micro pump; and the medicine storage pool is used for conveying liquid medicine; drug ring and skin contact to maintain sustained delivery; power supply for power supply for micro motor and micro pump.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bracelets, bracelets, gloves, the microneedle mechanism is fixed in a position to medicine,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use; the dosage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micro needle size limit,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micro needle penetration; intelligent drug design, can achieve sustained to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戴式微针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针
,特别涉及一种穿戴式微针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微针是一种能够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器械。当它作为促渗器械使用时,一般需要采用两步:第一步:先让微针作用于皮肤,在皮肤上形成微通道;第二步:再把药物制剂涂抹于微针作用后的皮肤上。这种传统的作用方法,被称为两步法,科学工作者认为比较繁琐,为此开发了新型的微针,如包膜微针、可溶性微针等,这些微针是直接把药物放在微针上,因此作用时,只需要把微针作用于皮肤,避免再次涂抹药物,所以只需要一步。而这样只需要一步的微针,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由于微针的尺寸小,表面积不足,能够承载的药量有限,所以这类微针只适合那些高活性的生物制品,大大限制了微针应用的范围。在实现上述微针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1、传统的微针作用需要两步,比较繁琐,使用者需要自己将微针作用于皮肤,作用的力度和角度很容易影响微针刺入行为,最终影响微针促渗的效果。另外,微针作用后的皮肤,只有十分微小的孔洞,肉眼很难观察准确,这又可能造成,在第二步涂抹药物时,涂抹到没有微针作用的部位,而没有实现微针的促渗。2、改良的新型微针,虽然实现一步法,但是由于微针尺寸小,所以承载的药量有限,应用范围狭窄。3、传统微针的使用,主要靠手动,使用者不熟悉微针使用方法,容易造成微针折断在皮肤内等医疗事故;药物涂抹过程也是手动,容易造成给药剂量不准确,药物损失等问题。4、传统微针的两步法作用方式,难以实现持续给药。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穿戴式微针给药装置,用于简化微针给药步骤,使用方便,给药剂量不受限制,实现持续性给药。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穿戴式微针给药装置,包括微针给药机构以及用于穿戴微针给药机构的穿戴机构;所述穿戴机构为手环、手链、手套,其中任意一种;所述微针给药机构包括壳体、微针、微型电机、微型泵、储药池、给药圈、输药导管以及电源;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给药圈设置在壳体的底端,并环绕整个开口,所述微针设置在壳体内,微针末端的表面积小于开口的表面积,微针的针尖朝向开口,所述微型电机用于驱动微针相对壳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做垂直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微针位于第一位置时微针的末端位于壳体底端的开口处,所述微针位于第二位置时微针的末端位于给药圈的底端;所述储药池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微型泵设置在储药池的底部,所述输药导管一端与微型泵相连接,另一端设置在给药圈的底端,所述电源分别与微型电机、微型泵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储药池为壳体上表面的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上设有盖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微针给药机构还包括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凸轮、从动件以及机架,所述机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凸轮与从动件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凸轮设置在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件的末端通过螺纹连接与微针的背称结构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微针给药机构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壳体的顶端,控制面板上设有开关,所述电源通过开关分别与微型电机、微型泵相连接,电源与控制面板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控制面板内设有单片机,所述控制面板通过设置按钮与单片机相连接,所述单片机连接并控制微型电机与微型泵。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环、手链、手套,其中任意一种形成穿戴机构,使微针给药机构固定在一个部位上给药,通过控制微型电机来控制微针进给作用力度和时间,微针刺完后,通过控制微型泵来控制给药量和给药时间长短的控制。通过储药池将药物输送到给药圈内,给药不受微针尺寸的影响,能够实现药量的最大化,大大拓展了微针促渗给药的应用范围;本技术方案做成智能化的给药装置,能够实现持续化的智能给药,通过微型泵还可以将给药圈内的药物抽回来,循环利用,不浪费药物。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手环式微针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手链式微针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手套式微针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穿戴式微针给药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穿戴式微针给药装置的单片机电路图。附图标记说明:10、微针给药机构;11、壳体;111、开口;112、盖体;12、微针;121、背称结构;13、微型电机;131、凸轮;132、从动件;133、机架;14、微型泵;15、储药池;16、给药圈;17、输药导管;18、单片机;181、控制面板;19、电源;20、穿戴机构;201、手环;202、手链;203、手套。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本技术一种穿戴式微针给药装置包括微针给药机构10以及用于穿戴微针给药机构10的穿戴机构20;穿戴机构20可为手环、手链、手套,其中任意一种,图1中穿戴机构20为手环201,微针给药机构10包括壳体11,壳体11的底端设有开口111以及给药圈16,给药圈16环绕整个开口111形成封闭空间,所述微针12设置在壳体11内,微针12的针尖朝向开口111,微针12末端的表面积小于开口111的表面积。图2中穿戴机构20为手链202,微针给药机构10包括壳体11,壳体11的顶端设有控制面板181以及储药池15,储药池15为环状凹槽。图3中穿戴机构20为手套203,微针给药机构10包括包括控制面板181以及储药池15,储药池15为环状凹槽。如图4所示,微针给药机构10包括壳体11、微针12、微型电机13、微型泵14、储药池15、给药圈16、输药导管17、控制面板181以及电源19,所述壳体11的底部设有开口111,所述给药圈16设置在壳体11的底端,并环绕整个开口111,给药圈16为橡胶圈,将药物密封在给药圈16内。所述输药导管17设置在给药圈16的内壁上,所述输药导管17的一端管口与微型泵14相连接,输药导管17的另一端管口设置在给药圈16内壁的底部,用于将储药池15内的药物输送到给药圈16或将给药圈16内的药物输送到储药池15内。所述微型泵14设置在储药池15的底部,微型泵14与输药导管17相连接,微型泵14与输药导管17相配合,形成可持续给药、控制给药时间、可回收的给药,微型泵14正吸,将储药池15内的药物抽到给药圈16内,微型泵14反吸,将给药圈16内的药物回抽到储药池15内,形成一个给药系统,控制药物的给药量和药物作用的时间。进一步的,所述储药池15为壳体11上表面的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上设有盖体112,盖体112通过卡设在凹槽的正上方;需要加药的时候打开盖体112,将微针用药加入到储药池15内,不用的时候,盖上盖体112,保证药物的质量,同时可以对储药池15进行清洗,便于更换药物。本实施例中,开口111的表面积小于给药圈16的表面积,微针12末端的表面积小于开口111的表面积,所述微针12设置在壳体11内,微针12的结构包括针体结构与背称结构121,针体结构设置在背称结构121上,针体结构的针尖,面向皮肤,用于作用皮肤,在皮肤上形成微通道。所述微针给药机构10还包括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凸轮131、从动件132以及机架133,所述机架133固定设置在壳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穿戴式微针给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戴式微针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针给药机构以及用于穿戴微针给药机构的穿戴机构;所述穿戴机构为手环、手链、手套,其中任意一种;所述微针给药机构包括壳体、微针、微型电机、微型泵、储药池、给药圈、输药导管以及电源;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给药圈设置在壳体的底端,并环绕整个开口,所述微针设置在壳体内,微针末端的表面积小于开口的表面积,微针的针尖朝向开口,所述微型电机用于驱动微针相对壳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做垂直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微针位于第一位置时微针的末端位于壳体底端的开口处,所述微针位于第二位置时微针的末端位于给药圈的底端;所述储药池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微型泵设置在储药池的底部,所述输药导管一端与微型泵相连接,另一端设置在给药圈的底端,所述电源分别与微型电机、微型泵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微针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针给药机构以及用于穿戴微针给药机构的穿戴机构;所述穿戴机构为手环、手链、手套,其中任意一种;所述微针给药机构包括壳体、微针、微型电机、微型泵、储药池、给药圈、输药导管以及电源;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给药圈设置在壳体的底端,并环绕整个开口,所述微针设置在壳体内,微针末端的表面积小于开口的表面积,微针的针尖朝向开口,所述微型电机用于驱动微针相对壳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做垂直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微针位于第一位置时微针的末端位于壳体底端的开口处,所述微针位于第二位置时微针的末端位于给药圈的底端;所述储药池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微型泵设置在储药池的底部,所述输药导管一端与微型泵相连接,另一端设置在给药圈的底端,所述电源分别与微型电机、微型泵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敏傅贤明刘诗琦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