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阳晓华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提高交通轨道安全性的轨道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38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提高交通轨道安全性的轨道梁,它涉及基于提高交通轨道安全性的轨道梁技术领域,它包含第一对接口、左支座、第一固定螺母、第一减震装置、减震板、调节器、右支座、第二减震装置、轨道梁主体、第二对接口、第二固定螺母、第一轨道梁、连接轴和第二轨道梁,第一对接口左侧与左支座固定连接,左支座前侧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母,轨道梁主体上端后侧与第一轨道梁固定连接,第一轨道梁前侧通过连接轴与第二轨道梁固定连接。它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外形美观新颖,能够保证使用人员进行便捷的操作和使用,同时既能够降低投入成本节省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操作失误率,实现高效节能环保,有利于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提高交通轨道安全性的轨道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提高交通轨道安全性的轨道梁,属于基于提高交通轨道安全性的轨道梁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通常由轨道路线、车站、车辆、维护检修基地、供变电、通信信号、指挥控制中心等组成,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组织、功能实现、安全保证均应遵循有轨道交通通的客观规律,在运输组织上要实行集中调度、统一指挥、按运行图组织行车,在功能实现方面,各有关于专业如线路、车站、隧道、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设备及消防系统均应保证状态良好,运行正常,在安全保证方面,主要依靠行车组织和设各正常运行,来保证必要的行车间隔和正确的行车线路。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正点,在集中调度、统一指挥的原则下,行车组织、设备、车辆检修、设备运行管理、安全保证等均由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列车运行是一个多专业、多工种配合工作,围绕安全行车这一中心而组成的有序联动、时效性极强的系统。德国的动车技术系列、加拿大的动车技术系列、法国的动车技术系列等轨道交通技术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轨道交通技术通过近几年的引进和开发,也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关键的牵引控制技术仍以国外产品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上海1号线和广州1号线地铁开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广泛采用各国最新技术装备,已经建成了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城轨交通系统。但轨道交通技术仍处于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阶段,而其实轨道梁是必备的施工工艺之一,轨道梁的发展和革新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发展和革新,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安全的用于交通轨道铺设和安装的轨道梁,弥补其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提高交通轨道安全性的轨道梁。本技术的基于提高交通轨道安全性的轨道梁,它包含第一对接口、左支座、第一固定螺母、第一减震装置、减震板、调节器、右支座、第二减震装置、轨道梁主体、第二对接口、第二固定螺母、第一轨道梁、连接轴和第二轨道梁,第一对接口左侧与左支座固定连接,左支座前侧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母,左支座上侧通过第一减震装置与减震板固定连接,左支座后侧设置有调节器,调节器后侧与右支座固定连接,右支座上侧安装有第二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上侧设置有轨道梁主体,轨道梁主体右侧安装有第二对接口,轨道梁主体前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母,轨道梁主体上端后侧与第一轨道梁固定连接,第一轨道梁前侧通过连接轴与第二轨道梁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对接口与第二对接口均为长方形结构对接口,这样设置不但能够保证该轨道梁在进行安装和铺设时的安全性和稳固性,减少故障发生率,节省资金成本,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该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质量,简化安装和铺设程序,缩短工期,节省资金投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作为优选,所述的左支座、右支座与轨道梁主体在整体结构上呈塔式结构叠加而成,塔式结构既能够保证该轨道梁设备整体结构的稳固性,提高整体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又有利于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设备的整体使用效率和质量,减缓设备的损坏程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省资金成本,为扩大经营提供保障。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大小相同,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两者大小相同有利于为轨道交通的正常高效的运行提供有利保障,提高安全性,同时保证该设备的整体稳固性,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轴与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三者之间采用焊接,不但能够提高三者之间的稳固性和安全性,而且还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维修和养护,节省人力物力,便于该设备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它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外形美观新颖,能够保证使用人员进行便捷的操作和使用,同时既能够降低投入成本节省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操作失误率,实现高效节能环保,有利于大范围的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第一对接口;2-左支座;3-第一固定螺母;4-第一减震装置;5-减震板;-调节器;7-右支座;8-第二减震装置;9-轨道梁主体;10-第二对接口;11-第二固定螺母;12-第一轨道梁;13-连接轴;14-第二轨道梁。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对接口1、左支座2、第一固定螺母3、第一减震装置4、减震板5、调节器、右支座7、第二减震装置8、轨道梁主体9、第二对接口10、第二固定螺母11、第一轨道梁12、连接轴13和第二轨道梁14,第一对接口1左侧与左支座2固定连接,左支座2前侧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母3,左支座2上侧通过第一减震装置4与减震板5固定连接,左支座2后侧设置有调节器,调节器后侧与右支座7固定连接,右支座7上侧安装有第二减震装置8,第二减震装置8上侧设置有轨道梁主体9,轨道梁主体9右侧安装有第二对接口10,轨道梁主体9前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母11,轨道梁主体9上端后侧与第一轨道梁12固定连接,第一轨道梁12前侧通过连接轴13与第二轨道梁14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的第一对接口1与第二对接口10均为长方形结构对接口,这样设置不但能够保证该轨道梁在进行安装和铺设时的安全性和稳固性,减少故障发生率,节省资金成本,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该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质量,简化安装和铺设程序,缩短工期,节省资金投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所述的左支座2、右支座7与轨道梁主体9在整体结构上呈塔式结构叠加而成,塔式结构既能够保证该轨道梁设备整体结构的稳固性,提高整体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又有利于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设备的整体使用效率和质量,减缓设备的损坏程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省资金成本,为扩大经营提供保障;所述的第一轨道梁12和第二轨道梁14大小相同,第一轨道梁12和第二轨道梁14两者大小相同有利于为轨道交通的正常高效的运行提供有利保障,提高安全性,同时保证该设备的整体稳固性,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所述的连接轴13与第一轨道梁12和第二轨道梁14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三者之间采用焊接,不但能够提高三者之间的稳固性和安全性,而且还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维修和养护,节省人力物力,便于该设备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本具体实施方式为调节器6调节左支座2和右支座7之间的变形误差,保证整体设备结构的安全稳固性,进一步的通过第一减震装置4和第二减震装置8对该设备进行整体的减震处理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然后轨道交通设备通过第一轨道梁12和第二轨道梁14进行铺设和安装,既简单高效,又方便快捷,有利于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提高交通轨道安全性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第一对接口(1)、左支座(2)、第一固定螺母(3)、第一减震装置(4)、减震板(5)、调节器(6)、右支座(7)、第二减震装置(8)、轨道梁主体(9)、第二对接口(10)、第二固定螺母(11)、第一轨道梁(12)、连接轴(13)和第二轨道梁(14),第一对接口(1)左侧与左支座(2)固定连接,左支座(2)前侧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母(3),左支座(2)上侧通过第一减震装置(4)与减震板(5)固定连接,左支座(2)后侧设置有调节器(6),调节器(6)后侧与右支座(7)固定连接,右支座(7)上侧安装有第二减震装置(8),第二减震装置(8)上侧设置有轨道梁主体(9),轨道梁主体(9)右侧安装有第二对接口(10),轨道梁主体(9)前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母(11),轨道梁主体(9)上端后侧与第一轨道梁(12)固定连接,第一轨道梁(12)前侧通过连接轴(13)与第二轨道梁(14)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提高交通轨道安全性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第一对接口(1)、左支座(2)、第一固定螺母(3)、第一减震装置(4)、减震板(5)、调节器(6)、右支座(7)、第二减震装置(8)、轨道梁主体(9)、第二对接口(10)、第二固定螺母(11)、第一轨道梁(12)、连接轴(13)和第二轨道梁(14),第一对接口(1)左侧与左支座(2)固定连接,左支座(2)前侧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母(3),左支座(2)上侧通过第一减震装置(4)与减震板(5)固定连接,左支座(2)后侧设置有调节器(6),调节器(6)后侧与右支座(7)固定连接,右支座(7)上侧安装有第二减震装置(8),第二减震装置(8)上侧设置有轨道梁主体(9),轨道梁主体(9)右侧安装有第二对接口(10),轨道梁主体(9)前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欧阳晓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