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内阻的电池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115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可降低内阻的电池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电池形成的电池组,电池包括正极与负极,正极包括正极板以及突出于正极板上的正极帽,还包括内阻远小于电池内阻的焊圈,焊圈的一端与前一电池的正极板导电连接,另一端与后一电池的负极导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内阻远小于电池内阻的焊圈连接前后电池的正负极,使得电池组的总内阻小于各电池理论内阻的直接叠加,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串联方式可以显著的减少电池组的总内阻,从而降低高倍率放电时产生的热量,有助于节约能源,延长电池组的寿命。

Battery connecting structure capable of reducing internal resistan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attery field, discloses a lower internal resistance battery connec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battery battery formation, including battery anode and cathode, anode and cathode plate includes a cathode cap protruding from the cathode plate, including welding ring resistance is far less than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the battery, the positive plate conductive connection one end of the welding ring with a battery,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thode conductive after a battery. Positive and negative welding ring of the utility model by setting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is far less than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the battery conne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pole of the battery, so that the total direct superposition of battery internal resistance is less than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the battery theory, serie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total internal resistance of battery, resulting from the high rate discharge and reduce the heat. Helps save energy, prolong the life of the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低内阻的电池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组结构。
技术介绍
电池一种便携式能源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之中,由于单个电池的功率有限,通常是将多个电池连接(串联或者并联)后作为电池组使用,以串联为例,现有技术中电池的连接方式是通过连接片进行连接,具体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是将连接片的一端与前一电池的正极帽焊接,另一端与后一电池的底部焊接,这种连接方式下电池组的内阻等于各电池的内阻加上连接片内阻的和,随着电池串联数量的增多,其内阻也随之增加,导致电池组在进行高倍率放电时产生大量的热量,既造成能量的浪费,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电池组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降低内阻的电池连接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降低内阻的电池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电池形成的电池组,电池包括正极与负极,正极包括正极板以及突出于正极板上的正极帽,还包括内阻远小于电池内阻的焊圈,焊圈的一端与前一电池的正极板导电连接,另一端与后一电池的负极导电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焊圈包括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与前一电池的正极板导电连接,第二套筒与后一电池的负极导电连接,第一套筒的底部设有避让正极帽的通孔。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一套筒的底部抵接在正极板上并与该正极板焊接为一体。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二套筒套设在电池的底部,并与电池外壳焊接为一体。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一垫圈,垫圈包覆在正极板周边的电池外壳上,用于分隔电池的正负极。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垫圈包括一环形的且截面为“U”型的扣接部,电池在正极板的周边设有一圈突起,垫圈通过该扣接部扣接在突起上,第一套筒插接在扣接部的中心,其与突起之间通过垫圈分隔。根据权利要求1的可降低内阻的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焊圈由纯镍、镍铁合金、或磷青铜镀镍制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包括设于电池组首尾两端的螺母。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螺母与电池组的外侧包覆有保护膜。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保护膜为PVC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内阻远小于电池内阻的焊圈连接前后电池的正负极,使得电池组的总内阻小于各电池理论内阻的直接叠加,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串联方式可以显著减少电池组的总内阻,从而降低高倍率放电时产生的热量,有助于节约能源,延长电池组的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池组的串联方式;图2是本技术所适用的电池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焊圈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垫圈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参照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组的串联方式,如图所示,电池之间通过连接片进行连接,具体的是将连接片的一端与前一电池的正极帽焊接,另一端与后一电池的底部焊接,然后将连接片折叠控制电池件的距离,这种连接方式下电池组的内阻等于各电池的内阻加上连接片内阻的总和。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所适用的电池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池100包括正极与负极,其中正极包括正极板101以及突出于正极板101上的正极帽102,负极包括电池100的底板、外壳以及设于正极板101周边的一圈突起103。参照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多个电池100通过首尾相连的方式形成电池组,相邻电池100之间设有焊圈200与垫圈300,其中焊圈的内阻应远小于电池的内阻,优选采用纯镍、镍铁合金或磷青铜镀镍等材料制成。焊圈300的一端与前一电池的正极板(图中未示出)导电连接,另一端与后一电池的负极(具体来说是电池侧面的外壳)导电连接,由于焊圈的内阻远小于电池的内阻,故焊圈相当于导线,其内阻在计算内阻和的时候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实现减小内阻的目的;同时,由于焊圈直接连接电池的侧壁以及正极板,本技术中同一电池内电流流过的路径A为焊圈300与电池外壳的接触部位至正极板,而现有技术中电流流过的路径B为正极帽至电池的底面,显然A的距离小于B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小单个电池的内阻,即本技术中电池组总的内阻后小于各电池理论内阻的直接叠加,从而进一步减小了电池组的内阻。优选的,电池组的首尾两端还设有螺母400,此外,螺母与电池组的外侧包覆有保护膜(未示出),保护膜优选为PVC膜。参照图4,示出了本技术焊圈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焊圈包括第一套筒210与第二套筒220,第一套筒210的直径小于第二套筒220,以在二者的连接处形成一一台阶面,第二套筒220的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条槽221,第二套筒210的底面上设有通孔211,通孔211的周边沿周向设有多条槽212。参照图5,示出了本技术垫圈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垫圈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包括一环形且截面为“U”型的扣接部310,该扣接部的外侧侧壁向“U”型的开口方向伸长。参照图6,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中仅示出了两个电池与电池之间的垫圈、焊圈。如图所示,垫圈300通过扣接部310扣接在电池100的突起103上,以分隔突起103与正极板101。焊圈200上的第一套筒210插接在扣接部310的中心,其底部抵接在正极板101上并与该正极板101焊接为一体,正极帽102从第一套筒210底部的通孔中伸出,第一套筒210与突起103之间通过垫圈300分隔。第二套筒220则套设在电池100的底部,并与电池外壳焊接为一体。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上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降低内阻的电池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降低内阻的电池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电池形成的电池组,所述电池包括正极与负极,所述正极包括正极板以及突出于所述正极板上的正极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阻远小于电池内阻的焊圈,所述焊圈的一端与前一电池的所述正极板导电连接,另一端与后一电池的所述负极导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低内阻的电池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电池形成的电池组,所述电池包括正极与负极,所述正极包括正极板以及突出于所述正极板上的正极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阻远小于电池内阻的焊圈,所述焊圈的一端与前一电池的所述正极板导电连接,另一端与后一电池的所述负极导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内阻的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圈包括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前一电池的所述正极板导电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与后一电池的所述负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底部设有避让所述正极帽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低内阻的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底部抵接在所述正极板上并与该正极板焊接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低内阻的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套设在所述电池的底部,并与电池外壳焊接为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剑阳凯苏养湘廖兴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