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623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所述排气歧管构造成通过提高废气的流动性而提高车辆的燃料效率,所述排气歧管可以包括歧管本体,所述歧管本体具有向外延伸的出口部分和向外延伸的多个入口部分,其中,歧管本体可以具有形成于其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平坦表面。

Exhaust manifold for a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xhaust manifold for a vehicle, the exhaust manifold structure and improve fuel efficiency of vehicles by increasing the liquidity of the exhaust gas, the exhaust manifold can include a manifold body, the manifold body with outwardly extending outlet part and to extend the multiple entrance part, the manifold body can be formed on the surface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flat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6年3月29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037940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更特别地,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其构造成通过提高废气的流动性而提高车辆的燃料效率。
技术介绍
排气歧管安装在发动机中从而收集从发动机的燃烧室所产生的废气并将所收集的废气排放至发动机的外部,净化废气的催化剂可以连接至排气歧管的下游。通过排气歧管所排放的废气的流动性极大地受到例如流动均匀性指标、速度指标、切向速度、压降等因素影响并且是可预测的。在此,流动均匀性指标为显示废气在催化剂的整个区域中如何均匀地流动的定量的数值(当每单位时间相同流量接触催化剂的整个区域的时候,流动均匀性指标变为接近“1”),速度指标为显示当废气传递至催化剂的时候有多少废气从催化剂的中央偏心的定量的数值(速度指标随着废气从催化剂的中央偏心而变为接近“1”),切向速度为当废气在围绕催化剂的陶瓷垫上经过的时候的速度,压降(其为作用在废气流上的压力)为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因素并优选保持为低的值。同时,由于根据相关技术的排气歧管的结构和形状的限制,因此存在这样的缺点,由于复杂的弯曲结构而难以提高废气的流动性,且难以稳定地安装废气热收集机构(例如热电模块等等)。公开于本技术的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其构造成通过提高流动均匀性指标、速度指标、切向速度、压降等而提高废气的流动性,并通过提高废气的流动性而提高车辆的燃料效率。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可以包括:歧管本体,其具有向外延伸的出口部分和向外延伸的多个入口部分,其中,歧管本体可以具有形成于其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平坦表面。歧管本体的容积可以形成为比入口部分的容积更大。至少一个螺柱可以从歧管本体的平坦表面突出。入口凸缘可以联接至多个入口部分,入口凸缘可以具有与多个入口部分连通的多个开口。催化剂转化器可以连接至出口部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包括:歧管本体,其具有形成于其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平坦表面;以及废热收集机构,其构造成安装于歧管本体的平坦表面上。所述废热收集机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热电模块。用于安装废热收集机构的螺柱可以从歧管本体的平坦表面突出。热保护盖可以利用螺柱联接至歧管本体的上表面。冷却水套可以安装于热电模块上。所述排气歧管可以进一步包括加压构件,所述加压构件构造成朝着歧管本体的平坦表面对热电模块进行加压。所述加压构件可以构造为安装于冷却水套上的加压垫。所述加压构件可以包括金属网,所述金属网既具有缓冲性能又具有加压性能。覆盖热电模块的热保护盖可以利用螺柱安装于歧管本体上。对加压构件进行加压的加压板可以安装于加压构件上。可以围绕热电模块填充隔绝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由于平坦表面形成于歧管本体的上表面上,因此歧管本体的横截面可以形成为比入口部分的横截面更大,使得可以提高废气的流动性并通过提高废气的流动性而提高车辆的燃料效率。另外,由于平坦表面形成于歧管本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废热收集机构(例如热电模块等)可以非常牢固和稳定地安装于歧管本体上,从而可以利用热电模块等而提高废热的收集效率。本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具有其他的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和连接至该排气歧管的催化剂转化器的立体图。图2为显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的的侧视图。图3为显示当从图2的箭头A的方向观察时的平面图。图4为显示热电模块安装在图3的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上的状态的视图。图5为显示热电模块安装在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上的实施例的局部横截面图。图6为显示热电模块安装在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上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横截面图。应理解的是,附图呈现了描述本技术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一定程度的简化表示,从而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本技术所公开的本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这些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相同的附图标记涉及本技术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附图中部件的附图标记10:歧管本体11:入口部分12:出口部分13:平坦表面14:螺柱15:催化剂转化器16:入口凸缘20:热电模块30:冷却水套41:加压构件42:加压板50:热保护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参考本技术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技术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参考图1,根据本技术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可以包括歧管本体10。多个入口部分11从歧管本体10的第一侧向外延伸并联接至发动机侧,使得从发动机所产生的废气可以经过多个入口部分11而引入至歧管本体10。入口凸缘16可以联接至多个入口部分11,并可以具有与多个入口部分11连通的多个开口。出口部分12形成于歧管本体10的第二侧,并可以连接至催化剂转化器15、排气管等。内部空间可以形成于歧管本体10中,经过多个入口部分11而引入的废气收集在内部空间中。歧管本体10可以具有形成于其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平坦表面13,图1至图3显示平坦表面13形成于歧管本体10的上表面上。由于平坦表面13形成于歧管本体1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因此歧管本体10的容积可以形成为比每个入口部分11的容积更大。因此,由于歧管本体10的横截面面积形成为比入口部分的横截面面积更大,因此压降减小,使得可以提高废气的流动性。另外,如图2中所示,平坦表面13设置为与水平表面以预定角度(a)倾斜,使得可以更平稳地实现废气的流动。下表1为通过比较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排气歧管与对比实施例(根据相关技术的排气歧管)之间的流动均匀性指标、速度指标、切向速度、压降等所获得的结果表。表1上述表1的根据对比实施例和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排气歧管具有四个入口部分,例如R1,R2,R3以及R4。另外,△P_1表示当废气通过排气歧管的入口部分R1、R2、R3以及R4中的每一个经过歧管本体11和出口部分12的时候废气表现的压降,△P_2表示引入至入口部分R1、R2、R3以及R4中的每一个的废气经过催化剂转化器15的时候废气表现的压降,△P_3表示引入至入口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车辆的排气歧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包括:歧管本体,其构造成具有向外延伸的出口部分和向外延伸的多个入口部分,其中,歧管本体具有形成于歧管本体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平坦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29 KR 10-2016-00379401.一种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包括:歧管本体,其构造成具有向外延伸的出口部分和向外延伸的多个入口部分,其中,歧管本体具有形成于歧管本体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平坦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螺柱从歧管本体的平坦表面突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入口凸缘联接至多个入口部分,入口凸缘具有与多个入口部分连通的多个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催化剂转化器连接至出口部分。5.一种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包括:歧管本体,其构造成具有形成于歧管本体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平坦表面;以及废热收集机构,其构造成安装于歧管本体的平坦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热收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真佑吕寅雄金知湖朴珉奎宋京花李昇祐李汉赛白洪吉金炳旭南旷熙闵相水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