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3502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水罐和冷水机组,所述冷水机组依次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所述冷水机组有至少两组,所述冷水机组还包括过冷器,所述过冷器连接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所述过冷器包括过冷器进水管、过冷器出水管、工质进液管和工质出液管,所述过冷器进水管和所述过冷器出水管与所述蓄冷水罐连接,所述工质进液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工质出液管与所述膨胀阀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压缩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既能增加蓄冷水罐的蓄冷量,又能提高冷水机组的制冷量。

Cold storage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orage system, including storage tank and cold water chiller, the chiller includes compressor, evaporator, condenser and expansion valve, the chiller has at least two groups, the chiller also includes a cooler, the coo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denser and the the expansion valve between the cooler comprises a cooler water inlet pipe, cooler outlet pipe, refrigerant liquid inlet pipe and the refrigerant outlet pipe, the cold water inlet pipe and the outlet pipe cooler and the water storage tank is connected to the refrigerant liquid inlet pipe connection with the condenser, the refrigerant liquid outlet pipe and the expansion valve connection.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control method of the cold storage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power of the compressor is constant, the refrigerating capacity of the cold storage tank can be increased, and the refrigerating capacity of the cold water unit can be incre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蓄冷空调的
,尤其涉及一种蓄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空调蓄能技术是应用于峰谷分时电价制度下的一种调荷技术。它将用户在夜间电网电力负荷低谷期所制的冷或热储存起来,于白天需要时再释放出来,从而达到电网“移峰填谷”,用户节约电费的双赢局面。电网“移峰填谷”,用户节约电费的多少决定于蓄冷水罐的蓄冷量,蓄冷水罐的蓄冷量越多,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越好。同时,现有的冷水机组的制冷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既能提高蓄冷水罐的蓄冷量,又能提高冷水机组的制冷量的蓄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提高蓄冷水罐的蓄冷量,又能提高冷水机组的制冷量的蓄冷系统及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水罐和冷水机组,所述冷水机组依次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所述冷水机组有至少两组,所述冷水机组还包括过冷器,所述过冷器连接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所述过冷器包括过冷器进水管、过冷器出水管、工质进液管和工质出液管,所述过冷器进水管和所述过冷器出水管与所述蓄冷水罐连接,所述工质进液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工质出液管与所述膨胀阀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冷水机组单独供冷时,所述下布水器与所述过冷器进水管连通,所述上布水器与所述过冷器出水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蓄冷水罐单独蓄冷时,所述过冷器进水管和过冷器出水管均与所述上布水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蓄冷水罐同时蓄冷和放冷时,所述过冷器进水管和过冷器出水管均与所述上布水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进水管和蒸发器出水管,所述蒸发器出水管与所述下布水器连通,所述蒸发器进水管与所述上布水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蓄冷系统还包括用户端,所述用户端包括供水端和回水端,所述供水端与所述蒸发器出水管连通,所述回水端与所述蒸发器进水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蓄冷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进一步包括低温水进水端、次低温水出水端、用户供水端和用户回水端,所述低温水进水端与所述下布水器连通,所述次低温水出水端与所述上布水器连通,所述用户供水端与所述供水端连通,所述用户回水端与所述回水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水罐放冷,同时所述冷水机组供冷时,所述过冷器进水管与所述次低温水出水端连通,所述过冷器出水管与所述上布水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冷水机组供冷时,各组所述过冷器并联,各组所述蒸发器并联。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水罐蓄冷时,各组所述过冷器并联,各组所述蒸发器串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次低温水从所述过冷器进水管进入到所述过冷器中;所述次低温水在所述过冷器中获得热量后温度升高,从所述过冷器出水管流出;制冷工质在所述冷凝器中冷凝后,从所述工质进液管进入所述过冷器;所述制冷工质在所述过冷器中失去热量后温度降低后,流出所述工质出液管;降温后的所述制冷工质经过所述膨胀阀流入所述蒸发器。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冷水机组单独供冷时,所述次低温水从所述下布水器流出,经所述过冷器进水管进入所述过冷器,在所述过冷器内获得热量后温度升高,再从所述过冷器出水管流至所述上布水器。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蓄冷水罐单独蓄冷时,所述次低温水从所述上布水器流出,经所述过冷器进水管进入所述过冷器,在所述过冷器内获得热量后温度升高,再从所述过冷器出水管流至所述上布水器。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蓄冷水罐同时蓄冷和放冷时,所述次低温水从所述上布水器流出,经所述过冷器进水管进入所述过冷器,在所述过冷器内获得热量后温度升高,再从所述过冷器出水管流至所述上布水器。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蓄冷系统还包括用户端,所述用户端包括供水端和回水端,所述蓄冷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进一步包括低温水进水端、次低温水出水端、用户供水端和用户回水端;所述低温水进水端与所述下布水器连通,所述次低温水出水端与所述上布水器连通,所述用户供水端与所述供水端连通,所述用户回水端与所述回水端连通;所述蓄冷水罐放冷,同时所述冷水机组供冷时,所述次低温水从所述次低温水出水端流出,经所述过冷器进水管进入所述过冷器,在所述过冷器内获得热量后温度升高,再从所述过冷器出水管流至所述上布水器。进一步地,所述蓄冷系统还包括用户端,所述用户端包括供水端和回水端,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进水管和蒸发器出水管,所述冷水机组供冷时,各组所述蒸发器并联;所述回水端的水流入各组蒸发器的蒸发器进水管中,降温后,流出各组蒸发器的蒸发器出水管;各组蒸发器的蒸发器出水管中的冷水流入所述供水端。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进水管和蒸发器出水管,所述蓄冷水罐蓄冷时,各组所述蒸发器串联;所述上布水器的次低温水流入第一组蒸发器的蒸发器进水管,次低温水降温后,从第一组蒸发器的蒸发器出水管流出,进入第二组蒸发器的蒸发器进水管,再次降温后,从第二组蒸发器的蒸发器出水管流出,最后一组蒸发器的蒸发器出水管中的冷水流入所述下布水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蓄冷水罐中的次低温水引入到过冷器中,在过冷器中获得热量,升温后的次低温水流回到蓄冷水罐中,由于蓄冷水罐中的水温增加了,提高了蓄冷水罐的蓄冷量。另一方面,过冷器将次低温水的冷量转成了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即使得制冷工质在过冷器中继续冷却。本专利技术在压缩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既能增加蓄冷水罐的蓄冷量,又能提高冷水机组的制冷量。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蓄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蓄冷系统单独供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蓄冷系统单独蓄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蓄冷系统单独放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蓄冷系统同时供冷、放冷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蓄冷系统同时蓄冷、放冷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蒸发器11-蒸发器进水管12-蒸发器出水管2-压缩机3-冷凝器3a-过冷器3a1-过冷器进水管3a2-过冷器出水管3a3-工质进液管3a4-工质出液管4-膨胀阀5-蓄冷水罐51-上布水器52-下布水器511-上布水器出水管521-下布水器回流管6-蓄冷水泵61-蓄冷水泵进水管62-蓄冷水泵出水管7-过冷水泵71-过冷水泵进水端72-过冷水泵出水端8-集水缸81-集水缸出水管9-分水缸91-分水缸进水管10-供冷水泵101-供冷水泵进水管102-供冷水泵出水管13-热交换器131-低温水进水端132-次低温水出水端133-用户供水端134-用户回水端14-放冷水泵141-放冷水泵进口端142-放冷水泵出口端DV1-第一调节阀DV2-第二调节阀DV3-第三调节阀DV4-第四调节阀DV5-第五调节阀DV6-第六调节阀DV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蓄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水罐和冷水机组,所述冷水机组依次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有至少两组,所述冷水机组还包括过冷器,所述过冷器连接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所述过冷器包括过冷器进水管、过冷器出水管、工质进液管和工质出液管,所述过冷器进水管和所述过冷器出水管与所述蓄冷水罐连接,所述工质进液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工质出液管与所述膨胀阀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水罐和冷水机组,所述冷水机组依次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有至少两组,所述冷水机组还包括过冷器,所述过冷器连接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所述过冷器包括过冷器进水管、过冷器出水管、工质进液管和工质出液管,所述过冷器进水管和所述过冷器出水管与所述蓄冷水罐连接,所述工质进液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工质出液管与所述膨胀阀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冷水机组单独供冷时,所述下布水器与所述过冷器进水管连通,所述上布水器与所述过冷器出水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蓄冷水罐单独蓄冷时,所述过冷器进水管和过冷器出水管均与所述上布水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蓄冷水罐同时蓄冷和放冷时,所述过冷器进水管和过冷器出水管均与所述上布水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进水管和蒸发器出水管,所述蒸发器出水管与所述下布水器连通,所述蒸发器进水管与所述上布水器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系统还包括用户端,所述用户端包括供水端和回水端,所述供水端与所述蒸发器出水管连通,所述回水端与所述蒸发器进水管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进一步包括低温水进水端、次低温水出水端、用户供水端和用户回水端,所述低温水进水端与所述下布水器连通,所述次低温水出水端与所述上布水器连通,所述用户供水端与所述供水端连通,所述用户回水端与所述回水端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水罐放冷,同时所述冷水机组供冷时,所述过冷器进水管与所述次低温水出水端连通,所述过冷器出水管与所述上布水器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供冷时,各组所述过冷器并联,各组所述蒸发器并联。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水罐蓄冷时,各组所述过冷器并联,各组所述蒸发器串联。11.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次低温水从所述过冷器进水管进入到所述过冷器中;所述次低温水在所述过冷器中获得热量后温度升高,从所述过冷器出水管流出;制冷工质在所述冷凝器中冷凝后,从所述工质进液管进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源泉李积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