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循环式家庭水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3500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循环式家庭水冷系统,一种双循环式家庭水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水管、第二冷却水管、第一水泵、第二水泵、阀门、地下水库、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路来控制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开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实现自动根据温度调节冷却效果的功能,并具有循环工质环保绿色,原理简单,易于推广等优点。

Double circulation type household water cool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uble circulation type household water cooling system, a double circulation type household water cool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first second cooling water pipe, cooling water pipe, a first pump, second pumps, valves, underground reservoir, control circuit; to control the first pump and the second pump through the control circuit of the invention can automatically open; according to the cooling effect of the temperature regulating function, and has a refrigerant green, simple principle, easy to popular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循环式家庭水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循环式家庭水冷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开始追求一种健康绿色的生活。而现在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往往喜欢躲在空调下面乘凉,在空调下面待的时间一长,就容易得很多空调病,甚至会引发慢性疾病。而本专利技术采用新型的水冷却系统,利用循环的水流来降温,健康绿色,解决了人们空调底下容易得空调病的问题,同时,现有的技术中水冷却系统为单向冷却系统,往往地下水库容量的需求较大,往往会增加很多土建的投资,而本专利技术采用新型的双循环系统,当温度较低时,单个冷却系统循环,而当温度过高单个冷却系统循环降温不下时,此时温度检测系统控制另一个冷却系统加入循环,使得温度降低下来,同时减少了地下水库的容量,减小了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循环式家庭水冷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循环式家庭水冷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水管、第二冷却水管、第一水泵、第二水泵、阀门、地下水库、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水泵的入口与地下水库相连通,第一水泵的入口与第一冷却水管的入口相连通,第一冷却水管的出口与地下水库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入口与地下水库相连通,第二水泵的入口与阀门的入口相连,阀门的出口与第二冷却水管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冷却水管的出口与地下水库相连通,所述阀门上自带阀门电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热敏电阻、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三电源、电磁继电器、光电耦合开关;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分别与热敏电阻的一端和光电耦合开关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热敏电阻的另一端和光电耦合开关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与第一电源的负极相连,光电耦合开关的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电磁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相连,光电耦合开关的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源的正极相连,第二电源的负极与电磁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相连,第二水泵和阀门电机并联,并联后的一端作为第一触点,并联后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源的负极相连,第三电源的正极作为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与电磁继电器上的接触点相耦合;所述热敏电阻安装在第一冷却水管内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水管和第二冷却水管相互错位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利用实现了利用水来制冷室温,相比于空调制冷来说,绿色健康。2.利用双循环的水路制冷,减小了地下水库修建的规模,减少了土建的投资。2.本专利技术原理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循环式家庭水冷系统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循环式家庭水冷系统电路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循环式家庭水冷系统光电耦合开关内部示意图;图中,第一冷却水管1、第二冷却水管2、第一水泵3、第二水泵4、阀门5、地下水库6、热敏电阻7、第一电源8、第二电源9、第三电源10、电磁继电器11、接触点12、光电耦合开关13、阀门电机14、房屋框架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双循环式家庭水冷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水管1、第二冷却水管2、第一水泵3、第二水泵4、阀门5、地下水库6、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水泵3的入口与地下水库6相连通,第一水泵3的入口与第一冷却水管1的入口相连通,第一冷却水管1的出口与地下水库6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4的入口与地下水库6相连通,第二水泵4的入口与阀门5的入口相连,阀门5的出口与第二冷却水管2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冷却水管2的出口与地下水库6相连通,所述阀门5上自带阀门电机14;所述第一冷却水管1和第二冷却水管2相互错位布置,安装在房屋框架15。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热敏电阻7、第一电源8、第二电源9、第三电源10、电磁继电器11、光电耦合开关13;所述第一电源8的正极分别与热敏电阻7的一端和光电耦合开关13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热敏电阻7的另一端和光电耦合开关13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第一电源8的负极相连,光电耦合开关13的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电磁继电器11的线圈的一端相连,光电耦合开关13的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源9的正极相连,第二电源9的负极与电磁继电器11的线圈的另一端相连,第二水泵4和阀门电机14并联,并联后的一端作为第一触点,并联后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源10的负极相连,第三电源10的正极作为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与电磁继电器11上的接触点12相耦合。所述热敏电阻7安装在第一冷却水管1内壁。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夏天气温略有升高时,只需打开第一水泵3,第一水泵3、第一冷却水管1和地下水库6组成了闭合的环路进行冷却,实现房屋的降温效果;而当温度过高时,第一水泵3与第一冷却水管1内的水量不足以吸收过多的热量时,此时安装于第一冷却水管1上的测温元件热敏电阻7由于温度的升高,阻值变大,因而接在热敏电阻7两端的光电耦合开关13中的发光二极管导通,从而使光电耦合开关内部的光敏三极管导通,进而接通了电磁继电器11电路。电磁继电器11被接通后,由于电磁原理,接触点12闭合,因此又接通了阀门电机14和第二水泵4电路,从而阀门电机14带动阀门5开启,第二水泵4通电工作,实现了水流制冷的双循环回路。所述热敏电阻7安装于冷却水管1内壁、实时监测冷却水管内水的温度;所述第一电源8为热敏电阻7电路供电;所述第二电源9为电磁继电器11电路供电;所述第三电源10为第二水泵4与阀门电机14供电;所述阀门电机14与阀门5相连,控制阀门5的开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循环式家庭水冷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循环式家庭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却水管(1)、第二冷却水管(2)、第一水泵(3)、第二水泵(4)、阀门(5)、地下水库(6)、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水泵(3)的入口与地下水库(6)相连通,第一水泵(3)的入口与第一冷却水管(1)的入口相连通,第一冷却水管(1)的出口与地下水库(6)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4)的入口与地下水库(6)相连通,第二水泵(4)的入口与阀门(5)的入口相连,阀门(5)的出口与第二冷却水管(2)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冷却水管(2)的出口与地下水库(6)相连通,所述阀门(5)上自带阀门电机(14),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热敏电阻(7)、第一电源(8)、第二电源(9)、第三电源(10)、电磁继电器(11)、光电耦合开关(13);所述第一电源(8)的正极分别与热敏电阻(7)的一端和光电耦合开关(13)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热敏电阻(7)的另一端和光电耦合开关(13)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与第一电源(8)的负极相连,光电耦合开关(13)的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电磁继电器(11)的线圈的一端相连,光电耦合开关(13)的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源(9)的正极相连,第二电源(9)的负极与电磁继电器(11)的线圈的另一端相连,第二水泵(4)和阀门电机(14)并联,并联后的一端作为第一触点,并联后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源(10)的负极相连,第三电源(10)的正极作为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与电磁继电器(11)上的接触点(12)相耦合;所述热敏电阻(7)安装在第一冷却水管(1)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循环式家庭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却水管(1)、第二冷却水管(2)、第一水泵(3)、第二水泵(4)、阀门(5)、地下水库(6)、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水泵(3)的入口与地下水库(6)相连通,第一水泵(3)的入口与第一冷却水管(1)的入口相连通,第一冷却水管(1)的出口与地下水库(6)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4)的入口与地下水库(6)相连通,第二水泵(4)的入口与阀门(5)的入口相连,阀门(5)的出口与第二冷却水管(2)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冷却水管(2)的出口与地下水库(6)相连通,所述阀门(5)上自带阀门电机(14),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热敏电阻(7)、第一电源(8)、第二电源(9)、第三电源(10)、电磁继电器(11)、光电耦合开关(13);所述第一电源(8)的正极分别与热敏电阻(7)的一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济元李光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