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壳取放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921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壳取放车,包括一对滚轮,于一对滚轮之间连接转轴,在所述转轴上沿垂直方向连接一根空心的第二支撑杆,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部同轴设置一T型组件,所述T型组件与模壳取放叉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还与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空心的横梁及第二支撑杆,从而实现了T型组件在高度上、以及模壳取放叉在水平方向上的伸缩调节,由此根据模壳的高低、大小及重量来调节模壳的取放方式,从而达到一车多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滚轮上套设橡胶圈,可有效的保持在模壳取放过程中减震,防止带陶芯的模壳中的陶芯断裂损坏。

Shell taking and releasing truc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etching car shell comprises a pair of rollers, a roller shaft connected to a hollow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otating shaft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second support to the second internal coaxial rod is equipped with a T type component, the T type components and die take the fork shell connection; the second suppor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bar,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handle ba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by setting the hollow beam and two support rods, so as to realize the telescopic type T module in height, and shell to take the fork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regulation, take it according to the shell height, size and weight to adjust the mould, so as to achieve a car with purpose. The rubber ring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heathed with a rubber ring, and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keep the shock absorption in the process of taking and releasing the mould shell, and prevent the ceramic core in the mould shell of the ceramic core from being broken and dama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壳取放车
本技术涉及转运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搬运不同重量,不同尺寸的模壳取放车。
技术介绍
目前,在熔模铸造生产工艺过程中,需要使用转移工具将高温模壳转移到浇注炉中进行浇注,由于铸件的形状尺寸大小差异较大,在制备模壳之后重量变化较大,尤其某些大型铸件的模壳重量可达100kg以上,模壳转运极不方便。现有的模壳转运工具大都结构复杂,需要根据零件的尺寸和重量变化做多辆转运工具,且不能够对大型铸件的模壳进行转运,操作不方便,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模壳取放车,其能转移不同尺寸、不同重量的模壳,具有转移方便、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壳取放车,包括一对滚轮,于一对滚轮之间连接转轴,在所述转轴上沿垂直方向连接一根空心的第二支撑杆,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部同轴设置一T型组件,所述T型组件与模壳取放叉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还与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手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T型组件包括一根沿垂向布置的第一支撑杆及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横梁,所述第一支撑杆用于与第二支撑杆配合;所述横梁内开设用于安装模壳取放叉的内孔,沿所述横梁的外周至少开设三个用于固定模壳取放叉的螺帽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横梁垂直连接形成“T”字形;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径小于第二支撑杆内孔的孔径;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周还至少开设两个定位孔,各定位孔互为间隔布置;在所述转轴上还与一对加强筋的一端连接,各加强筋的另一端均与横杆连接;在所述滚轮的外圈还配合橡胶圈;于所述配重吊耳上还设置配重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空心的横梁及第二支撑杆,从而实现了T型组件在高度上、以及模壳取放叉在水平方向上的伸缩调节,由此根据模壳的高低、大小及重量来调节模壳的取放方式,从而达到一车多用的目的。本技术的滚轮上套设橡胶圈,可有效的保持在模壳取放过程中减震,防止带陶芯的模壳中的陶芯断裂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未安装模壳取放叉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未安装模壳取放叉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模壳取放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T型组件;101、横梁;102、第一支撑杆;2、螺帽;3、第二支撑杆;301、定位孔;4、滚轮;5、加强筋;6、横杆;7、配重吊耳;8、手柄;9、转轴;10、橡胶圈;11、配重块;12、模壳取放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模壳取放车包括一对滚轮4,于一对滚轮4之间连接转轴9,在转轴9上沿垂直方向连接一根空心的第二支撑杆3,于第二支撑杆3的内部同轴设置一T型组件1,T型组件1与模壳取放叉12连接;在第二支撑杆3上还与横杆6的一端连接,横杆6的另一端连接手柄8。沿第二支撑杆3的外周还至少开设两个定位孔301,各定位孔301互为间隔布置。如图1、图2所示,上述T型组件1包括一根沿垂向布置的第一支撑杆102及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横梁101,第一支撑杆102用于与第二支撑杆3配合;横梁101内开设用于安装模壳取放叉12的内孔,沿横梁101的外周至少开设三个用于固定模壳取放叉12的螺帽定位孔,第一支撑杆102与横梁101垂直连接形成“T”字形。上述第一支撑杆102的外径小于第二支撑杆3内孔的孔径。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第二支撑杆3还与横杆6的一端连接,横杆6的另一端连接手柄8。如图5所示,沿第二支撑杆3的外周还开设多个定位孔301,每个定位孔301互为间隔布置。在转轴9上还与一对加强筋5的一端连接,各加强筋5的另一端均与横杆6连接。在上述滚轮4的外圈还配合橡胶圈10。于配重吊耳7上还设置配重块11。在本技术中,安装在各横梁101上的模壳取放叉12的叉口端直径视模壳尺寸而不同,所述模壳取放叉12采用钢制材料制成实心钢件。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图2及图3所示,首先将T型组件1中第一支撑杆102插入第二支撑杆3内,然后通过定位孔301及螺帽2将T型组件1定位,由此来实现T型组件1在第二支撑杆3上的放置高度,然后将模壳取放叉12的一端插入横梁101内,通过调节模壳取放叉12的伸出长度后通过螺帽2及螺帽定位孔将模壳取放叉12固定。如图3所示,依据模壳的重量,选择是否在配重吊耳7上添加配种块,若需要添加,则根据实际工况增加配重块11,然后进行模壳取放工作,由操作人员通过手柄8推动本技术,滚轮4外部设置的橡胶圈10可以提高本技术的平稳性,减小转运过程中的振动,防止模壳和陶芯在转运途中断裂。在模壳取出过程中,保证T型组件1中横梁101处于水平位置,将模壳取放叉12的叉口端插入模壳颈部,夹紧后下压手柄8,抬起模壳,进行模壳转运。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模壳取放车

【技术保护点】
模壳取放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滚轮(4),于一对滚轮(4)之间连接转轴(9),在所述转轴(9)上沿垂直方向连接一根空心的第二支撑杆(3),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内部同轴设置一T型组件(1),所述T型组件(1)与模壳取放叉(12)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还与横杆(6)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杆(6)的另一端连接手柄(8)。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壳取放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滚轮(4),于一对滚轮(4)之间连接转轴(9),在所述转轴(9)上沿垂直方向连接一根空心的第二支撑杆(3),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内部同轴设置一T型组件(1),所述T型组件(1)与模壳取放叉(12)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还与横杆(6)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杆(6)的另一端连接手柄(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壳取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组件(1)包括一根沿垂向布置的第一支撑杆(102)及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横梁(101),所述第一支撑杆(102)用于与第二支撑杆(3)配合;所述横梁(101)内开设用于安装模壳取放叉(12)的内孔,沿所述横梁(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炼炼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瀚特种合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