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保金专利>正文

预制叠合模壳内置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8950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8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模壳内置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墙,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可应用于高层建筑,也可用于超高层建筑。预应力型钢置于预制保温叠合模壳内空中,浇筑混凝土后形成混凝土墙;预应力型钢由预应力筋、型钢和端板组成,作为墙体受力筋使用;保温叠合模壳分为外叶板和内叶板两部分,外叶板内部设有保温板和钢丝网架,或者外叶板内部设有桁架钢筋;预应力筋型钢的两端为端板,端板中插有型钢和预应力筋,预应力筋位于端板的外缘,型钢位于端板的中间;内叶板内部设置桁架钢筋。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免拆模,免粉刷;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火灾隐患;本发明专利技术型钢代替受力钢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减少传统木模板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模壳内置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墙,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可应用于高层建筑,也可用于超高层建筑。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建筑业常用的木模板存在木材使用量大,墙体砌体用工量大、不环保的缺点。木模板是普遍使用的模板,在施工过程中,木模板经常因组装、拆除不恰当等原因出现严重的破坏和浪费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影响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模壳内置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墙能有效节约木材资源及人工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叠合模壳内置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墙,预应力型钢置于预制保温叠合模壳内空中,浇筑混凝土后形成混凝土墙;预应力型钢由预应力筋、型钢和端板组成,作为墙体受力筋使用;保温叠合模壳分为外叶板和内叶板两部分,外叶板内部设有保温板和钢丝网架,或者外叶板内部设有桁架钢筋;预应力筋型钢的两端为端板,端板中插有型钢和预应力筋,预应力筋位于端板的外缘,型钢位于端板的中间;内叶板内部设置桁架钢筋。钢丝网架和/或桁架钢筋,即作为模壳的构造筋,也作为墙体的受力钢筋;模壳混凝土与保温层通过钢丝网架相连形成模壳主体,或者模壳混凝土通过桁架钢筋相连形成模壳主体。进一步的,所述预制保温叠合模壳,既为预制模板的受力层,承受结构主体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又可以作为墙体两侧的粉刷层;所述预制保温叠合模壳为L型、z型、T型、一字型、U型或工字型。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网架,即为钢丝平网和钢筋平网通过斜腹丝链接而成,钢丝平网置于模壳中,作为模壳的构造筋;钢筋网置于模壳混凝土外,作为墙体的受力筋。进一步的,所述桁架钢筋:即为由上弦和下弦纵向钢筋通过弯折成行的小直径钢筋焊接,形成具有刚度的小桁架;下弦钢筋置于模壳混泥土内,作为模壳的构造筋;上弦钢筋置于模壳混泥土外,作为墙体受力钢筋。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为带有保温功能的建筑材料,其材料为有机保温材料或者是无机保温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型钢,即为墙体的受力筋,为H型钢、工字钢、角钢、方钢、圆钢、C型钢、Z型钢或十字型钢。进一步的,所述端板,其形状为圆形或者为方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实现免拆模,免粉刷;2、本专利技术减少火灾隐患;3、本专利技术型钢代替受力钢筋。4、本专利技术能使减少传统木模板用量。5、本专利技术实现工厂化生产,方便快捷,大大缩短建筑建造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有保温层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无保温层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型钢预应力筋为预应力筋圆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型钢预应力筋为预应力筋工字钢形式1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型钢预应力筋为预应力筋工字钢形式2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型钢预应力筋为预应力筋H型钢形式1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型钢预应力筋为预应力筋H型钢形式2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型钢预应力筋为预应力筋方钢形式1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型钢预应力筋为预应力筋方钢形式2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型钢预应力筋为预应力筋角钢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型钢预应力筋为预应力筋十字钢形式1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型钢预应力筋为预应力筋十字钢形式2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为本专利技术有保温层:(如图1、3、4、5-14)一种预制叠合模壳内置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墙,预应力型钢1置于预制保温叠合模壳2内空中,浇筑混凝土5后形成混凝土墙;预应力型钢1由预应力筋6、型钢7和端板8组成,作为墙体受力筋使用;预应力筋型钢1的两端为端板6,端板6中插有型钢7和预应力筋8,预应力筋8位于端板6的外缘,型钢7位于端板6的中间;保温叠合模壳分为外叶板和内叶板两部分,外叶板内部设有保温板和钢丝网架4.1;内叶板内部设置桁架钢筋4。钢丝网架4.1和桁架钢筋4,即作为模壳的构造筋,也作为墙体的受力钢筋;模壳混凝土与保温层3通过钢丝网架4.1相连形成模壳主体。所述预制保温叠合模壳2,既为预制模板的受力层,承受结构主体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又可以作为墙体两侧的粉刷层;所述预制保温叠合模壳2为L型、z型、T型、一字型、U型或工字型。所述钢丝网架4.1,即为钢丝平网和钢筋平网通过斜腹丝链接而成,钢丝平网置于模壳中,作为模壳的构造筋;钢筋网置于模壳混凝土外,作为墙体的受力筋。所述桁架钢筋4:即为由上弦和下弦纵向钢筋通过弯折成行的小直径钢筋焊接,形成具有刚度的小桁架;下弦钢筋置于模壳混泥土内,作为模壳的构造筋;上弦钢筋置于模壳混泥土外,作为墙体受力钢筋。所述保温层3为带有保温功能的建筑材料,其材料为有机保温材料或者是无机保温材料。所述型钢1,即为墙体的受力筋,为H型钢、工字钢、角钢、方钢、圆钢、C型钢、Z型钢或十字型钢。所述端板8,其形状为圆形或者为方形。实施例2为本专利技术无保温层:(如图2、5-14)一种预制叠合模壳内置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墙,预应力型钢1置于预制保温叠合模壳2内空中,浇筑混凝土5后形成混凝土墙;预应力型钢1由预应力筋6、型钢7和端板8组成,作为墙体受力筋使用;预应力筋型钢1的两端为端板6,端板6中插有型钢7和预应力筋8,预应力筋8位于端板6的外缘,型钢7位于端板6的中间;保温叠合模壳分为外叶板和内叶板两部分,外叶板内部设有桁架钢筋4;内叶板内部设置桁架钢筋4。桁架钢筋4,即作为模壳的构造筋,也作为墙体的受力钢筋;模壳混凝土通过桁架钢筋4相连形成模壳主体。所述预制保温叠合模壳2,既为预制模板的受力层,承受结构主体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又可以作为墙体两侧的粉刷层;所述预制保温叠合模壳2为L型、z型、T型、一字型、U型或工字型。所述桁架钢筋4:即为由上弦和下弦纵向钢筋通过弯折成行的小直径钢筋焊接,形成具有刚度的小桁架;下弦钢筋置于模壳混泥土内,作为模壳的构造筋;上弦钢筋置于模壳混泥土外,作为墙体受力钢筋。所述型钢1,即为墙体的受力筋,为H型钢、工字钢、角钢、方钢、圆钢、C型钢、Z型钢或十字型钢。所述端板8,其形状为圆形或者为方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预制叠合模壳内置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叠合模壳内置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预应力型钢(1)置于预制保温叠合模壳(2)内空中,浇筑混凝土(5)后形成混凝土墙;预应力型钢(1)由预应力筋(6)、型钢(7)和端板(8)组成,作为墙体受力筋使用;预应力筋型钢(1)的两端为端板(6),端板(6)中插有型钢(7)和预应力筋(8),预应力筋(8)位于端板(6)的外缘,型钢(7)位于端板(6)的中间;保温叠合模壳分为外叶板和内叶板两部分,外叶板内部设有保温板和钢丝网架(4.1),或者外叶板内部设有桁架钢筋(4);内叶板内部设置桁架钢筋(4);钢丝网架(4.1)和/或桁架钢筋(4),即作为模壳的构造筋,也作为墙体的受力钢筋;模壳混凝土与保温层(3)通过钢丝网架(4.1)相连形成模壳主体,或者模壳混凝土通过桁架钢筋(4)相连形成模壳主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模壳内置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预应力型钢(1)置于预制保温叠合模壳(2)内空中,浇筑混凝土(5)后形成混凝土墙;预应力型钢(1)由预应力筋(6)、型钢(7)和端板(8)组成,作为墙体受力筋使用;预应力筋型钢(1)的两端为端板(6),端板(6)中插有型钢(7)和预应力筋(8),预应力筋(8)位于端板(6)的外缘,型钢(7)位于端板(6)的中间;保温叠合模壳分为外叶板和内叶板两部分,外叶板内部设有保温板和钢丝网架(4.1),或者外叶板内部设有桁架钢筋(4);内叶板内部设置桁架钢筋(4);钢丝网架(4.1)和/或桁架钢筋(4),即作为模壳的构造筋,也作为墙体的受力钢筋;模壳混凝土与保温层(3)通过钢丝网架(4.1)相连形成模壳主体,或者模壳混凝土通过桁架钢筋(4)相连形成模壳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叠合模壳内置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保温叠合模壳(2),既为预制模板的受力层,承受结构主体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又可以作为墙体两侧的粉刷层;所述预制保温叠合模壳(2)为L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保金
申请(专利权)人:万保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