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67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包括:上盘缸体;上盘活塞杆,可滑动地设于上盘缸体内并从上盘缸体一端穿出;上盘,固设于上盘活塞杆一端;下盘,安装于上盘缸体一端,下盘与上盘相对设置;胶囊,一端与上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盘固定连接,上盘、下盘和胶囊围成一腔室;当上盘活塞杆朝上盘缸体内部缩回时,上盘与下盘接触配合,接触配合处将腔室分隔成内腔和外腔;进气接头,贯穿下盘,进气接头设有进气流道;以及外腔流道,连通进气流道和外腔,外腔流道与内腔隔离。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盘和下盘的接触配合处将一个腔室分隔成内腔和外腔,可以大大减小轮胎硫化时的合模张力,有利于节能减排。该中心机构结构简单,能有效提升硫化效果。

Central mechanism of tyre vulcaniz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enter mechanism of tire vulcanizing machine includes: upper cylinder; upper piston rod is slidably mounted in the cylinder body and cylinder from the upper end penetrates; hanging, hanging rod arranged on the fixed end plate, mounted on the upper cylinder; at one end, and the upper plate disposed opposite the lower end and the upper capsule; the fixed connection, and the other e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and lower, and lower capsule formed a chamber; when the internal wall of the piston rod toward the upper cylinder retracts, the hanging wall and footwall contact with contact with the chamber is divided into an inner cavity and an outer cavity; an air inlet joint, through the plate, an air inlet joint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passage; and external cavity flow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an air inlet passage and external cavity, external cavity flow and cavity isolation. The invention separates a chamber into an inner cavity and an outer cavity through the contact fit between the upper plate and the lower plate, which can greatly reduce the mould closing tension during the vulcanization, and is beneficial to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he center mechanism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vulcaniz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硫化
,尤其涉及一种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
技术介绍
轮胎硫化是将胶料施加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加工成具有特定要求的成品胎,这个过程需要利用轮胎硫化设备对生胎进行定型和高温加热。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是轮胎硫化机的核心部分,主要对轮胎起到硫化作用。目前采用的中心机构一般是水胎的形式,结构复杂,工作效率低,硫化效果差,产品质量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有效提升硫化效果并提升生产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包括:上盘缸体;上盘活塞杆,可滑动地设于所述上盘缸体内并从所述上盘缸体一端穿出;上盘,固设于所述上盘活塞杆穿出上盘缸体的一端;下盘,安装于所述上盘缸体被上盘活塞杆穿出的一端,所述下盘与所述上盘相对设置;环状胶囊,其一端与所述上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盘固定连接,所述上盘、所述下盘和所述胶囊围成一腔室;当所述上盘活塞杆朝上盘缸体内部缩回时,上盘与下盘接触配合,接触配合处将所述腔室分隔成内腔和外腔;进气接头,贯穿所述下盘,所述进气接头设有进气流道;以及外腔流道,设置于所述下盘上,连通所述进气流道和所述外腔,所述外腔流道与所述内腔隔离。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气接头,贯穿所述下盘,所述排气接头设有安全流道,所述安全流道与所述内腔连通。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上环和下环,所述上环设置于所述上盘外缘上方,所述胶囊的一端被夹持于所述上环与所述上盘之间,所述下环设置于所述下盘外缘下方,所述胶囊的另一端被夹持于所述下环与所述下盘之间。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下盘具有环状凸起,所述凸起设有环状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上盘具有凹部,当所述上盘与所述下盘接触配合时,所述凸起的顶面与所述凹部的底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被压紧于所述上盘与所述下盘之间,所述内腔和所述外腔由所述凸起分隔开。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外侧面为楔形面,所述凹部的内侧面为楔形面,当所述上盘与所述下盘接触配合时,所述凸起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部的内侧面接触配合。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上盘端盖,所述上盘端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上盘缸体的上端,所述下盘安装于所述上盘端盖上。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盘端盖的外周缘设有数个端盖凸边和数个端盖凹边,所述下盘设有通孔,该通孔的内周缘设有数个下盘凸边和数个下盘凹边,所述上盘端盖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端盖凸边对齐于所述下盘凸边的上方,所述端盖凹边对齐于所述下盘凹边的上方,所述上盘端盖设有一插销,该插销抵靠于端盖凸边和下盘凸边一侧。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下盘缸体、下盘活塞杆和下盘端盖,所述下盘缸体设于所述上盘缸体一旁,所述下盘端盖设于所述下盘缸体一端,所述下盘活塞杆一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下盘缸体内,另一端穿过所述下盘端盖并连接所述上盘缸体。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盘活塞杆包括相连的滑动端部和杆部,所述滑动端部与所述上盘缸体的内壁活动配合,所述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还包括隔套,所述隔套套设于所述杆部外侧。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盘缸体与所述上盘活塞杆之间设置密封圈及导向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通过上盘和下盘的接触配合处将一个腔室分隔成两部分,也就是分成内腔和外腔,可以大大减小轮胎硫化时的合模张力,有利于节能减排。该中心机构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有效提升硫化效果并提升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的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的一实施例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的一实施例的下盘与上盘端盖的安装形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请参考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包括:上盘缸体30、上盘活塞杆32、上盘23、下盘25、环状胶囊47、进气接头28和外腔流道51。上盘活塞杆32可滑动地设于所述上盘缸体30内并从所述上盘缸体30一端穿出。上盘23固设于所述上盘活塞杆32穿出上盘缸体30的一端。下盘25安装于所述上盘缸体30被上盘活塞杆32穿出的一端,所述下盘25与所述上盘23相对设置。胶囊47一端与所述上盘2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盘25固定连接。所述上盘23、所述下盘25和所述胶囊47围成一腔室54。当所述上盘活塞杆32朝上盘缸体30内部缩回时,上盘23与下盘25接触配合,接触配合处将所述腔室54分隔成内腔48和外腔49。进气接头28贯穿所述下盘25,所述进气接头28设有进气流道50。外腔流道51设置于所述下盘25上,外腔流道51连通所述进气流道50和所述外腔49,所述外腔流道51与所述内腔48隔离。模具6安装在上盘23和下盘25的外侧,开模时,模具6的上模61先向上升起,然后上盘活塞杆32可朝上盘缸体30外部伸出,将上盘23顶起,胶囊47被拉伸,硫化蒸汽从进气接头28进入外腔49和内腔48;合模时,上模61往下移动与下模62合在一起,上盘23和上盘活塞杆32往下移动,上盘23与下盘25接触,内腔48和外腔49被隔离开。所述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通过上盘23和下盘25的接触配合处将一个腔室54分隔成两部分,也就是分成内腔48和外腔49,可以大大减小轮胎硫化时的合模张力,有利于节能减排。该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有效提升硫化效果并提升生产效率。所述下盘25具有环状凸起55,所述凸起55设有环状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26。所述上盘23具有凹部,当所述上盘23与所述下盘25接触配合时,所述凸起55的顶面与所述凹部的底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26被压紧于所述上盘23与所述下盘25之间,所述内腔48和所述外腔49由所述凸起55分隔开。所述凸起55使得腔室54可以区分开成内腔48和外腔49,合模后,上盘23往下压紧于下盘25上方,之后继续从进气接头28通入硫化蒸汽,则蒸汽从进气流道50进入外腔49,外腔49的蒸汽使得胶囊47向外膨胀,给轮胎胎体施力,使得轮胎胎体发生硫化。由于外腔49属于腔室54的一部分,因此,轮胎硫化过程中仅向外腔49通入蒸汽,而不需要向整个腔室54通入蒸汽,也就是只需要通入较少蒸汽即可达到硫化所需的蒸汽压力,既保证了硫化效果,又能实现节能减排。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26可以保证内腔48和外腔49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避免内腔48和外腔49之间发生泄漏,从而确保硫化效果。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26采用O型密封圈。所述凸起55的外侧面为楔形面,所述凹部的内侧面为楔形面,当所述上盘23与所述下盘25接触配合时,所述凸起55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部的内侧面接触配合。楔形面的设置可以确保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密封效果更好。所述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还包括排气接头53,贯穿所述下盘25,所述排气接头53设有安全流道52,所述安全流道52与所述内腔48连通。合模后,当内腔48和外腔49发生泄漏时,硫化蒸汽从安全流道52排出,避免发生故障。在开模前,先通过外部管道和阀门接通安全流道52和进气流道50,保证内腔48和外腔49气压一致,防止第一密封圈26从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盘缸体;上盘活塞杆,可滑动地设于所述上盘缸体内并从所述上盘缸体一端穿出;上盘,固设于所述上盘活塞杆穿出上盘缸体的一端;下盘,安装于所述上盘缸体被上盘活塞杆穿出的一端,所述下盘与所述上盘相对设置;环状胶囊,其一端与所述上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盘固定连接,所述上盘、所述下盘和所述胶囊围成一腔室;当所述上盘活塞杆朝上盘缸体内部缩回时,上盘与下盘接触配合,接触配合处将所述腔室分隔成内腔和外腔;进气接头,贯穿所述下盘,所述进气接头设有进气流道;以及外腔流道,设置于所述下盘上,连通所述进气流道和所述外腔,所述外腔流道与所述内腔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盘缸体;上盘活塞杆,可滑动地设于所述上盘缸体内并从所述上盘缸体一端穿出;上盘,固设于所述上盘活塞杆穿出上盘缸体的一端;下盘,安装于所述上盘缸体被上盘活塞杆穿出的一端,所述下盘与所述上盘相对设置;环状胶囊,其一端与所述上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盘固定连接,所述上盘、所述下盘和所述胶囊围成一腔室;当所述上盘活塞杆朝上盘缸体内部缩回时,上盘与下盘接触配合,接触配合处将所述腔室分隔成内腔和外腔;进气接头,贯穿所述下盘,所述进气接头设有进气流道;以及外腔流道,设置于所述下盘上,连通所述进气流道和所述外腔,所述外腔流道与所述内腔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接头,贯穿所述下盘,所述排气接头设有安全流道,所述安全流道与所述内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环和下环,所述上环设置于所述上盘外缘上方,所述胶囊的一端被夹持于所述上环与所述上盘之间,所述下环设置于所述下盘外缘下方,所述胶囊的另一端被夹持于所述下环与所述下盘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盘具有环状凸起,所述凸起设有环状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上盘具有凹部,当所述上盘与所述下盘接触配合时,所述凸起的顶面与所述凹部的底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被压紧于所述上盘与所述下盘之间,所述内腔和所述外腔由所述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一乐周明权张海龙江中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圣合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