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体及其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642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盖体及其饭煲,该盖体包括外盖;内盖,连接于所述外盖内侧;发热板,位于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其中,所述内盖与所述发热板至少部分对应接触以对所述饭煲内物体靠近所述盖体的一端进行辅助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饭煲及其盖体可改善饭煲内部上下端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Cover body and rice cooker there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ver body and the cooker, the cover body comprises an outer cover; an inner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cover; the heating plate, which is located between the outer cover and the inner cover, the inner cover and the heating plate is at least part of the corresponding contact with one end of the auxiliary heating object the cooker is close to the cover body. The rice cooker and the cover body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uneven heating of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ends of the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盖体及其饭煲
本技术涉及炊具
,尤其涉及一种盖体及其饭煲。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饭煲主发热结构均在底部,通过底部加热催熟内胆米饭,由于内胆上端米饭受热与下端受热不均匀,亦导致上端米饭效果及口感不如下端的米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在饭煲盖体设置加热结构,在饭煲盖体设置加热结构的现有技术中,盖体的加热结构的发热丝与靠近饭煲内胆的内盖之间存在间隙,其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使内盖表面温度升高,从而实现饭煲顶部加热。然而,由于热辐射模式热传导效率低,对应加热时间长,不能有效提高内盖温度,仍有可能存在内胆米饭上下端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盖体及其饭煲,改善饭煲内部上下端受热不均匀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盖体,包括:外盖;内盖,连接于所述外盖内侧;发热板,位于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其中,所述内盖与所述发热板至少部分对应接触以对所述饭煲内物体靠近所述盖体的一端进行辅助加热。优选地,所述内盖朝向所述发热板的一侧及所述发热板朝向所述内盖的一侧分别包括多个对应接触的凸出部和凹入部,其中,所述内盖朝向所述发热板的一侧包括多个所述凸出部,所述发热板朝向所述内盖的一侧包括多个与所述凸出部对应接触的所述凹入部;或者所述发热板朝向所述内盖的一侧包括多个所述凸出部,所述内盖朝向所述发热板的一侧包括多个与所述凸出部对应接触的所述凹入部,以使所述内盖与所述发热板至少部分对应接触。所述内盖朝向所述发热板的一侧包括多个所述凸出部时,所述凸出部占整个内盖面积的50%以上。优选地,所述凸出部为圆形,多个所述凸出部沿所述内盖的周向方向排列。优选地,所述凸出部的直径随该凸出部离所述内盖中心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优选地,所述凸出部为条形,所述凸出部呈辐射状。优选地,所述凹入部与对应该凹入部的所述凸出部形状相同,且所述凸出部的外壁与对应的所述凹入部的内壁全部接触。优选地,所述发热板包括:发热部件,靠近所述外盖;以及测温板,多个所述凹入部或所述多个凸出部位于所述测温板朝向所述内盖的一侧。优选地,多个所述凸出部及多个所述凹入部的位置与所述发热部件的位置对应。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饭煲,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顶部具有开口;以及如上所述盖体,所述盖体用于至少覆盖所述开口。本技术通过内盖与发热板对应接触,尤其通过内盖与发热板相对的表面设置对应接触的凸出部和凹入部,使得发热板与内盖实现接触式热传导,从而大幅度提升盖体发热效率及发热量,进一步改善饭煲内部上下端受热不均匀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盖体的截面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盖体的分解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盖体的内盖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盖体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也可以实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技术。本技术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示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饭煲的盖体。首先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技术提供的盖体的第一实施例。图1及图2所示盖体100包括外盖110、内盖130以及发热板120。内盖130连接于外盖110内侧。发热板120位于外盖110和内盖130之间。可选地,内盖130可拆卸地与外盖110连接。例如,内盖130可以通过卡合、螺接、铆接等方式连接于外盖110的内侧。这样可拆卸外盖110及内盖130的连接方式可便于盖体100的清洗。此外,当外盖110或内盖130损坏时,也可便于外盖110和内盖130的更换。外盖110可选地由诸如塑料等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制成,以便用户接触外盖110时,不会由于外盖110导热而被烫伤。内盖130可选地由诸如金属等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以便内盖130能够将发热板120的热量传导到饭煲中加热的物体上端。为了使饭煲内上下端加热均匀,发热板120可选地包括发热部件121及测温板122。发热部件121靠近外盖100。发热部件121优选地为发热丝。发热部件12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发热,例如,发热部件121可以是电阻管、电热膜等。测温板122位于内盖130和发热部件121之间。测温板122可选地由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以便将发热部件121的热量传导至内盖130。发热部件121可通过黏胶的方式与测温板122连接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部件121部分覆盖测温板122。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发热部件121可选地,远离饭煲的锅体与盖体100开合处设置,以保护用户使用饭煲时不会被烫伤。发热部件121也可以依照饭煲和盖体100的实际需求位于其他合适的位置。在一些变化例中,发热部件121也可以全部覆盖测温板12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热板120与内盖130导热不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盖体100的内盖130与发热板120至少部分对应接触以对饭煲内物体靠近盖体100的一端进行辅助加热。具体而言,发热板120与内盖130至少部分接触以进行接触式传热,接触式传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辐射式传热极大地提高了对饭煲内物体上端的加热效率及发热量,进一步改善饭煲内物体上下端受热不均匀的问题。具体而言,本技术通过在内盖130及发热板120上设置对应接触的凸出部及凹入部来实现内盖130与发热板120的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内盖130朝向发热板120的一侧包括多个凸出部131,凸出部占整个内盖面积的50%以上,该面积比例发热板与内盖实现接触式热传导,从而大幅度提升盖体发热效率及发热量,进一步改善饭煲内部上下端受热不均匀的问题。虽然现有技术中有类似方案在内盖上设置有凸出部,但是该凸出部用于加热仅仅防止出现冷凝水等,并没有如本技术披露的辅助加热的功能,即将饭煲上部的米饭与饭煲底部的米饭烹饪过程中的温度差的缩小,提升米饭口感。具体地,凸出部131朝向发热板120凸起。发热板120朝向内盖130的一侧包括多个与凸出部131对应接触的凹入部123。具体地,凸出部131设置在测温板122朝向内盖130的一侧。凹入部123朝向所述内盖130开口。凸出部131位于凹入部123内以与凹入部123的内壁接触。优选地,凹入部123具有与凸出部131相同的形状,以使凸出部131与凹入部123的内壁完全接触,以增加发热板120和内盖130的导热效果。在一些变化例中,凹入部123具有与凸出部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盖体及其饭煲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盖;内盖,连接于所述外盖内侧;发热板,位于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其中,所述内盖与所述发热板至少部分对应接触以对饭煲内物体靠近所述盖体的一端进行辅助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盖;内盖,连接于所述外盖内侧;发热板,位于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其中,所述内盖与所述发热板至少部分对应接触以对饭煲内物体靠近所述盖体的一端进行辅助加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朝向所述发热板的一侧及所述发热板朝向所述内盖的一侧分别包括多个对应接触的凸出部和凹入部,其中,所述内盖朝向所述发热板的一侧包括多个所述凸出部,所述发热板朝向所述内盖的一侧包括多个与所述凸出部对应接触的所述凹入部;或者所述发热板朝向所述内盖的一侧包括多个所述凸出部,所述内盖朝向所述发热板的一侧包括多个与所述凸出部对应接触的所述凹入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朝向所述发热板的一侧包括多个所述凸出部时,所述凸出部占整个内盖面积的50%以上。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涂贤云李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