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170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2:24
聚酯膜,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构成膜的聚酯树脂中所占的比例为60重量%以上的聚酯膜,在200℃下进行30分钟热处理时的膜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均为0.5%以下。提供实现耐热性、特别是高温下的低热收缩率且加工性优异的膜。

Polyester film

The polyester film is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for a polyester resin film in a ratio of more than 60 wt.% of polyester film, heat shrinkable film length direction and the width direction for 30 minutes heat treatment at 200 DEG C when the rate was below 0.5%. A film providing excellent heat resistance, especially low heat shrinkage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with excellent process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酯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即使在高温下热收缩率也低的聚酯膜。
技术介绍
聚酯树脂、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有时简写为PET)、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有时简写为PEN)等的机械特性、热特性、耐化学试剂性、电气特性、成型性优异,被用于各种用途。将该聚酯制成膜而得到的聚酯膜、尤其是双轴取向聚酯膜因其优异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等而被用作太阳能电池背板、热水器电机用电绝缘材料、混合动力汽车等中使用的汽车空调用电机、驱动电机用等的电绝缘材料、磁性记录材料、电容器用材料、包装材料、建筑材料、照片用途、图形用途、热敏转印用途等的各种工业材料、以及柔性显示器、有机EL等的透明电极基板之类的光学材料。这些用途之中,用于光学材料(例如,透明导电膜的制膜基板(ITO(IndiumTinOxide,铟锡氧化物)蒸镀基板等))用途时,为了提高ITO膜的导电性而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固化的步骤,要求耐热性、特别是降低基板的热收缩率。因此,已知在该用途中使用低热收缩性优异的膜(专利文献1、2、3)。现有技术方案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331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6535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167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为了使ITO膜的导电性高于以往并制作高性能的光学设备,需要提高固化步骤的温度。因此,对于透明导电膜的制膜基板用途中使用的聚酯膜而言,要求与现有产品相比进一步降低高温下的膜热收缩率。聚酯膜之中,为了使机械特性、耐热性优异的PET膜的热收缩率降低,有效的是将膜在高温下进行热定型处理。然而,如果为了降低更高温度下的热收缩率而在高温下实施热定型处理,则存在膜的平面性受损的问题。另一方面,聚酯膜之中,PEN膜的机械特性与PET膜同样优异,此外,与PET膜相比耐热性优异。然而可知PEN膜所具有的课题在于:构成膜的PEN具备刚直的分子结构,因此加工性差,膜在加工时发生破损。本专利技术的课题鉴于所述现有技术的背景,提供在高温条件下的热收缩率低的聚酯膜。此外,提供平面性良好且加工性优异的聚酯膜。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即,[I]聚酯膜,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构成膜的聚酯树脂中所占的比例为60重量%以上的聚酯膜,在200℃下进行30分钟热处理时的膜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均为0.5%以下。[II]根据[I]所述的聚酯膜,其中,在200℃下进行30分钟热处理时的膜长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之中,至少任一者的热收缩率为0.01%以上。[III]根据[I]或[II]所述的聚酯膜,其中,在220℃下进行30分钟热处理时的膜长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均为0.5%以下,且至少任一者的热收缩率为0.01%以上。[IV]根据[I]~[III]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膜,其中,通过非接触式激光显微镜测定膜的凹凸时,膜的凹凸差为300μm以下。[V]根据[I]~[IV]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膜,其中,面取向系数为0.145以上且0.165以下。[VI]根据[I]~[V]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膜,其中,构成膜的聚酯树脂具有熔点(Tmf(℃)),且具有1个以上的微小吸热峰温度(Tmeta(℃))。[VII]根据[VI]所述的聚酯膜,其中,构成膜的聚酯树脂具有2个以上的微小吸热峰(Tmeta(℃)),温度最低的Tmeta(Tmeta1)(℃)与温度最高的Tmeta(Tmeta2)(℃)满足下述关系:Tmf-35(℃)≤Tmeta1(℃)<Tmeta2(℃)≤Tmf(℃)。[VIII]根据[I]~[VII]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膜,其中,前述聚酯膜是至少包括3层的层叠聚酯膜,构成层(A层)的聚酯树脂的熔点(Tmo(℃))为260℃以上,所述层(A层)构成膜的最外表面。[IX]根据[VIII]所述的聚酯膜,其中,前述层叠聚酯膜包括3层,构成层(A层)的聚酯树脂的熔点(Tmo(℃))与构成层(B层)的聚酯树脂的熔点(Tmi(℃))之差为5℃以上且10℃以下,所述层(A层)构成表层,所述层(B层)构成内层。[X]根据[IX]所述的聚酯膜,其中,构成表层的层(A层)的厚度之和与构成内层的层(B层)的厚度之比为1/8以上且1/4以下。[XI]根据[I]~[X]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膜,其用于透明导电膜的制膜基板。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实现耐热性、特别是高温下的低热收缩率、且加工性优异的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举出具体例并针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聚酯膜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构成膜的聚酯树脂中所占的比例为60重量%以上的聚酯膜。此处所称的聚酯具有二羧酸构成成分和二醇构成成分。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构成成分表示通过将聚酯水解而能够获得的最小单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比例优选为7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重量%以上。本专利技术的聚酯膜在200℃下进行30分钟热处理后的膜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需要均为0.5%以下。更优选的是,将本专利技术的膜在200℃下处理30分钟后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为0.3%以下。一般而言,聚酯膜为拉伸膜时,分子链因拉伸而处于张紧状态(取向状态)。因此,在施加热的情况下,存在分子链的张紧开解、膜收缩、平面性变差的情况。作为抑制由所述热导致的收缩、平面性变差的方法,已知为了使通过拉伸而形成的聚酯分子链的结构(以下称为膜结构)稳定而使用在拉伸步骤后设有在规定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的步骤(将该热处理温度称为热定型温度)的方法。通过在拉伸步骤后实施热处理步骤,能够得到平面性、机械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良好的膜。然而,即使是经过这样的热处理步骤的膜,如果在高温下、特别是以200℃以上的温度对膜施加热,则构成膜的分子结构紊乱、平面性变差。换言之,为了降低热收缩率并使膜的平面性保持良好,需要将构成膜的分子的结构制成稳固的结构,形成即使在高温下、特别是200℃以上的温度下也稳定的结构。因拉伸而处于张紧状态的分子链因热而收缩的程度并不均一。因此,即使在膜面内,热收缩率也会产生差异,膜中出现褶皱,平面性受损。例如,将聚酯膜用于作为透明导电膜的制膜基板的ITO蒸镀用基板时,在蒸镀ITO膜后的步骤(固化步骤等)中,对膜施加热负载。此时,如果膜的平面性因聚酯膜的热收缩而受损,则ITO膜的导电性降低,故不优选。此外,一般而言,固化温度高时,ITO膜的晶粒尺寸变大,ITO膜的导电性提高,如果该晶粒尺寸大,则在将制成基板的膜折弯等变形时的追随性差,ITO膜容易出现龟裂。能够兼顾ITO膜的变形时追随性和导电性的固化温度为200℃以上且220℃以下。因此,通过使作为该温度的200℃、220℃下的膜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均为0.5%以下,能够将ITO膜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固化而不会损害膜的平面性,作为透明导电基板的性能提高,故而优选。更优选为0.3%以下。如上所述,从聚酯膜的平面性的观点出发,200℃、220℃下的膜的热收缩率优选为小,将聚酯膜用于ITO蒸镀用基板时,如果200℃、220℃下的膜的热收缩率在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中的任一者中为0.01%以上,则聚酯膜因热会收缩而不会膨胀,因此能够抑制ITO膜发生龟裂,作为透明导电基板的性能提高,故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聚酯膜,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构成膜的聚酯树脂中所占的比例为60重量%以上的聚酯膜,在200℃下进行30分钟热处理时的膜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均为0.5%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28 JP 2014-2412261.聚酯膜,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构成膜的聚酯树脂中所占的比例为60重量%以上的聚酯膜,在200℃下进行30分钟热处理时的膜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均为0.5%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膜,其中,在200℃下进行30分钟热处理时的膜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之中,至少任一者的热收缩率为0.01%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膜,其中,在220℃下进行30分钟热处理时的膜长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均为0.5%以下,且至少任一者的热收缩率为0.01%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膜,其中,通过非接触式激光显微镜测定膜的凹凸时,膜的凹凸差为300μm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膜,其中,面取向系数为0.145以上且0.165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膜,其中,构成膜的聚酯树脂具有熔点(Tmf(℃)),且具有1个以上的微小吸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维允堀江将人川原慎也东大路卓司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