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编织物拉伸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1183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材料实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织物拉伸夹具,包括夹具主体,所述夹具主体包括矩形块,所述矩形块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编织物穿过的空隙,所述的两侧壁处活动设置有若干挤压块,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挤压块运动的若干推进螺栓,可以通过挤压块对编织物以及编织物端部所设置的铁块进行固定,使得编织物试样端部滑移的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

Stretching clamp for knitting fabric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experi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fabric tensile fixture, including fixture body, the clamp body comprises a rectangular block, the rectangular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cav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cavity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a gap for weaving through the wall, on both sides of the activities there are a number of pressing block, including for driving the plurality of moving forward extrusion bolt, can block iron through the extrusion of woven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end set fixed, makes the fabric sample end slip problems were sol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织物拉伸夹具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材料实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织物拉伸夹具。
技术介绍
在对编织物材料进行拉伸类实验测定的时候,实验人员会在编织物的两端端部各粘贴两片铁片固定编织物,但是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会经常产生编织物试样端部滑移的现象,滑移现象的产生使得实验的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编织物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编织物试样端部滑移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编织物拉伸夹具,所提供的拉伸夹具可以很好地解决编织物试样端部滑移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织物拉伸夹具,包括夹具主体,所述夹具主体包括矩形块,所述矩形块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编织物穿过的空隙,所述的两侧壁处活动设置有若干挤压块,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挤压块运动的若干推进螺栓。作为优选,所述空隙设置在空腔底部的中央位置,所述空隙的宽度为5mm~8mm,编织物样品可以透过所留设的空隙而顺利进行试验。作为优选,所述矩形块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与空腔贯通的螺栓孔,所述推进螺栓从矩形块的外侧伸入螺栓孔,并与挤压块抵接。作为优选,所述挤压块包括挤压矩形块以及垂直设置在挤压矩形块上的小圆柱体,所述小圆柱体从空腔中伸入螺栓孔。作为优选,推进螺栓的末端呈光滑圆锥状,所述小圆柱体的末端为与推进螺栓配合的凹进圆锥状,这样的设计使得挤压块工作时与推进螺栓的端部紧密接触。工作过程中,所述挤压块通过推进螺栓的推进作用使得挤压矩形块对编织物端部所设置的铁块施加禁锢力,由于禁锢力的施加可以使得编织物端部在实验过程中不产生滑移。作为优选,所述螺栓孔与小圆柱体配合的部分具有光滑的内壁,小圆柱体的外壁光滑,所述螺栓孔与推进螺栓配合的部分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推进螺栓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推进螺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螺栓孔的内孔壁推进;所述螺栓孔在挤压块插入一端设置为内孔壁光滑部分,这样的设置可以方便挤压块沿着螺栓孔方向的运动。作为优选,所述螺栓孔与小圆柱体的数量匹配,所述矩形块的两侧各设置有10个螺栓孔。进一步的,所述夹具主体还包括圆柱体,夹具主体通过该圆柱体与万能试验机相连。作为优选,所述圆柱体上设置有通透圆孔。作为优选,所述圆柱体与矩形块一体成型,整体浇筑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空隙的两侧为矩形挡板块,其可以在进行拉伸试验时对编织物端部所设置的铁块进行固定。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夹具主体,所述夹具主体包括矩形块,所述矩形块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编织物穿过的空隙,所述的两侧壁处活动设置有若干挤压块,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挤压块运动的若干推进螺栓,可以通过挤压块对编织物以及编织物端部所设置的铁块进行固定,使得编织物试样端部滑移的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编织物拉伸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编织物拉伸夹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编织物拉伸夹具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推进螺栓与挤压块的配合示意图。其中,1-夹具主体,11-圆柱体,12-矩形块,2-推进螺栓,3-挤压块,31-小圆柱体,32-挤压矩形块,4-通透圆孔,5-空腔,6-螺栓孔,7-矩形挡板块,8-空隙。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织物拉伸夹具,一种编织物拉伸夹具,包括夹具主体1,所述夹具主体1包括矩形块12,所述矩形块12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空腔5,所述空腔5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编织物穿过的空隙8,所述的两侧壁处活动设置有若干挤压块3,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挤压块3运动的若干推进螺栓2,可以通过挤压块3对编织物以及编织物端部所设置的铁块进行固定,使得编织物试样端部滑移的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作为优选,所述空隙8设置在空腔5底部的中央位置,所述空隙8的宽度为5mm~8mm,编织物样品可以透过所留设的空隙而顺利进行试验。作为优选,所述矩形块12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与空腔5贯通的螺栓孔6,所述推进螺栓2从矩形块12的外侧伸入螺栓孔6,并与挤压块3抵接。作为优选,所述挤压块3包括挤压矩形块32以及垂直设置在挤压矩形块32上的小圆柱体31,所述小圆柱体31从空腔5中伸入螺栓孔6。作为优选,推进螺栓2的末端呈光滑圆锥状,所述小圆柱体31的末端为与推进螺栓2配合的凹进圆锥状,这样的设计使得挤压块3工作时与推进螺栓2的端部紧密接触。工作过程中,所述挤压块3通过推进螺栓2的推进作用使得挤压矩形块32对编织物端部所设置的铁块施加禁锢力,由于禁锢力的施加可以使得编织物端部在实验过程中不产生滑移。作为优选,所述螺栓孔6与小圆柱体31配合的部分具有光滑的内壁,小圆柱体31的外壁光滑,所述螺栓孔6与推进螺栓2配合的部分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推进螺栓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推进螺栓2在外力作用下沿着螺栓孔6的内孔壁推进;所述螺栓孔6在挤压块3插入一端设置为内孔壁光滑部分,这样的设置可以方便挤压块3沿着螺栓孔6方向的运动,减少阻力,便于实现对编织物的夹紧固定或者松开。作为优选,所述螺栓孔6与小圆柱体31的数量匹配,所述矩形块12的两侧各设置有10个螺栓孔6。进一步的,所述夹具主体1还包括圆柱体11,夹具主体1通过该圆柱体11与万能试验机相连。作为优选,所述圆柱体11上设置有通透圆孔4,通过一销钉透过所述通透圆孔4与万能试验机相连。作为优选,所述圆柱体11与矩形块12一体成型,整体浇筑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空隙8的两侧为矩形挡板块7,其可以在进行拉伸试验时对编织物端部所设置的铁块进行固定。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编织物拉伸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编织物拉伸夹具,包括夹具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1)包括矩形块(12),所述矩形块(12)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空腔(5),所述空腔(5)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编织物穿过的空隙(8),所述空腔(5)的两侧壁处活动设置有若干挤压块(3),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挤压块(3)运动的若干推进螺栓(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物拉伸夹具,包括夹具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1)包括矩形块(12),所述矩形块(12)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空腔(5),所述空腔(5)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编织物穿过的空隙(8),所述空腔(5)的两侧壁处活动设置有若干挤压块(3),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挤压块(3)运动的若干推进螺栓(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物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8)设置在空腔(5)底部的中央位置,所述空隙(8)的宽度为5mm~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物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块(12)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与空腔(5)贯通的螺栓孔(6),所述推进螺栓(2)从矩形块(12)的外侧伸入螺栓孔(6),并与挤压块(3)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物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3)包括挤压矩形块(32)以及垂直设置在挤压矩形块(32)上的小圆柱体(31),所述小圆柱体(31)从空腔(5)中伸入螺栓孔(6)。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少孟许勇杨晓松罗志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