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是采用超临界或近临界流体制备泡沫材料的方法。泡沫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可用作密封件、抗震制品、药物缓释载体、电子产品和制鞋材料等等。分为两种化学发泡和物理发泡。物理方法是采用低沸点的液体或压缩气体发泡,如氟氯烃、石油醚、戊烷和CO2等。其中CO2分子量低,标准状态下呈气态,在泡沫塑料内不会凝聚;无臭、无毒、化学惰性,不象氟氯烃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是一种理想的物理发泡剂。当CO2处于临界温度(Tc=31.4℃)和临界压力(P=7.314MPa)之上时,会变成超临界状态。此时,它既具有近似于液体的溶解能力,又具有近似于气体的扩散系数,所以SC-CO2能溶胀大多数聚合物,且迅速地达到吸附平衡。运用SC-CO2作发泡剂,步骤少,发泡过程迅速,在降压过程中可使CO2直接从超临界状态进入气态,避免了在气液相共存时因毛细作用而对结构造成破坏。在发泡材料的形成过程中,发泡温度须高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故当聚合物对CO2的吸附达到饱和后,可加热至Tg附近降压发泡。美国的Baldwin运用此法观察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SC-CO2中的发泡。此外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超临界或近临界流体制备泡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流体中加入有机小分子促进剂,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在温度为30~80℃,压力为5~40MPa的超临界或近临界流体中溶入有机小分子促进剂,促进剂的含量为1~10毫克/毫升;(2)、将聚合物置于上述流体中溶胀2~20小时;(3)、对流体进行降压放气至常压,降压时间为0.2~2小时;其中聚合物为热塑性聚合物或橡胶改性的高分子混合物,促进剂为分子量低于400的酮、醛和酯,或酰胺类有机溶剂,或增塑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鸣才,陶庆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