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结剂和上述粘结剂的制造方法以及塑料薄膜层压钢板技术

技术编号:158816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粘结剂,其特征在于,含有:    (1)封闭化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聚氨酯(A),通过在相对于包括聚酯多元醇(p1)和含羟基的聚硅氧烷化合物(p2)的含羟基化合物成分(P)的合计羟基,异氰酸酯基过量的条件下,使上述含羟基化合物成分(P)与聚异氰酸酯化合物(Q)反应,得到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聚氨酯(A’),用封闭化剂使其中的未反应异氰酸酯基封闭得到;    (2)环氧树脂(B);和    (3)酸改性聚烯烃树脂(C)。(*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粘结剂和上述粘结剂的制造方法以及塑料薄膜层压钢板。如果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粘结剂,能够得到塑料薄膜和钢板的层压体(laminate)。
技术介绍
在钢板上粘接对表面实施了印刷或压纹加工的塑料薄膜得到的层压钢板,用于家电的外壳和住宅的内外装修建材中,与过去的金属装饰相比,可以作为提高了外观设计性能和高档感的材料使用。这些层压钢板,一般是在钢板上涂布粘结剂再贴付塑料薄膜而制成的。作为此塑料薄膜用的材料,比如聚氯乙烯,很早就得到广泛而普及的使用。但是,众所周知,由于聚氯乙烯含有氯,已经成为一个环境问题。另外,作为具有和该聚氯乙烯层压钢板同等性能的替代材料,已知有使用聚烯烃薄膜的层压钢板。作为以前在钢板上层压聚氯乙烯薄膜时使用的粘结剂,已知例如环氧树脂和氨基树脂类的粘结剂,或者聚酯多元醇和聚异氰酸酯树脂类粘结剂,有一液相型和二液相型。使用这些粘结剂在钢板上层压聚氯乙烯薄膜时,一般可以达到所需的物理性能。但是,由于聚烯烃薄膜是难以粘结的材料,如果同样使用聚氯乙烯薄膜层压用的上述粘结剂,会引起粘结不良的问题。作为这样的合成树脂薄膜和金属材料的粘结剂,已知有聚酯多元醇和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组成的组合物。但是,由于这种粘结剂一般是二液相型的,操作性差,粘结后有必要进行熟化。另外,使用封闭化聚异氰酸酯的一液相型粘结剂也是已知的,但由于固化性差,有必要进行长时间的加热处理。以克服上述缺陷为目的,在特开平11-16616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添加磷酸改性环氧树脂得到的粘结剂。但是,使用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粘结剂在钢板上层压聚烯烃薄膜时,在确保层压板加工后的耐热性和耐沸水性实验后的粘结力等方面是很困难的。另外,作为聚烯烃层压钢板用的粘结剂,例如特开平9-1733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9-309177号公报(专利文献3)或者特开平10-44312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含有用马来酸酐等改性后的聚烯烃树脂的粘结剂。这就是说,在上述各公报(专利文献2~4)中,都记载了通过在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等中添加酸改性聚烯烃树脂,改善聚烯烃薄膜与钢板的粘结性的技术。但是,即使采用这些技术,在钢板上进行聚烯烃薄膜的层压加工后的耐热性和耐沸水实验后的粘结力等也难以确保。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66166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9-1733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9-309177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平10-4431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粘结剂、该粘结剂的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粘结剂制造的塑料薄膜层压钢板,特别是即使在钢板上层压聚烯烃薄膜等难粘结性树脂薄膜时,层压加工后也显示出优异的耐热性,同时能够确保在耐沸水性实验后还具有优异的粘结力。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粘结剂可以解决上述课题,该粘结剂的特征在于,含有(1)含有封闭化异氰酸酯基的聚酯聚氨酯(A),通过在相对于包括聚酯多元醇(p1)和含羟基的聚硅氧烷化合物(p2)的含羟基化合物成分(P)的合计羟基,异氰酸酯基过量的条件下,使上述含羟基化合物成分(P)与聚异氰酸酯化合物(Q)反应,得到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聚氨酯(A’),用封闭化剂使其中的未反应异氰酸酯基封闭得到;(2)环氧树脂(B);和(3)酸改性聚烯烃树脂(C)。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粘结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包括聚酯多元醇(p1)和含羟基的聚硅氧烷化合物(p2)的含羟基化合物成分(P)的合计羟基,异氰酸酯基过量的条件下,使上述含羟基化合物成分(P)与聚异氰酸酯化合物(Q)反应,制备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聚氨酯(A’),再用封闭化剂封闭上述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聚氨酯(A’)中的未反应异氰酸酯基,制备含有封闭化异氰酸酯基的聚酯聚氨酯(A),然后将上述含有封闭化异氰酸酯基的聚酯聚氨酯(A)、环氧树脂(B)和酸改性聚烯烃树脂(C)混合。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塑料薄膜层压钢板,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粘结剂将塑料薄膜和钢板层压得到。附图说明图1是制造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剥离试验用试验片的小片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剥离试验用试验片的俯视图。图3是用于进行本说明书实施例物性评价的刮痕试验片的示意性斜视图。图4是用于进行本说明书实施例物性评价的拉伸缺口试验片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将图5的拉伸缺口试验片安装在弯曲测试机上弯曲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10试验板小片;11、21、31、41聚丙烯薄膜;12、22、32、42钢板;20试验片;11b、21a非层压部分;11a、21b层压部分;23a、23b、33a、33b、33c、33d切割线;12a、22a未涂布粘结剂的带状部分;22b涂布了粘结剂的部分;30刮痕试验片;34中央头部;40拉伸缺口试验片;55支柱棒。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粘结剂含有封闭化异氰酸酯聚酯聚氨酯(A)。上述封闭化异氰酸酯聚酯聚氨酯(A)是通过使含羟基化合物成分(P)与聚异氰酸酯化合物(Q)(在异氰酸酯基过量的条件下)反应,制备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聚氨酯(A’),然后用封闭化剂将得到的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聚氨酯(A’)中的未反应异氰酸酯基封闭制备。上述含羟基化合物成分(P)含有聚酯多元醇(p1)和含羟基聚硅氧烷化合物(p2)作为必须成分。上述聚酯多元醇(p1)是对本专利技术粘结剂赋予粘结性和挠曲性的主要成分。上述聚酯多元醇(p1)是由公知的多元酸和多元醇缩合而得到的热塑性树脂,分支饱和型热塑性树脂或线形饱和型热塑性树脂均可使用,但由于使用分支饱和型时,有时粘度过分上升,所以优选线形饱和型。只要能够溶解于使用的溶剂,对上述聚酯多元醇(p1)的数均分子量(Mn)没有特定的限制,优选8,000~30,000,更优选10,000~28,000,最优选16,000~23,000。如果上述聚酯多元醇(p1)的数均分子量低于8,000,则粘结强度变弱,例如在与热水接触的情况下容易剥离。另一方面,当数均分子量超过30,000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降低,且粘结剂的粘度升高,因此难以实现高固状态(树脂固体成分增加的状态)。上述聚酯多元醇(p1)的玻璃化温度(Tg)没有特定的限制,优选50~100℃,更优选65~85℃。如果玻璃化温度低于50℃,则耐热性不够,如果超过100℃,则涂膜变得过硬,有时会影响加工性能。玻璃化温度可通过适当选择作为原料的多元酸和多元醇来进行调节。另外,也可以使用玻璃化温度不同的两种以上聚酯多元醇(p1)调节至适当的玻璃化温度。只要能够使含羟基化合物成分(P)和聚异氰酸酯化合物(Q)在异氰酸酯基过量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对上述聚酯多元醇(p1)的羟基值没有特定的限制,线形饱和型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上述羟基值优选为20mgKOH/g以下,更优选为10mgKOH/g以下。当上述羟基值超过20mgKOH/g时,涂膜的交联不够,且粘度变得非常高。对上述羟基值的下限也没有特定的限制,优选为2mgKOH/g以上,更优选为4mgKOH/g以上。如果上述羟基值低于2mgKOH/g,则与异氰酸酯化合物(Q)的反应性不够,粘合力不足。特别优选的羟基值的范围是5~6mgKOH/g,在此范围内,能够得到粘度、涂膜的交联性以及强度各方面都优异的物理性能。上述聚酯多元醇(p1)的酸值也没有特定的限制,但为了抑制与异氰酸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裕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