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鞋的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81305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幼儿鞋的鞋底,其设计用于早期行走阶段。鞋底(1)具有底面(4),底面(4)被分成由曲线槽(5、6、7、9、10、11、12、13)限定且分隔的触地区域。脚跟区和中间区中的内侧触地区域以及脚趾区中的外侧触地区域比脚跟区和中间区中的外侧触地区域和脚趾区中的内侧触地区域厚。由于鞋底(1)的厚度的不同,儿童将把他/她的重量施加在脚的右侧区,这将在最早行走阶段时就促进脚的正确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幼儿鞋的鞋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幼儿鞋的鞋底,其设计用于早期行走阶段。
技术介绍
在早期行走阶段中,也称为第一步中,儿童通常以如下方式行走:仅将他/她的脚的脚底落在地面上且抬起他/她的手臂而不摆动。虽然儿童能够在24个月的时候自主地运动,但是他/她将仅设想通常的人类的正确的行走姿势,即成人运动的正确的两足行走步态。后者主要通过脚跟着地然后在脚与地面接触之前进行脚的背屈来获得。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elicapodalica”(步态周期的脚站立阶段)的运动中,正确的步态运动包括从脚跟开始将脚落在地面上,然后落下外侧直到脚趾碰触底面。在儿童的情况下,通过练习和脚的运动的适当自由度来实现正确的行走能力。结果,具有不能为儿童的脚提供正确的运动的自由度的鞋底的鞋阻碍他/她学习怎样正确地行走的能力。这对于通常具有平鞋底的现有技术的第一步婴幼儿鞋尤其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婴幼儿鞋的鞋底,其设计用于处在早期行走阶段中的初学走路的孩子,该鞋底允许在步态期间正确地脚跟到脚趾(heel-to-toe)地将脚落下,以帮助婴幼儿学习如何行走。该目的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鞋底来满足。附图说明现在将参照通过说明而非限制的方式给出的、并且在附图中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从底面侧(treadside)观察的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主视图;-图2是从与底面相反的一侧观察图1的鞋底的主视图,并且其设计成用于连接至鞋的上部(未示出);-图3是从右侧观察图1的鞋底的、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外侧的视图;-图4是从左侧观察图1的鞋底的、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内侧的视图;-图5是从脚趾部观察的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视图;-图6是从脚跟部观察的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上述附图,设计用于开始学习如何正确行走的孩子的婴幼儿鞋(infantfootwear)的鞋底总体上由数字1指示。鞋底具有面2以及与其相反的附图标记为4的面,面2具有设计用于连接至鞋的上部(未示出)的传统的外周缘3,与其相反的附图标记为4的面设计用作为鞋底面。底面4在纵向X-X上延伸并且包括由曲线槽5、6、7、9、10、11、12、13限定且分隔的触地区域,该曲线槽的深度优选在1mm到3mm范围内。这些触地区域限定脚跟区、脚趾区以及在脚跟区和脚趾区之间的中间区。触地区域包括触地区域A、B、C、L的内侧组以及触地区域D、E、F、G、H、I的外侧组。在底面4中从脚跟区16纵向地延伸到脚趾区17的槽15从中间将触地区域A、B、C、L的内侧组与触地区域D、E、F、G、H、I的外侧组分隔。内侧组的触地区域A、B、C、L沿着鞋底的内边缘8排列。即,该内侧组包括位于脚跟区和中间区中的第一内侧组A、B、C以及位于脚趾区中的第二内侧组L。外侧组的触地区域D、E、F、G、H、I沿着鞋底的外边缘14排列。即,该外侧组包括位于脚跟区和中间区中的第一外侧组D、E、F、G、H以及位于脚趾区中的第二外侧组I。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内侧组A、B、C和第二外侧组I的触地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外侧组D、E、F、G、H和第二内侧组L的触地区域的厚度,使得第一内侧组A、B、C和第二外侧组I的触地区域的较大的厚度以及第一外侧组D、E、F、G、H和第二内侧组L的触地区域的较小的厚度将强制儿童在他/她行走时用他/她的脚在第一外侧组D、E、F、G、H和第二内侧组L的触地区域执行站立阶段运动(stancephasemovement)。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在第一内侧组A、B、C和第二外侧组I的触地区域处,鞋底1具有较大的高度,优选比第一外侧组D、E、F、G、H和第二内侧组L的触地区域高0.5mm到1mm。有利地,第一内侧组A、B、C和第二外侧组I的触地区域以S状轮廓从内侧脚跟区纵向地延伸到外侧脚趾区。特别地参照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示出为包括在鞋底的外部开口并且形成于外边缘14的第一沟槽18。第一沟槽18沿着该外边缘14从靠近脚跟区16的位置19纵向地延伸到靠近脚底支撑区域的位置20,该第一沟槽18形成于鞋底的厚度中、深度在1mm到3mm的范围内,并且该第一沟槽18大致平行于底面平面。鞋底1还具有在鞋底的外部开口并且形成于鞋底的内边缘8的第二沟槽21。该第二沟槽21沿着该内边缘8从靠近脚趾区16的位置22纵向地延伸到靠近脚底支撑区域的位置23,该第二沟槽21同样形成于鞋底的厚度中、深度在1mm到3mm的范围内,并且该第二沟槽21大致平行于底面的触地平面。上述公开清楚的示出了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婴幼儿鞋,由于其跨越底面的各个区域而分布的柔性,特别地刺激儿童的脚以正确地落在地面上。由于底面区域的不同高度,儿童将根据类似于站立阶段运动的策略行走,其中首先将脚的内脚跟落在地面上然后将脚的直到第一跖骨的外侧落在地面上。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的将各个底面区域分开的槽5、6、7、9、10、11、12、13的深度以及槽18和21的深度以及他们的横向尺寸可以变化以增加鞋底在其各个部分中的柔性,使得将不会阻碍儿童的脚的适当运动。由于底面区域的不同高度,能够以刺激儿童进行正确的运动的方式重现正确的步态。本专利技术的鞋底赋予类似于和/或等于脚的自然柔性的柔性,并且该柔性在底面的多个区域是不同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鞋底是不对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婴幼儿鞋的鞋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幼儿鞋的鞋底,其设计用于早期行走阶段,所述婴幼儿鞋的鞋底包括用于连接至上部的面(2)以及在相反侧的底面(4),其中所述底面(4)在纵向(X‑X)上延伸,并且所述底面(4)包括由曲线槽(5、6、7、9、10、11、12、13)限定且分隔的触地区域,其中所述触地区域限定脚跟区、脚趾区以及在所述脚跟区和所述脚趾区之间的中间区,并且所述触地区域包括:‑沿着所述鞋底的内边缘(8)排列的触地区域(A、B、C、L)的内侧组,所述内侧组包括位于所述脚跟区和所述中间区中的第一内侧组(A、B、C)以及位于所述脚趾区中的第二内侧组(L),‑沿着所述鞋底的外边缘(14)排列的触地区域(D、E、F、G、H、I)的外侧组,所述外侧组包括位于所述脚跟区和所述中间区中的第一外侧组(D、E、F、G、H)以及位于所述脚趾区中的第二外侧组(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组(A、B、C)和所述第二外侧组(I)的所述触地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外侧组(D、E、F、G、H)和所述第二内侧组(L)的所述触地区域的厚度,使得所述第一内侧组(A、B、C)和所述第二外侧组(I)的所述触地区域的较大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一外侧组(D、E、F、G、H)和所述第二内侧组(L)的所述触地区域的较小的厚度将强制儿童在他/她行走时用他/她的脚在所述第一外侧组(D、E、F、G、H)和所述第二内侧组(L)的触地区域执行脚站立阶段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21 IT 1020160000058481.一种婴幼儿鞋的鞋底,其设计用于早期行走阶段,所述婴幼儿鞋的鞋底包括用于连接至上部的面(2)以及在相反侧的底面(4),其中所述底面(4)在纵向(X-X)上延伸,并且所述底面(4)包括由曲线槽(5、6、7、9、10、11、12、13)限定且分隔的触地区域,其中所述触地区域限定脚跟区、脚趾区以及在所述脚跟区和所述脚趾区之间的中间区,并且所述触地区域包括:-沿着所述鞋底的内边缘(8)排列的触地区域(A、B、C、L)的内侧组,所述内侧组包括位于所述脚跟区和所述中间区中的第一内侧组(A、B、C)以及位于所述脚趾区中的第二内侧组(L),-沿着所述鞋底的外边缘(14)排列的触地区域(D、E、F、G、H、I)的外侧组,所述外侧组包括位于所述脚跟区和所述中间区中的第一外侧组(D、E、F、G、H)以及位于所述脚趾区中的第二外侧组(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组(A、B、C)和所述第二外侧组(I)的所述触地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外侧组(D、E、F、G、H)和所述第二内侧组(L)的所述触地区域的厚度,使得所述第一内侧组(A、B、C)和所述第二外侧组(I)的所述触地区域的较大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一外侧组(D、E、F、G、H)和所述第二内侧组(L)的所述触地区域的较小的厚度将强制儿童在他/她行走时用他/她的脚在所述第一外侧组(D、E、F、G、H)和所述第二内侧组(L)的触地区域执行脚站立阶段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组(A、B、C)和所述第二外侧组(I)的所述触地区域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泰斯塔
申请(专利权)人:阿特萨纳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