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3187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其包括帮面调节单元、鞋底调节单元和阀门单元,该鞋底调节单元具有将鞋底沿前后方向分割呈至少两个部分的鞋底气囊部,该帮面调节单元具有环绕帮面的帮面气囊部,该帮面气囊部与第二充气阀门相连。其通过阀门的打开和关闭,通过改变鞋底气囊部和帮面气囊部的大小,从而同步或不同步地改变整个鞋子的宽度,从而让人们可以根据自己脚部的大小来个性化地调节鞋子的厚度,让鞋子能穿着更加舒适。

Width adjusting structure for sho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hoe width adjusting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upper control unit, the sole regulating unit and a valve unit, the control unit has the sole sole in a direction of segmentation was at least two parts of the upper sole air bag, adjusting unit which surround the upper the upper bag, the upper air bag and second inflatable valve. Through the valve opening and closing, by changing the sole air bag and bag of upper size, and synchronous or asynchronous to change the width of the shoes, so that people can adjus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personalized shoes foot size thickness, can make shoes more comfortable to w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子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其通过一外接的充气装置来改变内部结构的大小,从而调节整个鞋子的宽度,从而满足不同胖瘦人们的需要。
技术介绍
鞋子一般都是包括鞋底和鞋帮,该鞋底作为整个鞋子的支撑部,其兼具减震和耐磨的作用。该鞋帮则是形成在鞋底上,起到包裹人体足部并且起到外观装饰的作用。鞋子为了应用于不同的人体一般区分为不同的码数,即人们可以通过选择鞋子的码数来满足不同脚长的需求,但是对于胖瘦这块则是没有进行专门区分,为了让人体的脚部表面可以和鞋子较为充分的贴合,一般而言都是通过鞋带来调节,这种通过鞋带的调节方式并无法满足真正的胖瘦调节,针对这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人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其采用充气的方式,调节鞋底的宽度和鞋子内腔的容积,从而让整个鞋子可以让不同胖瘦的脚部舒适。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其中,包括帮面调节单元、鞋底调节单元、第一充气阀门以及第二充气阀门,该第一充气阀门设置在鞋底前部位置,该鞋底调节单元具有将鞋底沿前后方向分割呈至少两个部分的鞋底气囊部,该鞋底气囊部与第一充气阀门相连,该帮面调节单元具有环绕帮面的帮面气囊部,该帮面气囊部与第二充气阀门相连。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为: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其中,包括帮面调节单元、鞋底调节单元、充气阀门以及形成在帮面调节单元和鞋底调节单元之间的气压调节阀,该充气阀门设置在鞋底前部位置,该鞋底调节单元具有将鞋底沿前后方向分割呈至少两个部分的鞋底气囊部,该帮面调节单元具有环绕帮面的帮面气囊部,该鞋底气囊部与充气阀门相连通,该帮面气囊部通过气压调节阀与鞋底气囊部相连通。进一步,所述帮面还具有透气部,该帮面气囊部和透气部彼此相连分别独立构成所述帮面的一个部分,该帮面气囊部和透气部在两者连接处呈气密性相连,该帮面气囊部具有内层和外层,该内层和外层均由不透气材料制成并形成囊腔,该气压调节阀设置在囊腔开口处用于控制囊腔开口的打开和关闭。进一步,该帮面气囊部绕着鞋帮环周设置为至少一圈,每圈帮面气囊部均与由气压调节阀控制气体的流通和截止。进一步,该气压调节阀具有内环部和密封套设在内环部外侧的外环部,该内环部上形成有内开口,该外环部上形成有外开口,该外开口与鞋底气囊部相连通,该外环部在外开口与内开口对正时阀门打开,该外环部在外开口和内开口错开时阀门关闭,该气压调节阀通过控制外环部和内环部对正口子大小来调节气压的大小。进一步,该鞋底气囊部分为第一气囊部和第二气囊部,该第一气囊部和第二气囊部将鞋底划分为鞋底中部、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该第一气囊部密封连接于第一侧缘和鞋底中部之间,该第二气囊部密封连接于第二侧缘和鞋底中部之间,该充气阀门与第一气囊部和第二气囊部相连通,该第一气囊部和第二气囊部均沿着鞋底前部延伸至后部。进一步,该鞋底还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该第一弹簧和第三弹簧均位于鞋底中部和第一侧缘之间,该第二弹簧和第四弹簧均位于鞋底中部和第二侧缘之间,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位于鞋底的前部,该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位于鞋底的后部。进一步,该第一气囊部在鞋底的前部和第二气囊部相连通,该第一气囊部在鞋底的后部和第二气囊部相连通;该第一气囊部不间断从鞋底前部延伸至后部,该第二气囊部呈间断状分为前段气囊和后段气囊,该前段气囊和后段气囊之间为足弓部连接处,该足弓部连接处具有一定的弹性。进一步,该第一气囊部和第二气囊部之间设置有密封连接件,该密封连接件中部为弹性部并呈三通式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其通过阀门的打开和关闭,通过改变鞋底气囊部和帮面气囊部的大小,从而同步或不同步地改变整个鞋子的宽度,从而让人们可以根据自己脚部的大小来个性化地调节鞋子的厚度,让鞋子能穿着更加舒适。另外,由于是通过气囊囊腔的变化来改变体积,而非是鞋带的拉拽,整个鞋帮的立体效果表现仍然不错;更优选地,在气囊囊腔发生变化时,其可以为里外同步变化,如此会在鞋子的外表面形成立体式外观,确保了鞋子的美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帮面调节单元中帮面气囊部和透气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鞋底调节单元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鞋底调节单元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鞋底调节单元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密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帮面调节单元-1;帮面气囊部-11;内层-111;外层-112;囊腔-113;鞋底调节单元-2;第一气囊部-21;第二气囊部-22;前段气囊-221;后段气囊-222;足弓部连接处-223;第一弹簧-231;第二弹簧-232;第三弹簧-233;第四弹簧-234;密封连接件-24;弹性部-241;开口-242;第一充气阀门-31;第二充气阀门-32;透气部-4;鞋底中部-51;第一侧缘-52;第二侧缘-53;气压调节阀-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该宽度调节结构包括帮面调节单元1、鞋底调节单元2、第一充气阀门31以及第二充气阀门32,该第一充气阀门31设置在鞋底前部位置,该鞋底调节单元2具有将鞋底沿前后方向分割呈至少两个部分的鞋底气囊部,该鞋底气囊部与第一充气阀门31相连,该帮面调节单元1具有环绕帮面的帮面气囊部11,该帮面气囊部11与第二充气阀门32相连。在第一实施例中,其帮面调节单元1和鞋底调节单元2分别通过一个独立充气阀门来各自控制,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分别调节,其彼此调控比较独立,起到比较方便的功效。对于鞋底调节单元2和帮面调节单元1,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都是可以共通的,现在在第一实施例中对鞋底调节单元2和帮面调节单元1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帮面还具有透气部4,该帮面气囊部11和透气部4彼此相连分别独立构成所述帮面的一个部分,该帮面气囊部11和透气部4在两者连接处呈气密性相连,该帮面气囊部11具有内层111和外层112,该内层111和外层112均由不透气材料制成并形成囊腔113,该第一充气阀门31设置在囊腔113开口处用于控制囊腔113开口的打开和关闭。在下述第二实施例中,该第一充气阀门31的功能被气压调节阀6所取代。如图1所示,该帮面气囊部11绕着鞋帮环周设置为至少一圈,每圈帮面气囊部11均与由第一充气阀门31控制气体的流通和截止。在下述第二实施例中,该第一充气阀门31的功能被气压调节阀6所取代。如图3所示,该鞋底气囊部分为第一气囊部21和第二气囊部22,该第一气囊部21和第二气囊部22将鞋底划分为鞋底中部51、第一侧缘52和第二侧缘53,该第一气囊部21密封连接于第一侧缘52和鞋底中部51之间,该第二气囊部22密封连接于第二侧缘53和鞋底中部51之间,该充气阀门与第一气囊部21和第二气囊部22相连通,该第一气囊部21和第二气囊部22均沿着鞋底前部延伸至后部。如此通过充气阀门往第一气囊部21和第二气囊部22充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帮面调节单元、鞋底调节单元、第一充气阀门以及第二充气阀门,该第一充气阀门设置在鞋底前部位置,该鞋底调节单元具有将鞋底沿前后方向分割呈至少两个部分的鞋底气囊部,该鞋底气囊部与第一充气阀门相连,该帮面调节单元具有环绕帮面的帮面气囊部,该帮面气囊部与第二充气阀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帮面调节单元、鞋底调节单元、第一充气阀门以及第二充气阀门,该第一充气阀门设置在鞋底前部位置,该鞋底调节单元具有将鞋底沿前后方向分割呈至少两个部分的鞋底气囊部,该鞋底气囊部与第一充气阀门相连,该帮面调节单元具有环绕帮面的帮面气囊部,该帮面气囊部与第二充气阀门相连。2.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帮面调节单元、鞋底调节单元、充气阀门以及形成在帮面调节单元和鞋底调节单元之间的气压调节阀,该充气阀门设置在鞋底前部位置,该鞋底调节单元具有将鞋底沿前后方向分割呈至少两个部分的鞋底气囊部,该帮面调节单元具有环绕帮面的帮面气囊部,该鞋底气囊部与充气阀门相连通,该帮面气囊部通过气压调节阀与鞋底气囊部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帮面还具有透气部,该帮面气囊部和透气部彼此相连分别独立构成所述帮面的一个部分,该帮面气囊部和透气部在两者连接处呈气密性相连,该帮面气囊部具有内层和外层,该内层和外层均由不透气材料制成并形成囊腔,该气压调节阀设置在囊腔开口处用于控制囊腔开口的打开和关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帮面气囊部绕着鞋帮环周设置为至少一圈,每圈帮面气囊部均与由气压调节阀控制气体的流通和截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鞋子的宽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气压调节阀具有内环部和密封套设在内环部外侧的外环部,该内环部上形成有内开口,该外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永唐明辉任忠俊董育华简中明郭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起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