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少梁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100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4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示了一种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包括橡胶底,以穿着状态为基准,所述橡胶底着地一面设有凹形缓冲层,所述凹形缓冲层设有多个浮动颗粒,所述浮动颗粒朝向远离鞋面的方向凸起;所述凹形缓冲层划分为五个缓冲区,所述五个缓冲区分别为脚趾区、拇趾区、脚掌内侧区、脚掌外侧区和后脚跟区,所述各个缓冲区内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浮动颗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橡胶底上面的浮动颗粒把力量传导到地面上,同时通过没有接触地面的浮动颗粒产生反向推力,反向推力回馈给脚掌,从而达到辅助脚掌运动。具有传力性能好的优点,提高运动的舒适性,适应长时间、远距离的运动需求。

Sole with interactive movem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ractive mo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ole, rubber sole, to wear state as a benchmark, the rubber bottom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buffer layer, the buffer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ncave floating particles, the floating particles protruding from the upper direction toward the concave; the buffer layer is divided into five buffer, the five buffer zone, respectively, the foot toe toe medial area, foot lateral area and heel area, each of the floating particles within the buffer zon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rray arrangement. The utility model by floating above the bottom rubber particle power conduction to the ground, at the same time have a reverse thrust by the floating particles without touching the ground, reverse thrust back to the foot, so as to achieve the movement of auxiliary foo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forc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improves the comfort of the sports,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long time and long distance mo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底的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源于健康的运动也越来越重视。一双有助于运动鞋子也深受人们喜欢,各类运动鞋产品由此层出不穷,其中运动鞋鞋底结构对整个运动鞋的功能、质量甚至外观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较大运动量的情况,运动鞋的传力性能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舒适性以及运动量。例如,现有的运动鞋将脚弓和后跟部分的着地面做成一体的加厚层来提高整体强度,或者未划分脚掌的受力区以及针对性的做相应的缓冲结构,易产生脚掌着地生硬,传力性能差,增大运动员的做功量,易使运动员产生疲劳感,不利益长时间、远距离的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一种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包括橡胶底,以穿着状态为基准,所述橡胶底着地一面设有凹形缓冲层,所述凹形缓冲层设有多个浮动颗粒,所述浮动颗粒朝向远离鞋面的方向凸起;所述凹形缓冲层划分为五个缓冲区,所述五个缓冲区分别为脚趾区、拇趾区、脚掌内侧区、脚掌外侧区和后脚跟区,所述各个缓冲区内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浮动颗粒。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每个缓冲区内均设有蜘蛛网格线,所述蜘蛛网格线包括若干环形槽;所述若干环形槽之间为同心设置,所述若干环形槽环设在所述浮动颗粒之间。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浮动颗粒包括上下叠加的大颗粒与小颗粒,所述大颗粒呈V型,所述橡胶底所述小颗粒呈V型。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橡胶底上还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绕设在所述缓冲区之间。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槽包括第一槽、第二槽、第三槽、第四槽和第五槽,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三槽位于所述橡胶底的脚掌部分,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三槽相连通;所述第四槽和第五槽位于所述橡胶底的后脚跟部分,所述第四槽和所述第五槽相连通。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槽位于所述脚掌内侧区与所述脚掌外侧区之间,所述第一槽至所述橡胶底的中部延伸至所述橡胶底的前端;所述第二槽位于所述拇趾区与所述脚掌内侧区之间,所述第二槽呈Y型,所述第二槽具有两个通气口;所述第三槽位于所述脚趾区与所述脚掌外侧区之间,所述第三槽呈Y型,所述第三槽具有两个通气口。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槽呈椭圆形,所述第五槽穿过所述第四槽,所述第五槽至所述橡胶底的中部延伸至所述橡胶底的后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该新型交互系统鞋底通过橡胶底上面的浮动颗粒把力量传导到地面上,同时通过没有接触地面的浮动颗粒产生反向推力,反向推力回馈给脚掌,从而达到辅助脚掌运动。具有传力性能好的优点,提高运动的舒适性,适应长时间、远距离的运动需求。2、通过橡胶底着地一面设有凹形缓冲层,并且上面的浮动颗粒十分契合脚掌接触地面时的各个接触面的着力点,具有稳定后跟并确保高水平的支撑力的优点。且将凹形缓冲层划分为五个缓冲区以及中底的田埂设计,是依据穿着者重量产生的动力学和外部压力而设计。因此,穿着简便,能够稳定徒步或者跑动运动,保持舒适,就如同光脚在沙地上面的感觉。3、将凹形缓冲层划分为五个缓冲区,以及浮动颗粒采用上下叠加的大颗粒与小颗粒的结构,每个缓冲区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浮动颗粒,且在每个缓冲区形成蜘蛛网格结构,契合脚掌运动时的人体工学并积极分散脚掌处的人体重量。蜘蛛网格的结构设计配合脚底运动方向,在长时间的运动周期内分散负荷并提供最大舒适度。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中橡胶底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所示橡胶底的左视图;附图3是附图2所示橡胶底的脚掌着地时的受力区域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的力传导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的反向推力传导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一种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包括橡胶底100,所述橡胶底100具有两面,分别为着地面102和顶面101。请参考图2,以穿着状态为基准,所述橡胶底100的着地面102设有凹形缓冲层103,所述凹形缓冲层103设有多个浮动颗粒120,所述浮动颗粒120朝向远离鞋面的方向凸起。请参考图4,人体重量以及人体运动时产生的向下压力,通过橡胶底100上面的浮动颗粒120把力量传导到地面上。请参考图5,同时通过没有接触地面的浮动颗粒120产生反向推力,反向推力再回馈给脚掌,从而达到辅助脚掌运动。具有传力性能好的优点,提高运动的舒适性,适应长时间、远距离的运动需求。请参考图2,所述浮动颗粒120包括上下叠加的大颗粒121与小颗粒122,所述大颗粒121呈V型,所述橡胶底所述小颗粒122呈V型。浮动颗粒120十分契合脚掌接触地面时的各个接触面的着力点,具有稳定后跟并确保高水平的支撑力的优点。请参考图2和图3,优选的,所述凹形缓冲层103划分为五个缓冲区110,其中,5个缓冲区110是依据人体工学而设计,这5个区域是脚掌着地时的最大受力点。5个缓冲区110就像5个弹簧,被压缩时可以分散压力,同时在伸缩时也将压力转换为动力。所述五个缓冲区110分别为脚趾区112、拇趾区113、脚掌内侧区114、脚掌外侧区111和后脚跟区115,所述各个缓冲区110内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浮动颗粒120。请参考图2,更优选的,所述每个缓冲区110内均设有蜘蛛网格线130,所述蜘蛛网格线130包括若干环形槽131,所述环形槽131形状可以依据具体需要所有变化。所述若干环形槽131之间为同心设置,即一环套一环向外发散的分布方式。所述若干环形槽131环设在所述浮动颗粒120之间,且所述环形槽131倍所述浮动颗粒120分隔成一段段的沟槽。因此,5个缓冲区110受力后,缓冲区110产生上下挤压变形,首先通过蜘蛛网格线130把力量分散到整个橡胶底100,随后所述橡胶底100上的所述浮动颗粒120随后产生相应的作用。请参考图2,所述橡胶底100上还开设有排水槽140,所述排水槽140具有多个延伸至所述橡胶底100边缘的通气口,所述排水槽140绕设在所述缓冲区110之间。所述排水槽140包括第一槽141、第二槽142、第三槽143、第四槽144和第五槽145,所述第一槽141、所述第二槽142和所述第三槽143位于所述橡胶底100的脚掌部分,所述第一槽141、所述第二槽142和所述第三槽143相连通;所述第四槽144和第五槽145位于所述橡胶底100的后脚跟部分,所述第四槽144和所述第五槽145相连通。请参考图2,所述第一槽141位于所述脚掌内侧区114与所述脚掌外侧区111之间,所述第一槽141至所述橡胶底100的中部延伸至所述橡胶底100的前端;所述第二槽142位于所述拇趾区113与所述脚掌内侧区114之间,所述第二槽142呈Y型,所述第二槽142具有两个通气口;所述第三槽143位于所述脚趾区112与所述脚掌外侧区111之间,所述第三槽143呈Y型,所述第三槽143具有两个通气口。所述第四槽144呈椭圆形,所述第五槽145穿过所述第四槽144,所述第五槽145至所述橡胶底100的中部延伸至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包括橡胶底,其特征在于,以穿着状态为基准,所述橡胶底着地一面设有凹形缓冲层,所述凹形缓冲层设有多个浮动颗粒,所述浮动颗粒朝向远离鞋面的方向凸起;所述凹形缓冲层划分为五个缓冲区,所述五个缓冲区分别为脚趾区、拇趾区、脚掌内侧区、脚掌外侧区和后脚跟区,所述各个缓冲区内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浮动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包括橡胶底,其特征在于,以穿着状态为基准,所述橡胶底着地一面设有凹形缓冲层,所述凹形缓冲层设有多个浮动颗粒,所述浮动颗粒朝向远离鞋面的方向凸起;所述凹形缓冲层划分为五个缓冲区,所述五个缓冲区分别为脚趾区、拇趾区、脚掌内侧区、脚掌外侧区和后脚跟区,所述各个缓冲区内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浮动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缓冲区内均设有蜘蛛网格线,所述蜘蛛网格线包括若干环形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环形槽之间为同心设置,所述若干环形槽环设在所述浮动颗粒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颗粒包括上下叠加的大颗粒与小颗粒,所述大颗粒呈V型,所述橡胶底所述小颗粒呈V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交互运动系统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底上还开设有排水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弗朗哥
申请(专利权)人:魏少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