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7571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菌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颗粒由三嵌段共聚物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而得;三嵌段共聚物由至少一种聚酯、至少一种含羧基的单体A和至少一种含N的单体B聚合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季铵盐基团,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而且其抗菌活性可随体系pH变化而调节,可根据病变组织的微环境变化而发挥疗效。当组织恢复该抗菌聚合物即会失去抗菌活性,不会过度治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可以在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PH responsive antibacterial polymer nano particl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ntibacterial materials, and discloses a pH responsive antibacterial polymer nanoparticl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nanoparticles are obtained by self-assembly of three block copolymers into nanoparticles; the three block copolymer is formed by polymerization of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t least one carboxyl containing monomer A and at least one N containing monomer B. The invention of the pH response type antibacterial polymer nanoparticles, its molecular structure contains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group, which has goo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pH system changes, can promote the curative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diseased tissue. When the tissue is restored, the antimicrobial polymer lose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is not over treated. The pH responsive antibacterial polymer nanoparticles 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biological materials and other fiel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菌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抗菌材料在细菌感染疾病治疗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负载的常规抗生素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二是抗菌药物大多不具备特性选择性,影响正常菌落和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通过对聚合物材料进行设计、改性,可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新型材料。专利CN101210062B公开了一种含有带不饱和双键的抗菌齐聚物和填料的聚合物材料,具有长久抗菌型。专利CN101168586B公开了一种至少含有一种乙烯基卤代酚类单体和丙烯酸酯叔胺衍生物单体的抗菌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CN105801734A公开了一种基于ATRP法构建的季铵盐聚合物抗菌剂和一种银离子修饰的载银-季铵盐聚合物复合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表面抗菌领域的应用。上述公开的抗菌聚合物都具有长久、优异的抗菌活性,但是也均存在一个缺陷:其在保持较高抗菌活性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带来一定的危害。在达到抗菌目的后,由于其仍旧保持较高抗菌活性,因此可能会导致持续对人体正常组织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季铵盐基团,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而且其抗菌活性可随体系pH变化而调节,可根据病变组织的微环境变化而发挥疗效。当组织恢复该抗菌聚合物即会失去抗菌活性,不会过度治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可以在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由三嵌段共聚物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而得;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由至少一种聚酯、至少一种含羧基的单体A和至少一种含N的单体B聚合形成。其中所述的聚酯为聚己内酯、聚乳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含羧基的单体A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含N的单体B为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由单体B组成的嵌段还通过季铵化反应获得季铵盐结构;所述的三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000~500,000克/摩尔,分子量分布系数为1.1~4.0。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人经过研究发现:细菌感染组织在细菌新陈代谢和宿主免疫应答作用下会分泌出乳酸等酸性物质,使感染部位呈现弱酸性微环境(pH=5.5~6.5)。即当生理组织未被细菌感染、处于正常状态时,感染部位呈中性;当生理组织处于细菌感染、需要抗菌聚合物发生抗菌活性时,感染部位呈弱酸性环境。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正是利用病变组织这一独特的生理微环境特点作为分子信号设计响应型抗菌材料在实现抗菌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危害。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设计可保证聚合物通过疏水相互作用经由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季铵盐基团,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并且该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径和电位可随pH变化而有效调节:当处于正常生理环境(pH=7.4)中,中间链段呈现负电荷性质,可与外层正电荷链段通过静电作用复合,无抗菌活性;而但在酸性环境中,中间链段呈现电中性,外层链段舒展并进一步质子化,纳米颗粒呈现正电荷性质,可通过紊乱细菌的细胞膜,使胞内物泄露而抗菌,表现出抗菌活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可根据病变组织的微环境变化而发挥疗效。当组织恢复该抗菌聚合物即会失去抗菌活性,不会过度治疗。特别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结构中阴离子、阳离子分别在两个链段上,与将阴阳离子设计在同一链段上相比,对阴阳离子的分布情况,相对比例等进行精确调控更加容易、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的由含羧基的单体A所形成的嵌段为三嵌段共聚物中间的嵌段。作为优选,所述单体A和单体B的摩尔比为1:1.1~2。作为优选,所述的聚酯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得到。作为优选,所述的聚酯采用含羟基的引发剂引发己内酯或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例如可采用苯甲醇、正丁醇等含羟基的引发剂引发己内酯或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作为优选,在pH为7.4的环境下,所述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500纳米。作为优选,在pH为7.4的环境下,所述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100纳米。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聚酯经过修饰改性成大单体引发剂,再于溶剂中依次引发单体A和单体B进行聚合反应;反应温度为40-150℃,反应时间6~48小时;反应结束后经沉淀、过滤或透析得到成品。作为优选,聚合方法可以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或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作为优选,所述的溶剂为呋喃类、酰胺类、砜类、醇类、烃类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溶液。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将聚酯通过一定的方法修饰可得到大分子引发剂,如与溴代异丁酰溴反应制备得到ATR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大分子引发剂,或与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酸反应制备得到RAFT(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大分子引发剂,再通过分段引发聚合反应均可得到设计的三嵌段聚合物。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季铵盐基团,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而且其抗菌活性可随体系pH变化而调节,可根据病变组织的微环境变化而发挥疗效。当组织恢复该抗菌聚合物即会失去抗菌活性,不会过度治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可以在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的抗菌效果图;图2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在中性环境下的透射电镜图;图3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在弱酸性环境下的透射电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称取114g己内酯于安培瓶中,抽真空-通氮气,再加入2.16g苯甲醇和0.5g辛酸亚锡,抽真空-通氮气循环3次。于140℃中反应6h,所得白色固体用氯仿溶解后沉淀到无水甲醇溶液中,得到端羟基的聚己内酯(PCL-OH)。数均分子量8,000,分子量分布系数2.1。称取8gPCL-OH,溶解到氯仿中,通氮气、冰水浴中缓慢滴加0.46g溴代异丁酰溴,反应24h后沉淀到无水甲醇中,得到PCL大分子引发剂。称取0.8gPCL大分子引发剂于二甲基亚砜中,加入0.05g溴化亚铜和0.05g联吡啶,通氮气,再加入3.6g丙烯酸,升温至70℃反应12h;再加入12.5g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继续反应12h,反应液沉淀到乙醚/正己烷中。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22,500,分子链分布系数为2.5。称取0.4g上述三嵌段共聚物,与0.1g溴乙烷反应,沉淀到乙醚/正己烷中,得到抗菌聚合物1#。在pH为7.4的环境下,将抗菌聚合物1#通过渗析法制备成粒径为10~50nm的纳米颗粒。实施例2称取144g丙交酯于安培瓶中,抽真空-通氮气,再加入2.16g苯甲醇和0.5g辛酸亚锡,抽真空-通氮气循环3次。于140℃中反应6h,所得白色固体用氯仿溶解后沉淀到无水甲醇溶液中,得到端羟基的聚乳酸(PLA-OH)。数均分子量8,600,分子量分布系数1.9。称取8.6gPLA-OH,溶解到氯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由三嵌段共聚物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而得;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由至少一种聚酯、至少一种含羧基的单体A和至少一种含N的单体B聚合形成;其中所述的聚酯为聚己内酯、聚乳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含羧基的单体A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含N的单体B为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由单体B组成的嵌段还通过季铵化反应获得季铵盐结构;所述的三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000~500,000 克/摩尔,分子量分布系数为1.1~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由三嵌段共聚物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而得;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由至少一种聚酯、至少一种含羧基的单体A和至少一种含N的单体B聚合形成;其中所述的聚酯为聚己内酯、聚乳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含羧基的单体A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含N的单体B为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由单体B组成的嵌段还通过季铵化反应获得季铵盐结构;所述的三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000~500,000克/摩尔,分子量分布系数为1.1~4.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含羧基的单体A所形成的嵌段为三嵌段共聚物中间的嵌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A和单体B的摩尔比为1:1.1~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得到。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丹蔡国强张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