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文仁专利>正文

混合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698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胶的制造方法,是针对回收而来的资源垃圾进行分类工作,以押出方式成型出一预定型态的混合胶,混合胶更可借由添加不同的添加物与后加工步骤而具备不同的功效与特点,最后再依需要押出成适当尺寸后应用于建筑业、家具业与工程等各种产业上,不但可降低花费在处理资源垃圾上的高额支出,成为资源垃圾另一个循环使用的新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造出的混合胶产品更可以经由相同的处理步骤连续回收使用,以达资源不断再生利用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将资源垃圾加工成为。
技术介绍
随着地球资源维护与环保意识的抬头,近年来,各国政府积极地进行奖励回收资源垃圾的工作,不但提供回收奖励金,更大量建造资源垃圾回收处理中心,以对资源垃圾进行再处理的后续工作。一般进行回收工作时,均必须利用每一种资源垃圾的特质将垃圾先行分类,方可进行后续处理。以废塑胶为例,回收后的塑胶物品必须进一步人工细分类后才能被压缩打包,载往再生处理厂或造粒厂进行进行再生制品的生产,然而,目前所熟悉的回收工作多是着重于重复利用上,如前所述,经过处理后的塑胶类垃圾可被制成如填充棉、不织布、文具夹,与电线覆皮等物品,每一种资源垃圾仅能就数种限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相对地,所能发挥的边际效益有限,因此相关专家学者都在积极寻找更好的替代方案,以期能将资源垃圾的价值发挥至最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将资源垃圾分类加工成供多种产业利用,且可连续回收使用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含回收步骤、添加混合步骤与成型步骤。首先将回收而来的资源垃圾分类,并视用途与需求加入不同的添加物,最后以押出成型的方式将前述资源垃圾成型为一预定型态与特性的混合胶。综观世界各国均为如何处理废弃物而伤透脑筋,但直至今日都未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模式,以至于自然环境过度开发,天然资源破坏殆尽,而本专利技术提供可不断循环回收、重复使用,且作为各种产业广泛使用的混合胶,可谓环保工作上的一大进展,特别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制造方法是以现成机具进行处理,直接施予各项加工手续,绝非其它传统环境工程处理方法所能达成,本专利技术确实有助于环保工作的持续推动。附图说明图1是一流程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图2是一流程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图3是一流程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1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适用于处理塑胶类(如PE、包装盒、免洗餐具等)垃圾,并依序包含有回收步骤11、加温步骤13、添加混合步骤14及成型步骤15。于回收步骤11中,收集来自各地的塑胶类垃圾统一集中在一储存槽中。在进入加温步骤13时,以输送带将塑胶垃圾送往加热至熔融状态。最后在添加混合步骤14中依序混入砂、石成为流体混合料,其中塑胶类资源垃圾与混合物(即砂、石)间的比值为4比6。此外更可根据预定用途加入的添加物(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硬化剂)以增加其硬度。在成型步骤15中,以摄氏150~200度,压力约为500~20000磅的环境条件配合押出成型的方式,将流体混合料成型为一预定固态的混合胶(可为板状物或块状物),而混合胶的硬度则与加入硬化剂多寡成正比。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熔化后的塑胶混入砂、石与硬化剂,使得押出成型后的混合胶不但可直接铺设于路面上以取代柏油,降低施工工时与难度,并借由具硬度的砂石与硬化剂配合下,混合胶具有足够的硬度而不至于在车辆的长期压辗下损坏,使得回收的塑胶垃圾进行更有效的回收再利用,此外,本实施例所制造出的产品也可以作为地砖等需要一定结构强度的产品。在各种不同施工硬度需求下,本专利技术可借由改变塑胶类资源垃圾与砂、石等的比值来提高混合胶本身的硬度,相对地在砂(土)石废弃物添加量较高的情况下,于成型步骤15中必须采用更高的温度、压力条件,亦即温度条件和压力条件均需相对同时提高,方可确保混合胶的押出成型品质。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则直接采用土石、炉渣等废弃土石作为再利用原料。本实施例并不进行加温步骤13,但于回收步骤11与添加混合步骤14间更包含粉碎步骤12,且另在添加混合步骤14中加入耐火料、耐水料等不同添加物,为提高结构强度,于此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硬化剂较佳地占总体积的百分之零点三,并可选用铁丝、钢筋交错铺叠其中,此外,押出成型条件为摄氏200~3000度,压力2000~10000磅。此时,混合胶即做为建筑建材的原料,如外墙与隔间墙,甚至是组合式房屋、钢骨结构的建筑材料,不但减少水泥的用量,且不需要耗费时间等待水泥干燥,实际取代了水泥作为隔间墙、预铸墙板的角色,并兼备耐震、耐火、耐腐蚀等效果,同时加快施工速率。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2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是用于处理植物纤维类回收物,也就是纸制品、木材与布制品等。本实施例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略作调整所得,其中回收步骤21、添加混合步骤24、成型步骤25大致等同于上一较佳实施例,成型步骤25所采用的温度条件为150~200度,压力条件为2000~5000磅。另在回收步骤21与添加混合步骤24间更包含一搅碎步骤27,有别于粉碎步骤12,经过搅碎步骤27所处理后的回收物颗粒较大。本实施例最大不同点是本方法2所处理的是纤维类回收物,但在该成型步骤25后多出一项后加工步骤26。纤维类回收物首先在搅碎步骤27中被搅碎。于添加混合步骤24中加入接着剂,另视需要而加入其它添加物(在本实施例为特定色料)混合均匀,并送入该成型步骤25中,押出成型为一预定大小、型态的混合胶,最后于后加工步骤26中对混合胶的外表面进行美光处理并涂抹上耐火剂,令混合胶的外表面呈现光滑态样。经过前述步骤21、27、24、25、26的混合胶可用于作为装潢、建材与道路的原料,且透过后加工步骤26令混合胶具备耐火功能与美观感,在使用时仅需将混合胶押出成所需要的大小尺寸,再予以黏贴或固定即可。此外,于添加混合步骤24中,更可配合需要而加入不同的色料,使得混合胶更富有多样的色彩变化。应用本实施例制造所得的产品将较前一实施例所得产品更具外观上优势以及色彩选择性,相当适合应用在装潢贴皮、三合板等建筑美观用料上。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1、2将各种资源垃圾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加入接着剂、硬化剂、耐火剂、防水原料、色料,甚至是焚化炉炉渣混合,当然,所掺入的比例也是依据使用用途而互有增减,并经过成型步骤15、25形成一呈预定型态与体积的混合胶,制造出的混合胶适于作为家俱厂、装潢、建筑、道路施工的材料,并依据添加的添加物不同而分别具有耐火、耐水等功效。更重要的是,混合胶也可以经过相同的制造方法不断地连续循环再使用,更显得本专利技术1、2于资源再生利用方面上的重大突破,另根据专利技术人的实际经验,废弃土石的回收率几乎可达百分之百,而家庭垃圾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回收再生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1、2确是一不但具备多重实用性、环保意义,与高利用价值于一体的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回收步骤,将回收的资源垃圾加以分类;添加混合步骤,分类后资源垃圾中添加接着剂均匀混合;及成型步骤,以押出成型的方式将前述资源垃圾成型为一预定型态的混合胶。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回收与添加混合步骤间更包含加温步骤,将资源垃圾加热至熔融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回收与添加混合步骤间更包含粉碎步骤,将分类后的资源垃圾粉碎为极小的体积。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回收与添加混合步骤间更包含搅碎步骤,将分类后的资源垃圾搅碎成较小体积。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其特征在于于添加混合步骤中添加至少一种添加物。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于成型步骤后,对混合胶进行外表面处理的后加工步骤。7.如权利要求5所述,其特征在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回收步骤,将回收的资源垃圾加以分类;添加混合步骤,分类后资源垃圾中添加接着剂均匀混合;及成型步骤,以押出成型的方式将前述资源垃圾成型为一预定型态的混合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仁
申请(专利权)人:吴文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