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813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菌棒,包括菌棒本体,所述菌棒本体包括透明塑料袋和填充于透明塑料袋内部的培养基,所述塑料袋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和接种位;所述通气孔填充有微孔滤膜,所述微孔滤膜的孔径小于0.22um;所述接种位包括设置在塑料袋上的通孔和盖体,所述盖体覆盖通孔,使所述通孔密封。在现有菌棒的基础上,在现有菌棒的基础上均匀分布多个通气孔,在通气孔上填充微孔滤膜,并设置盖式接菌位,简化接种步骤,无需后续打孔通气,减少人工成本以及杂菌感染率。在菌棒本体的塑料带上预先设有多个接种位,这些接种位通过盖体密封,在食用菌接种时,无需人工手持打孔棒进行打孔。

A fungus stick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od bacteria, including the bacteria stick body, the rod body comprises a bacteria culture medium and filled in a transparent plastic bag inside the transparent plastic bag, a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air vents and vaccination are arranged on the plastic bag; the hole is filled with microporous membrane, the microporous membrane aperture less than 0.22um; the inoculation position includes a through hole formed in a plastic bag and a cover body, the cover body covers the through hole, the through hole sealing. Based on the existing cultivationwaste on uniform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existing cultivationwaste on a plurality of vent holes, filling the microporous membrane in the air holes, and set cover type inoculation, simplify the inoculation process, without the need for subsequent drilling ventilation, reduce labor costs and bacteria infection rate. A plurality of inoculation bits are arranged on the plastic belt of the bacteria stick body, and the inoculation positions are sealed by the cover body, and the perforation of the edible fungus is not required by the hand holding pu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棒
本专利技术涉及菌类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菌棒。
技术介绍
菌类是我国特产之一,为满足市场需求,人们研制出人工培养菌类的方法,主要是模拟菌类生长环境,用培养基做成菌棒,在菌棒上种植菌丝,将菌棒放置在模拟环境中使菌类生长,菌类长成后即从菌棒上采菇。在人工栽培食用菌作业中,现有的菌棒制作方法是将拌好的菌料加水混合后填装进透明塑料袋,并压实、扎口密封后灭菌制得,为保证培养基不被杂菌污染,需保证菌料完全密封于塑料袋中,而当菌种需要接入菌棒时,需要人工在密封的塑料袋上进行打孔,接入菌种,而打孔、接菌的过程容易带入杂菌造成污染,而且考虑到菌种在走菌时对空气和水分的需求,需要对菌棒进行打孔通气,以及在菌棒出菇二至三茬后的补水,这些过程容易带入杂菌造成污染,且后续的打孔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使菌棒感染率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菌棒,在现有菌棒的基础上,在现有菌棒的基础上均匀分布多个通气孔,在通气孔上填充微孔滤膜,并设置盖式接菌位,解决传统菌棒需要后期打孔通气、补水耗费大量人工成本,且在打孔接菌以及打孔通气容易使菌棒感染杂菌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菌棒,包括菌棒本体,所述菌棒本体包括透明塑料袋和填充于透明塑料袋内部的培养基,所述塑料袋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和接种位;所述通气孔填充有微孔滤膜,所述微孔滤膜的孔径小于0.22um;所述接种位包括设置在塑料袋上的通孔和盖体,所述盖体覆盖通孔,使所述通孔密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菌棒,在现有的菌棒本体的透明塑料袋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使用孔径小于0.22um的微孔滤膜填充,由于细菌难以通过孔径小于0.22um的微孔滤膜,却能够使空气通过,使袋内接种的食用菌种能够通过通气孔汲取外界的氧气的同时保证袋内不感染其他杂菌,在接种后无需对菌棒进行打孔通气,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且大大降低了感染率;另一方面,在菌棒本体的塑料带上预先设有多个接种位,这些接种位通过盖体密封,在食用菌接种时,无需人工手持打孔棒进行打孔,只需打开盖体,注入菌种,再盖上盖体,避免了打孔带来的杂菌进入的风险,不用考虑接种后对接种位的再次密封,相比传统的接种方式,简化了接种步骤,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以及杂菌的感染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菌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菌棒的通气孔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通气孔;2、接种位;21、通孔;22、盖体;3、滤膜保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提供一种菌棒,在现有菌棒的基础上,在现有菌棒的基础上均匀分布多个通气孔,在通气孔上填充微孔滤膜,并设置盖式接菌位,简化接种步骤,无需后续打孔通气,减少人工成本以及杂菌感染率。请参照图1以及图2,一种菌棒,包括菌棒本体,所述菌棒本体包括透明塑料袋和填充于透明塑料袋内部的培养基,所述塑料袋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1和接种位2;所述通气孔1填充有微孔滤膜,所述微孔滤膜的孔径小于0.22um;所述接种位2包括设置在塑料袋上的通孔21和盖体22,所述盖体覆盖通孔21,使所述通孔21密封。上述菌棒,在现有的菌棒本体的透明塑料袋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使用孔径小于0.22um的微孔滤膜填充,由于细菌难以通过孔径小于0.22um的微孔滤膜,却能够使空气通过,使袋内接种的食用菌种能够通过通气孔汲取外界的氧气的同时保证袋内不感染其他杂菌,在接种后无需对菌棒进行打孔通气,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且大大降低了感染率;另一方面,在菌棒本体的塑料带上预先设有多个接种位,这些接种位通过盖体密封,在食用菌接种时,无需人工手持打孔棒进行打孔,只需打开盖体,注入菌种,再盖上盖体,避免了打孔带来的杂菌进入的风险,不用考虑接种后对接种位的再次密封,相比传统的接种方式,简化了接种步骤,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以及杂菌的感染率。上述菌棒中,所述通孔21为圆形通孔,所述通孔21连接有圆环状连接件,所述圆环状连接件的外圆面与通孔的圆周密封连接,所述盖体形状为圆柱体,所述盖体22连接圆环状连接件。上述菌棒中,所述盖体22通过螺纹连接圆环状连接件。圆形盖体通过与圆环状连接件螺纹连接,覆盖接种位的通孔,在接种时,只需旋转盖体,在接种后,通过盖体螺纹连接圆环状连接件再次密封接种位,进一步简化了接种操作,相比现有的接种方式,减少了培养基暴露于空气的时间,进一步降低杂菌的感染率。上述菌棒中,所述圆环状连接件设有密封圈。加强了密封圈与圆环状连接件的密封性,进一步降低了杂菌的感染率。上述菌棒中,所述盖体填充有微孔滤膜,所述微孔滤膜的孔径小于0.22um。在菌棒刚接种食用菌时,菌种聚集在接种位附近,离通气孔位置较远,在盖体上设有微孔滤膜,使菌种就近汲取氧气,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上述菌棒中,所述接种位2的数量为3-4个。上述菌棒中,相邻两个通气孔1之间的间距为5-10cm。上述菌棒中,所述微孔滤膜的边缘设有滤膜保护装置3,所述微孔滤膜形状为圆形,所述滤膜保护装置3形状为圆环形,所述滤膜保护装置3的材质为硬质塑料;所述滤膜保护装置3的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微孔滤膜固定在所述凹槽中,所述滤膜保护装置3的外侧与透明塑料袋密封连接。圆环形滤膜保护装置对滤膜的边缘进行固定,起到了保护作用,防止生产过程中挤压菌棒造成滤膜的破裂,通过硬质塑料作为微孔滤膜与透明塑料袋的连接媒介,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密封性和稳定性,进一步降低菌棒感染杂菌率。实施例1请参照图1以及图2,一种菌棒,包括菌棒本体,所述菌棒本体包括透明塑料袋和填充于透明塑料袋内部的培养基,所述塑料袋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1和接种位2;所述通气孔1填充有微孔滤膜,所述微孔滤膜的孔径小于0.22um;所述接种位2包括设置在塑料袋上的通孔21和盖体22,所述盖体22覆盖通孔21,使所述通孔21密封。所述通孔21为圆形通孔,所述通孔21连接有圆环状连接件,所述圆环状连接件的外圆面与通孔的圆周密封连接,所述盖体形状为圆柱体,所述盖体连接圆环状连接件。所述盖体通过螺纹连接圆环状连接件。所述圆环状连接件设有密封圈。所述盖体填充有微孔滤膜,所述微孔滤膜的孔径小于0.22um。所述接种位2的数量为3-4个。相邻两个通气孔1之间的间距为5-10cm;所述微孔滤膜的边缘设有滤膜保护装置3,所述微孔滤膜形状为圆形,所述滤膜保护装置3形状为圆环形,所述滤膜保护装置3的材质为硬质塑料;所述滤膜保护装置3的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微孔滤膜固定在所述凹槽中,所述滤膜保护装置3的外侧与透明塑料袋密封连接。。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菌棒,在现有的菌棒本体的透明塑料袋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使用孔径小于0.22um的微孔滤膜填充,由于细菌难以通过孔径小于0.22um的微孔滤膜,却能够使空气通过,使袋内接种的食用菌种能够通过通气孔汲取外界的氧气的同时保证袋内不感染其他杂菌,在接种后无需对菌棒进行打孔通气,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且大大降低了感染率;另一方面,在菌棒本体的塑料带上预先设有多个接种位,这些接种位通过盖体密封,在食用菌接种时,无需人工手持打孔棒进行打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菌棒

【技术保护点】
一种菌棒,包括菌棒本体,所述菌棒本体包括透明塑料袋和填充于透明塑料袋内部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袋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和接种位;所述通气孔填充有微孔滤膜,所述微孔滤膜的孔径小于0.22um;所述接种位包括设置在塑料袋上的通孔和盖体,所述盖体覆盖通孔,使所述通孔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棒,包括菌棒本体,所述菌棒本体包括透明塑料袋和填充于透明塑料袋内部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袋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和接种位;所述通气孔填充有微孔滤膜,所述微孔滤膜的孔径小于0.22um;所述接种位包括设置在塑料袋上的通孔和盖体,所述盖体覆盖通孔,使所述通孔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形通孔,所述通孔连接有圆环状连接件,所述圆环状连接件的外圆面与通孔的圆周密封连接,所述盖体形状为圆柱体,所述盖体连接圆环状连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通过螺纹连接圆环状连接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芳
申请(专利权)人:屏南天孚菌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