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山顶之间交换拉线式的电线架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6683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架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山顶之间交换拉线式的电线架线方法,此方法依赖尼龙绳牵引机构、电线牵引机构、出线机构、折回尼龙绳固定接头、电线固定接头、第二尼龙绳固定接头来实现,其中尼龙绳牵引机构与电线牵引机构均使用在第一尼龙绳上;出线机构安装在山坡上;折回尼龙绳固定接头安装在折回尼龙绳上;电线固定接头安装在电线上;第二尼龙绳固定接头安装在第二尼龙绳上;其具有自动架线、一次搭设就可以完成架电线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山顶之间交换拉线式的电线架线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架线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山顶之间交换拉线式的电线架线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架线技术需要先将一根尼龙绳架在初始电杆与目标电杆之间;然后在将第二根抗拉尼龙绳架在初始电杆与目标电杆之间,然后两根尼龙绳可以承受电线的重量时,通过第三根尼龙绳的牵引将电线架设在初始电杆与目标电杆之间,这样架线的效率是比较低,且架线的工序复杂,所以就需要一种用于山顶之间交换拉线式的电线架线方法。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用于山顶之间交换拉线式的电线架线方法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山顶之间交换拉线式的电线架线方法,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山顶之间交换拉线式的电线架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此方法依赖尼龙绳牵引机构、电线牵引机构、出线机构、折回尼龙绳固定接头、电线固定接头、第二尼龙绳固定接头来实现,其中尼龙绳牵引机构与电线牵引机构均使用在第一尼龙绳上;出线机构安装在山坡上;折回尼龙绳固定接头安装在折回尼龙绳上;电线固定接头安装在电线上;第二尼龙绳固定接头安装在第二尼龙绳上。上述出线机构包括两盘尼龙绳、一盘电线,两盘尼龙绳与一盘电线通过轴固定在山坡上。上述电线牵引机构包括第一外壳、第一驱动轮机构、第一限位环槽、第一电池、伸缩杆装置、液压装置、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电线卡紧机构、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其中第一电池安装在第一外壳下端;电线卡紧机构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一端开有锥面,且电线接头结构内圆面上开有两个第一限位环槽;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伸缩杆装置与液压装置对称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两端;电线卡紧机构、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伸缩杆装置、液压装置均位于第一外壳同一侧面上;电线卡紧机构、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从下向上依次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伸缩杆装置与液压装置均位于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上侧;两个第一驱动轮机构依次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壁侧面上。上述第一驱动轮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轮固定壳、导条、限位环、限位圆环、第一电机、第一直齿圈、运动直齿轮、第二直齿圈、T形环、滑槽、第一驱动轮、运动套、滑块、固定套、第一油腔、第二油腔、第一固定轴、第一中间直齿轮、连接块、第二中间直齿轮、第二固定轴,其中第一电机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壁侧面上;两个导条对称安装在第一电机轴外圆面上;限位环安装在第一电机轴一端;第一驱动轮固定壳安装在第一电机壳外圆面上;第一驱动轮一端安装在第一驱动轮固定壳端面上;第一驱动轮轴线与第一电机轴轴线重合;第一直齿圈、第二直齿圈依次安装在第一驱动轮内壁上;第一固定轴一端安装在第一电机壳端面上;第一中间直齿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中间直齿轮与第一直齿圈啮合;第二固定轴通过连接块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第二中间直齿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且第二中间直齿轮与第二直齿圈啮合;运动直齿轮端面中心出开有贯通的孔,运动直齿轮贯通的孔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滑槽;运动直齿轮通过滑槽与导条的配合安装在第一电机轴上,且运动直齿轮与第一中间直齿轮配合,运动直齿轮与第二中间直齿轮配合;运动直齿轮端面上开有T形环槽;固定套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壁上,且固定套的轴线与第一电机轴轴线重合;固定套另一端安装有限位圆环;运动套一端安装有T形环;运动套通过其上安装的T形环与运动直齿轮上的T形环槽配合安装在运动直齿轮上,运动套另一端穿过第一驱动轮侧壁,且插入固定套中;滑块位于固定套内,滑块安装在运动套一端;滑块将固定套内腔分为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上述伸缩杆装置包括伸缩杆、第一圆板、第一弹簧、伸缩套、导槽、导块,其中伸缩套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未贯通的导槽;两个导块对称安装在伸缩杆外圆面上;伸缩杆通过导块与导槽的配合安装在伸缩套内;伸缩杆一端安装有第一圆板;第一弹簧嵌套在伸缩杆和伸缩套外圆面上;第一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圆板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上述液压装置包括第二圆板、第二弹簧、液压杆、第三油腔、隔板、液压外壳、第四油腔,其中液压外壳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端面上;液压杆通过隔板安装在液压外壳内,且液压杆穿出液压外壳;隔板将液压外壳分为第三油腔与第四油腔;第二圆板安装在液压杆端面上;第二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二圆板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第四油腔与第一油腔通过管道相连;第三油腔与第二油腔通过管道相连。上述尼龙绳牵引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轮机构、第二外壳、第二尼龙绳接头结构、电线接头结构、第二限位环槽、第三限位环槽、折回尼龙绳卡紧机构、第二电池,其中第二电池安装在第二外壳下端;电线接头结构一端开有锥面,且电线接头结构内圆面上开有两个第二限位环槽;电线接头结构安装在第二外壳侧面上;折回尼龙绳卡紧机构安装在第二外壳侧面上;第二尼龙绳接头结构一端开有锥面,且电线接头结构内圆面上开有两个第三限位环槽;第二尼龙绳接头结构安装在第二外壳侧面上;电线接头结构、折回尼龙绳卡紧机构、第二尼龙绳接头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安装在第二外壳同一侧面上。上述第二驱动轮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轮固定壳、第二驱动轮、固定轴、第二电机,其中第二电机安装在第二外壳内壁侧面;第二驱动轮固定壳安装在第二电机壳外圆面上;第二驱动轮一端安装在第二驱动轮固定壳端面上;第二驱动轮另一端的外端面通过固定轴与第二外壳连接;第二驱动轮内端面与第二电机轴连接;第二驱动轮轴线与第二电机轴轴线重合。上述折回尼龙绳卡紧机构、电线卡紧机构、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完全相同,对于折回尼龙绳卡紧机构,折回尼龙绳卡紧机构由三个成三角形分布的卡紧装置组成;三个卡紧装置均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上述卡紧装置包括限位板、第一弧面、第二弧面、板簧、侧支耳、限位槽、中间支耳,其中两个侧支耳均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限位板端面上开有两个限位槽,且限位槽上具有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第二弧面的斜度大于第一弧面且小于90度;限位板两端均开有弧面;限位板一端安装有中间支耳,中间支耳通过圆柱销安装在两个侧支耳之间;板簧一端安装在限位板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上述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与折回尼龙绳卡紧机构配合;电线接头结构与电线卡紧机构配合;第二尼龙绳接头结构与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配合;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电线接头结构、第二尼龙绳接头结构均具有一定的弹性。上述第一电池通过线路与第一电机相连;第二电池通过线路与第二电机相连。上述第二尼龙绳固定接头、电线固定接头、折回尼龙绳固定接头上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折回尼龙绳固定接头,六个限位块两两一组周向均匀的安装在折回尼龙绳固定接头外圆面上,且每组中的两个限位块沿折回尼龙绳固定接头轴线分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中间直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第二中间直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弹簧为压缩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直齿圈通过键安装在第一驱动轮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固定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外壳上。相对于传统的架线技术,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涉及一种用于山顶之间交换拉线式的电线架线方法,其具有自动架线、一次搭设就可以完成架电线的功能;本专利技术中出线机构的作用是,为搭设电线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山顶之间交换拉线式的电线架线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山顶之间交换拉线式的电线架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此方法依赖尼龙绳牵引机构、电线牵引机构、出线机构、折回尼龙绳固定接头、电线固定接头、第二尼龙绳固定接头来实现,其中尼龙绳牵引机构与电线牵引机构均使用在第一尼龙绳上;出线机构安装在山坡上;折回尼龙绳固定接头安装在折回尼龙绳上;电线固定接头安装在电线上;第二尼龙绳固定接头安装在第二尼龙绳上;所述出线机构包括两盘尼龙绳、一盘电线,两盘尼龙绳与一盘电线通过轴固定在山坡上;所述电线牵引机构包括第一外壳、第一驱动轮机构、第一限位环槽、第一电池、伸缩杆装置、液压装置、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电线卡紧机构、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其中第一电池安装在第一外壳下端;电线卡紧机构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一端开有锥面,且电线接头结构内圆面上开有两个第一限位环槽;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伸缩杆装置与液压装置对称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两端;电线卡紧机构、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伸缩杆装置、液压装置均位于第一外壳同一侧面上;电线卡紧机构、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从下向上依次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伸缩杆装置与液压装置均位于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上侧;两个第一驱动轮机构依次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壁侧面上;所述第一驱动轮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轮固定壳、导条、限位环、限位圆环、第一电机、第一直齿圈、运动直齿轮、第二直齿圈、T形环、滑槽、第一驱动轮、运动套、滑块、固定套、第一油腔、第二油腔、第一固定轴、第一中间直齿轮、连接块、第二中间直齿轮、第二固定轴,其中第一电机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壁侧面上;两个导条对称安装在第一电机轴外圆面上;限位环安装在第一电机轴一端;第一驱动轮固定壳安装在第一电机壳外圆面上;第一驱动轮一端安装在第一驱动轮固定壳端面上;第一驱动轮轴线与第一电机轴轴线重合;第一直齿圈、第二直齿圈依次安装在第一驱动轮内壁上;第一固定轴一端安装在第一电机壳端面上;第一中间直齿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中间直齿轮与第一直齿圈啮合;第二固定轴通过连接块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第二中间直齿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且第二中间直齿轮与第二直齿圈啮合;运动直齿轮端面中心出开有贯通的孔,运动直齿轮贯通的孔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滑槽;运动直齿轮通过滑槽与导条的配合安装在第一电机轴上,且运动直齿轮与第一中间直齿轮配合,运动直齿轮与第二中间直齿轮配合;运动直齿轮端面上开有T形环槽;固定套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壁上,且固定套的轴线与第一电机轴轴线重合;固定套另一端安装有限位圆环;运动套一端安装有T形环;运动套通过其上安装的T形环与运动直齿轮上的T形环槽配合安装在运动直齿轮上,运动套另一端穿过第一驱动轮侧壁,且插入固定套中;滑块位于固定套内,滑块安装在运动套一端;滑块将固定套内腔分为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所述伸缩杆装置包括伸缩杆、第一圆板、第一弹簧、伸缩套、导槽、导块,其中伸缩套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未贯通的导槽;两个导块对称安装在伸缩杆外圆面上;伸缩杆通过导块与导槽的配合安装在伸缩套内;伸缩杆一端安装有第一圆板;第一弹簧嵌套在伸缩杆和伸缩套外圆面上;第一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圆板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所述液压装置包括第二圆板、第二弹簧、液压杆、第三油腔、隔板、液压外壳、第四油腔,其中液压外壳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端面上;液压杆通过隔板安装在液压外壳内,且液压杆穿出液压外壳;隔板将液压外壳分为第三油腔与第四油腔;第二圆板安装在液压杆端面上;第二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二圆板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第四油腔与第一油腔通过管道相连;第三油腔与第二油腔通过管道相连;所述尼龙绳牵引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轮机构、第二外壳、第二尼龙绳接头结构、电线接头结构、第二限位环槽、第三限位环槽、折回尼龙绳卡紧机构、第二电池,其中第二电池安装在第二外壳下端;电线接头结构一端开有锥面,且电线接头结构内圆面上开有两个第二限位环槽;电线接头结构安装在第二外壳侧面上;折回尼龙绳卡紧机构安装在第二外壳侧面上;第二尼龙绳接头结构一端开有锥面,且电线接头结构内圆面上开有两个第三限位环槽;第二尼龙绳接头结构安装在第二外壳侧面上;电线接头结构、折回尼龙绳卡紧机构、第二尼龙绳接头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安装在第二外壳同一侧面上;所述第二驱动轮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轮固定壳、第二驱动轮、固定轴、第二电机,其中第二电机安装在第二外壳内壁侧面;第二驱动轮固定壳安装在第二电机壳外圆面上;第二驱动轮一端安装在第二驱动轮固定壳端面上;第二驱动轮另一端的外端面通过固定轴与第二外壳连接;第二驱动轮内端面与第二电机轴连接;第二驱动轮轴线与第二电机轴轴线重合;所述折回尼龙绳卡紧机构、电线卡紧机构、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完全相同,对于折回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山顶之间交换拉线式的电线架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此方法依赖尼龙绳牵引机构、电线牵引机构、出线机构、折回尼龙绳固定接头、电线固定接头、第二尼龙绳固定接头来实现,其中尼龙绳牵引机构与电线牵引机构均使用在第一尼龙绳上;出线机构安装在山坡上;折回尼龙绳固定接头安装在折回尼龙绳上;电线固定接头安装在电线上;第二尼龙绳固定接头安装在第二尼龙绳上;所述出线机构包括两盘尼龙绳、一盘电线,两盘尼龙绳与一盘电线通过轴固定在山坡上;所述电线牵引机构包括第一外壳、第一驱动轮机构、第一限位环槽、第一电池、伸缩杆装置、液压装置、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电线卡紧机构、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其中第一电池安装在第一外壳下端;电线卡紧机构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一端开有锥面,且电线接头结构内圆面上开有两个第一限位环槽;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伸缩杆装置与液压装置对称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两端;电线卡紧机构、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伸缩杆装置、液压装置均位于第一外壳同一侧面上;电线卡紧机构、折回尼龙绳接头结构、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从下向上依次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伸缩杆装置与液压装置均位于第二尼龙绳卡紧机构上侧;两个第一驱动轮机构依次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壁侧面上;所述第一驱动轮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轮固定壳、导条、限位环、限位圆环、第一电机、第一直齿圈、运动直齿轮、第二直齿圈、T形环、滑槽、第一驱动轮、运动套、滑块、固定套、第一油腔、第二油腔、第一固定轴、第一中间直齿轮、连接块、第二中间直齿轮、第二固定轴,其中第一电机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壁侧面上;两个导条对称安装在第一电机轴外圆面上;限位环安装在第一电机轴一端;第一驱动轮固定壳安装在第一电机壳外圆面上;第一驱动轮一端安装在第一驱动轮固定壳端面上;第一驱动轮轴线与第一电机轴轴线重合;第一直齿圈、第二直齿圈依次安装在第一驱动轮内壁上;第一固定轴一端安装在第一电机壳端面上;第一中间直齿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中间直齿轮与第一直齿圈啮合;第二固定轴通过连接块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第二中间直齿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且第二中间直齿轮与第二直齿圈啮合;运动直齿轮端面中心出开有贯通的孔,运动直齿轮贯通的孔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滑槽;运动直齿轮通过滑槽与导条的配合安装在第一电机轴上,且运动直齿轮与第一中间直齿轮配合,运动直齿轮与第二中间直齿轮配合;运动直齿轮端面上开有T形环槽;固定套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壁上,且固定套的轴线与第一电机轴轴线重合;固定套另一端安装有限位圆环;运动套一端安装有T形环;运动套通过其上安装的T形环与运动直齿轮上的T形环槽配合安装在运动直齿轮上,运动套另一端穿过第一驱动轮侧壁,且插入固定套中;滑块位于固定套内,滑块安装在运动套一端;滑块将固定套内腔分为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所述伸缩杆装置包括伸缩杆、第一圆板、第一弹簧、伸缩套、导槽、导块,其中伸缩套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未贯通的导槽;两个导块对称安装在伸缩杆外圆面上;伸缩杆通过导块与导槽的配合安装在伸缩套内;伸缩杆一端安装有第一圆板;第一弹簧嵌套在伸缩杆和伸缩套外圆面上;第一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圆板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所述液压装置包括第二圆板、第二弹簧、液压杆、第三油腔、隔板、液压外壳、第四油腔,其中液压外壳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端面上;液压杆通过隔板安装在液压外壳内,且液压杆穿出液压外壳;隔板将液压外壳分为第三油腔与第四油腔;第二圆板安装在液压杆端面上;第二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二圆板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外壳侧面上;第四油腔与第一油腔通过管道相连;第三油腔与第二油腔通过管道相连;所述尼龙绳牵引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轮机构、第二外壳、第二尼龙绳接头结构、电线接头结构、第二限位环槽、第三限位环槽、折回尼龙绳卡紧机构、第二电池,其中第二电池安装在第二外壳下端;电线接头结构一端开有锥面,且电线接头结构内圆面上开有两个第二限位环槽;电线接头结构安装在第二外壳侧面上;折回尼龙绳卡紧机构安装在第二外壳侧面上;第二尼龙绳接头结构一端开有锥面,且电线接头结构内圆面上开有两个第三限位环槽;第二尼龙绳接头结构安装在第二外壳侧面上;电线接头结构、折回尼龙绳卡紧机构、第二尼龙绳接头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安装在第二外壳同一侧面上;所述第二驱动轮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轮固定壳、第二驱动轮、固定轴、第二电机,其中第二电机安装在第二外壳内壁侧面;第二驱动轮固定壳安装在第二电机壳外圆面上;第二驱动轮一端安装在第二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宇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高精特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