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LINK总线的RFID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6372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CC‑LINK总线的RFID识别装置,包括可编程控制器、CC‑LINK总线、RFID控制器、RFID放大器和RFID天线;可编程控制器上安装有串口通讯模块,串口通讯模块通过CC‑LINK总线连接RFID控制器;RFID控制器连接RFID放大器;RFID放大器连接RFID天线;配置有串口通讯模块的可编程控制器和RFID控制器分别作为驱动器和接收器挂接在CC‑LINK总线上。实现在不需要RS‑422/485电缆的情况下,便可实现对座椅型号的识别,节约了成本,降低了安装复杂度。

RFID CC recognition device based on LINK bu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FID CC recognition device based on LINK bus, which comprises a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CC controller, LINK bus, RFID RFID amplifier and RFID antenna; the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is installed on the serial communication module, serial communication module through the CC LINK bus is connected with the RFID controller; RFID cont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RFID amplifier; the RFID amplifier is connected to a RFID antenna configuration; serial communication module of the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and the RFID controller respectively as the driver and receiver hanging on the CC bus LINK. To perform RS 422/485 cable case, can realiz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eat type, saves the cost, reduces the installation complex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CC-LINK总线的RFID识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识别装置,尤其是一种汽车前处理输送线中相似座椅的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汽车生产线中,座椅识别系统是汽车输送线中必定会使用的系统。汽车生产线包含各个线体如内饰、底盘、车门、轮胎、座椅、存储线等。总装车间的座椅装配线就是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环。在汽车输送线中,需要对座椅型号进行识别,好进行相应的操作。目前一般的座椅识别系统基本是使用RFID来检测车型,这需要购买RS-422/485电缆,增加了成本,也使安装变得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CC-LINK总线的RFID识别装置,将三菱CC-LINK总线应用在RFID串口通讯中,实现在不需要RS-422/485电缆的情况下,便可实现对座椅型号的识别。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CC-LINK总线的RFID识别装置,包括可编程控制器、CC-LINK总线、RFID控制器、RFID放大器和RFID天线;可编程控制器上安装有串口通讯模块,串口通讯模块通过CC-LINK总线连接RFID控制器;RFID控制器连接RFID放大器;RFID放大器连接RFID天线;配置有串口通讯模块的可编程控制器和RFID控制器分别作为驱动器和接收器挂接在CC-LINK总线上。进一步地,串口通讯模块上设有数据发送端正极SDA、数据发送端负极SDB、数据接收端正极RDA、数据接收端负极RDB、信号地端SG、外框地端FG;RFID控制器上的数据接口包括数据发送端正极SDA、数据发送端负极SDB、数据接收端正极RDA、数据接收端负极RDB、信号地端SG、外框地端FG;串口通讯模块上的数据发送端正极SDA、数据发送端负极SDB分别和RFID控制器上的数据接收端正极RDA、数据接收端负极RDB相连;串口通讯模块上的数据接收端正极RDA、数据接收端负极RDB分别和RFID控制器上的数据发送端正极SDA、数据发送端负极SDB相连;串口通讯模块上的信号地端SG、外框地端FG分别和RFID控制器上的信号地端SG、外框地端FG相连。进一步地,所述CC-LINK总线采用屏蔽双绞线。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较高的性能价格比,系统综合成本大幅度减少。2、电缆、连接附件的大幅度的减少。3、设计、安装、调试、维护费用大幅度的减少。4、系统调试稳定,不会因为人为原因而影响设备的稳定性,也减少了危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CC-LINK总线的RFID识别装置,包括可编程控制器1、CC-LINK总线2、RFID控制器3、RFID放大器4和RFID天线5;可编程控制器1上安装有串口通讯模块101,串口通讯模块101通过CC-LINK总线2连接RFID控制器3;RFID控制器3连接RFID放大器4;RFID放大器4连接RFID天线5;配置有串口通讯模块101的可编程控制器1和RFID控制器3分别作为驱动器和接收器挂接在CC-LINK总线2上;可编程控制器1采用三菱Q系列C24;通常,图1中的可编程控制器1如果采用串口通讯模块101,则必须采用RS-422/485电缆连接RFID控制器3,,购买RS-422/485电缆增加了成本,也使得安装变得繁琐;RS485是双向、半双工通讯协议,允许多个驱动器和接收器挂接在总线上,其中每个驱动器都能脱离总线。该规范满足所有RS485的要求,具有更高的接收器输入阻抗和更宽的共模范围(-7V至+12V)。RS-485总线技术只是规定了接口的电气标准,并没有规定RS-485接口的电缆,插件以及通信协议,只是OSI规范中物理层的一个标准,由于RS-485总线采用差分平衡传输方式,一般使用的电缆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线,使得485+与485-两两双绞,外面采用屏蔽层屏蔽外部电磁干扰,但是在现场实施施工中,有人采用平行线也是可以适用于RS-485总线的电缆,只是抗干扰能力较差,传输距离不远且通信质量不稳定,一般都是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线。而接口定义形式,由于RS-485总线一般都是用到485+,485-以及GND三根线,没有硬性规定接口定义形式,一般市面上多见的接口形式有RJ45接口,工业接线端子接口,DB9串口接线端子以及RJ11电话线接口等。一般而言,采用工业接线端子更为合适,因为如果需要接入终端电阻的话,采用工业接线端子是很好接入的,而且接入屏蔽双绞线也是工业接线端子更加方便。本例中,CC-LINK总线2采用价格非常便宜的屏蔽双绞线,即可满足使用需要。三菱Q系列C24可通过串口通讯用的RS-422/485线路将对方设备和Q系列可编程控制器CPU相连接;通过使用调制解调器/终端适配器,可以利用公共线路(模拟/数字)实现与远程设备间的数据通讯。1)通过对方设备进行的可编程控制器数据的采集/变更。2)通过对方设备进行的可编程控制器的监视和管理。3)符合对方设备的规格的任意格式的数据收发。4)来自于计测设备的计测数据等的采集。5)通过安装了GXDeveloper的个人计算机对可编程控制器CPU进行的操作可编程控制器1与RFID控制器3具体的连接如图2所示和下表一所示;串口通讯模块101上设有数据发送端正极SDA、数据发送端负极SDB、数据接收端正极RDA、数据接收端负极RDB、信号地端SG、外框地端FG;RFID控制器3上的数据接口包括数据发送端正极SDA、数据发送端负极SDB、数据接收端正极RDA、数据接收端负极RDB、信号地端SG、外框地端FG;串口通讯模块101上的数据发送端正极SDA、数据发送端负极SDB分别和RFID控制器3上的数据接收端正极RDA、数据接收端负极RDB相连;串口通讯模块101上的数据接收端正极RDA、数据接收端负极RDB分别和RFID控制器3上的数据发送端正极SDA、数据发送端负极SDB相连;串口通讯模块101上的信号地端SG、外框地端FG分别和RFID控制器3上的信号地端SG、外框地端FG相连。三菱CC-LINK总线是基于RS485通讯协议原理的,和RS485的轮询机制一样,所以CC-LINK电缆完全可以取代RS-422/485电缆,使得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和一般RS485不同的是CC-LINK有备用主站功能;使用备用主站功能时,当主站发生了异常时,备用主站接替作为主站,使网络的数据链接继续进行。而且在备用主站运行过程中,原先的主站如果恢复正常时,则将作为备用主站回到数据链路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运行中主站又发生异常时,则备用主站又将接替作为主站继续进行数据链接。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5/201621204081.html" title="基于CC‑LINK总线的RFID识别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基于CC‑LINK总线的RFID识别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CC‑LINK总线的RFID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编程控制器(1)、CC‑LINK总线(2)、RFID控制器(3)、RFID放大器(4)和RFID天线(5);可编程控制器(1)上安装有串口通讯模块(101),串口通讯模块(101)通过CC‑LINK总线(2)连接RFID控制器(3);RFID控制器(3)连接RFID放大器(4);RFID放大器(4)连接RFID天线(5);配置有串口通讯模块(101)的可编程控制器(1)和RFID控制器(3)分别作为驱动器和接收器挂接在CC‑LINK总线(2)上;串口通讯模块(101)上设有数据发送端正极SDA、数据发送端负极SDB、数据接收端正极RDA、数据接收端负极RDB、信号地端SG、外框地端FG;RFID控制器(3)上的数据接口包括数据发送端正极SDA、数据发送端负极SDB、数据接收端正极RDA、数据接收端负极RDB、信号地端SG、外框地端FG;串口通讯模块(101)上的数据发送端正极SDA、数据发送端负极SDB分别和RFID控制器(3)上的数据接收端正极RDA、数据接收端负极RDB相连;串口通讯模块(101)上的数据接收端正极RDA、数据接收端负极RDB分别和RFID控制器(3)上的数据发送端正极SDA、数据发送端负极SDB相连;串口通讯模块(101)上的信号地端SG、外框地端FG分别和RFID控制器(3)上的信号地端SG、外框地端FG相连;CC‑LINK总线(2)采用屏蔽双绞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CC-LINK总线的RFID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编程控制器(1)、CC-LINK总线(2)、RFID控制器(3)、RFID放大器(4)和RFID天线(5);可编程控制器(1)上安装有串口通讯模块(101),串口通讯模块(101)通过CC-LINK总线(2)连接RFID控制器(3);RFID控制器(3)连接RFID放大器(4);RFID放大器(4)连接RFID天线(5);配置有串口通讯模块(101)的可编程控制器(1)和RFID控制器(3)分别作为驱动器和接收器挂接在CC-LINK总线(2)上;串口通讯模块(101)上设有数据发送端正极SDA、数据发送端负极SDB、数据接收端正极RDA、数据接收端负极R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菲李海燕丁莉丽
申请(专利权)人: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