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性减振结构及连接方法,所述减振结构包括紧固件和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利用所述紧固件将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安装板具有安装孔;所述减振组件包括上弹性减振垫、下弹性减振垫和弹性减振筒,所述上、下弹性减振垫分别设有尺寸相等的通孔,所述弹性减振筒的外径与所述上、下弹性减振垫的通孔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弹性减振筒贯穿所述下安装板的安装孔,所述上、下弹性减振垫分别套设在所述弹性减振筒上,并位于所述下安装板的上、下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造,而且容易装配,在使用时安装方便,减振效果好,且通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减振结构及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减振
,尤其涉及一种弹性减振结构及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ECU(电子控制单元)通常通过ECU支架安装在车辆底盘上,ECU与ECU支架之间设置有减振垫,ECU、减振垫和ECU支架三者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然而,在这种结构中,螺栓拧紧的力度难以控制,力度较小容易产生松动,而力度过大则使橡胶垫变形量过大,减振效果减小,同时使橡胶垫长期处于紧固状态,容易老化断裂。此外,由于螺栓与ECU支架之间是刚性连接,使得上述结构的减振效果较差,无法满足ECU对振动的要求,容易造成ECU的损坏,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拖拉机
,方向机通常刚性安装于方向机支架,方向机支架与变速箱箱体固定连接。因此,变速箱箱体的振动会通过方向机支架传递到方向机上,引起方向盘的振动,影响驾驶员的舒适性。因此,需要一种减振结构将来自变速箱的振动阻隔。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满足减振的需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性减振结构及连接方法,该弹性减振结构的减振效果好,并且安装方便,通用性强。一种弹性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结构包括紧固件和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利用所述紧固件将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安装板具有安装孔;所述减振组件包括上弹性减振垫、下弹性减振垫和弹性减振筒,所述上、下弹性减振垫分别设有尺寸相等的通孔,所述弹性减振筒的外径与所述上、下弹性减振垫的通孔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弹性减振筒贯穿所述下安装板的安装孔,所述上、下弹性减振垫分别套设在所述弹性减振筒上,并位于所述下安装板的上、下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减振结构还包括间管,所述间管设置在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弹性减振筒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上安装板具有连接孔,所述间管设置在所述螺栓与所述弹性减振筒之间,所述螺栓贯穿所述上安装板的连接孔和所述间管,在所述螺栓端部旋入所述螺母,将所述上安装板、所述减振组件以及所述下安装板连接到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减振结构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设在所述螺栓上,所述垫片为两片,分别设在所述螺栓与所述上安装板以及所述螺母与所述下弹性减振垫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减振结构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垫片与所述螺母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减振筒为分体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弹性减振垫沿所述弹性减振筒可滑动。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采用弹性减振结构连接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上弹性减振垫安装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S2、螺栓套入一片垫片后,穿过上安装板的连接孔,并贯穿下安装板的安装孔;S3、在螺栓上套入间管,在间管外侧设置弹性减振筒;S4、将下弹性减振垫放置到下安装板的另一侧,并套在弹性减振筒上;S5、从螺栓的底端套入一片垫片后,旋入螺母,然后拧紧螺母,完成连接。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在垫片与螺母之间放置弹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下安装板夹压于上、下弹性减振垫之间,上、下弹性减振垫紧贴下安装板两侧,当下安装板的厚度不同时,可以将上、下弹性减振垫沿弹性减振筒滑动,改变上、下弹性减振垫之间的夹距,实现与不同厚度的下安装板紧贴,通用性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减振组件由上、下弹性减振垫和弹性减振筒构成,不但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造,而且容易装配。在使用时该弹性减振结构安装方便、减振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弹性减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安装板,2-下安装板,3-上弹性减振垫,4-下弹性减振垫,5-弹性减振筒,6-间管,7-螺栓,8-螺母,9-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文件中的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建立的。附图不同,则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故不能以此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定。本专利技术中,术语“安装”、“相连”、“相接”、“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也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器件内部的联通,也可以是两个元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弹性减振结构,包括紧固件和减振组件,如图1所示,减振组件利用紧固件与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连接在一起,上安装板1具有连接孔,下安装板2具有安装孔,减振组件贯穿下安装板2的安装孔。减振组件包括上弹性减振垫3、下弹性减振垫4和弹性减振筒5,上、下弹性减振垫3、4分别设有尺寸相等的通孔,弹性减振筒5的外径与上、下弹性减振垫3、4的通孔的内径相适配,弹性减振筒5贯穿下安装板2的安装孔,上、下弹性减振垫3、4分别套设于弹性减振筒5,并位于下安装板2的上、下两侧。紧固件为螺栓7和螺母8,螺栓7贯穿上安装板1的连接孔和弹性减振筒5,在螺栓7端部旋入螺母8,将上安装板1、减振组件以及下安装板2连接到一起。螺栓7与弹性减振筒5之间套设间管6,使得当通过螺栓7将各部件固定在一起时,不会因紧固件的预紧力过大而导致减振组件的变形量过大。此外,由于下安装板2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上、下弹性减振垫3、4,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减轻上下方向的振动。螺栓7与上安装板1以及螺母8与下弹性减振垫4之间分别设有套于螺栓7上的垫片9,垫片9与螺母8之间设有弹片,以增强垫片9的弹性。本专利技术的下安装板2夹压于上、下弹性减振垫3、4之间,上、下弹性减振垫3、4紧贴下安装板2两侧,当下安装板2的厚度不同时,可以将上、下弹性减振垫3、4沿弹性减振筒5滑动,改变上、下弹性减振垫3、4之间的夹距,实现与不同厚度的下安装板2紧贴,通用性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减振组件由上、下弹性减振垫3、4和弹性减振筒5构成,容易装配。另外,如弹性减振筒5为分体设置,可再次提高该弹性减振结构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例如减振筒为独立结构,其内外侧与其它部件为装配的可拆卸结构,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等机械大类需要连接件减振降噪及提升乘员舒适性的地方,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推广。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可以为任意两个彼此之间需要减振的部件,例如,上安装板1可以为ECU或与该ECU连接的ECU安装座,而下安装板2可以为用于连接在车架纵梁上的ECU支架。通过在ECU或与该ECU连接的ECU安装座和ECU支架之间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减振结构,可减少对ECU的振动,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又例如,上安装板1可以连接拖拉机的方向机,下安装板2可以连接于变速箱箱体的支架上,该弹性减振结构可以阻隔衰减由变速箱箱体传至方向机的振动,提高驾驶员驾驶的舒适度。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减振结构进行连接,可采用如下连接过程:1、将上弹性减振垫3安装到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之间;2、螺栓7套入一片垫片9后穿过上安装板1的连接孔,并贯穿下安装板2的安装孔;3、在螺栓7上套入间管6,在间管6外侧设置弹性减振筒5;4、将下弹性减振垫4放置到下安装板2的另一侧,并套在弹性减振筒5上;5、从螺栓7的底端套入一片垫片9后,旋入螺母8,然后拧紧螺母8,完成连接。在垫片9与螺母8之间还可放置弹片,增强垫片9的弹性。上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性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结构包括紧固件和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利用所述紧固件将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安装板(2)具有安装孔;所述减振组件包括上弹性减振垫(3)、下弹性减振垫(4)和弹性减振筒(5),所述上、下弹性减振垫(3、4)分别设有尺寸相等的通孔,所述弹性减振筒(5)的外径与所述上、下弹性减振垫(3、4)的通孔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弹性减振筒(5)贯穿所述下安装板(2)的安装孔,所述上、下弹性减振垫(3、4)分别套设在所述弹性减振筒(5)上,并位于所述下安装板(2)的上、下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结构包括紧固件和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利用所述紧固件将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安装板(2)具有安装孔;所述减振组件包括上弹性减振垫(3)、下弹性减振垫(4)和弹性减振筒(5),所述上、下弹性减振垫(3、4)分别设有尺寸相等的通孔,所述弹性减振筒(5)的外径与所述上、下弹性减振垫(3、4)的通孔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弹性减振筒(5)贯穿所述下安装板(2)的安装孔,所述上、下弹性减振垫(3、4)分别套设在所述弹性减振筒(5)上,并位于所述下安装板(2)的上、下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结构还包括间管(6),所述间管(6)设置在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弹性减振筒(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7)和螺母(8),所述上安装板(1)具有连接孔,所述间管(6)设置在所述螺栓(7)与所述弹性减振筒(5)之间,所述螺栓(7)贯穿所述上安装板(1)的连接孔和所述间管(6),在所述螺栓(7)端部旋入所述螺母(8),将所述上安装板(1)、所述减振组件以及所述下安装板(2)连接到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振结构还包括垫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红生,熊伟军,刘乐平,陈聪,甘博,吴建友,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湖大艾盛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