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绳与弹簧协同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5976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22:36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拉绳与弹簧协同控制系统,包括调节体、调节板、旋转轴、控制体、拉伸轴、拉伸杆、离心腔、离心块、弹簧、拉绳、滑轮、键销、滚珠、旋转体、拉伸体,调节板布置在调节体内,控制体为双层柱状结构,离心腔布置在控制体的上侧腔体内并与旋转轴固结在一起,离心块阵列式布置在离心腔内,旋转体通过键销布置在旋转轴上,拉伸体布置在控制体的下侧腔体内,拉绳的一端与离心块相连接,拉绳的另一端绕过滑轮后与旋转体相连接。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移动板上移,涡轮放气较多;当发动机转速较板时,移动体下移,涡轮放气较小。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废气旁通系统的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绳与弹簧协同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机械设计
的拉绳与弹簧协同控制系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增压发动机废气旁通系统的拉绳与弹簧协同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是一种利用内燃机运作所产生的废气驱动空气压缩机的技术。涡轮增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更有劲。一台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后,其最大功率与未装增压器的时候相比可以增加40%甚至更高。这样也就意味着同样一台的发动机在经过增压之后能够输出更大的功率。就拿我们最常见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经过增压之后,动力可以达到2.4L发动机的水平,但是耗油量却并不比1.8L发动机高多少,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就是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不过在经过了增压之后,发动机在工作时的压力和温度都大大升高,因此发动机寿命会比同样排量没有经过增压的发动机要短,而且机械性能、润滑性能都会受到影响,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涡轮增压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想要为发动机的燃烧提供足够空气,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较好,涡轮增压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现有的涡轮增压系统都不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拉绳与弹簧协同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绳与弹簧协同控制系统,包括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发动机(4)、排气管(5)、涡轮(6)、催化包(7),发动机(4)的进排气道分别与进气管(1)、排气管(5)相连通,空滤(2)、压气机(3)依次连接在进气管(1)上,涡轮(6)、催化包(7)依次连接在排气管(5)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气管(8)、调节体(9)、调节板(10)、旋转轴(11)、控制体(12)、拉伸轴(13)、拉伸杆(14)、离心腔(15)、离心块(16)、第一弹簧(17)、拉绳(18)、滑轮(19)、键销(20)、滚珠(21)、旋转体(22)、拉伸体(23)、第二弹簧(24),放气管(8)的一端与发动机(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绳与弹簧协同控制系统,包括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发动机(4)、排气管(5)、涡轮(6)、催化包(7),发动机(4)的进排气道分别与进气管(1)、排气管(5)相连通,空滤(2)、压气机(3)依次连接在进气管(1)上,涡轮(6)、催化包(7)依次连接在排气管(5)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气管(8)、调节体(9)、调节板(10)、旋转轴(11)、控制体(12)、拉伸轴(13)、拉伸杆(14)、离心腔(15)、离心块(16)、第一弹簧(17)、拉绳(18)、滑轮(19)、键销(20)、滚珠(21)、旋转体(22)、拉伸体(23)、第二弹簧(24),放气管(8)的一端与发动机(4)、涡轮(6)之间的排气管(5)相连通,放气管(8)的另一端与涡轮(6)、催化包(7)之间的排气管(5)相连通,放气管(8)的中间部位与调节体(9)相连通,调节板(10)布置在调节体(9)内,控制体(12)为双层柱状结构,旋转轴(11)的一端通过链条与发动机(4)的曲轴相连接,旋转轴(11)的另一端穿过控制体(12)的上壁面后镶嵌在它的下壁面,离心腔(15)布置在控制体(12)的上侧腔体内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江李道军李文雅李伟莉赵彦文罗军崔小毛王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