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5635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箱,其包括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该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均依次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第一侧边、第三侧边平行相对形成连接侧边,第二侧边、第四侧边相对形成两个端部侧边;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分别位于底部箱体的上方,且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分别靠近底部箱体的两个端部侧边;第一侧箱体的连接侧边分别通过两个活动臂与底部箱体的连接侧边活动连接;第二侧箱体的连接侧边分别通过两个活动臂与底部箱体的连接侧边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收纳效果好,折叠时占用空间小,且使用非常方便。

Folding box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lding box,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side of the box body, second sides of the box body, the box body, the bottom side of the box body, the first second are in the side of the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ide, a second side, third side and the four side, the first side and the third side parallel connection form side, second side, fourth side relative to form two end part side; above the first side of the box body and the second side box were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ox, the two side and the second side of the tank body, the side box near the bottom edge of the box body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side of the first side of the box body side respectively by two the movable arm and the bottom box is connected movably connected to the side edge; second side edges of the connecting box respectively through two movable arm and the bottom box is connected movably connected to the side edg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storage effect, small occupation space during the folding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箱
本技术属于箱体领域,具体涉及折叠箱。
技术介绍
箱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均是非常的常用,其作用是用于放置物件并达到收纳的效果。而折叠箱由于其收纳效果好,在折叠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小,备受人们的喜爱,要实现折叠箱尽可能的收纳更多的物件、并且在折叠状态下占用更小的空间,仍是一对矛盾,通常情况下,折叠箱打开或折叠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箱,本技术收纳效果好,折叠时占用空间小,且使用非常方便。其技术方案如下:折叠箱,包括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该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均依次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第一侧边、第三侧边平行相对形成连接侧边,第二侧边、第四侧边相对形成两个端部侧边;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分别位于底部箱体的上方,且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分别靠近底部箱体的两个端部侧边;第一侧箱体的连接侧边分别通过两个活动臂与底部箱体的连接侧边活动连接;第二侧箱体的连接侧边分别通过两个活动臂与底部箱体的连接侧边活动连接。所述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均为长方形,且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的宽度相等,底部箱体的长度为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的长度之和。还包括有两个上盖,在最上方的所述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上均有导向槽,两个所述上盖分别位于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的口部,且两个所述上盖分别通过导向槽与所述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滑动连接。所述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至少其中之一具有至少两个内盒,或者,所述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内隔板。所述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侧箱体呈上下方向叠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箱体的连接侧边分别通过两个活动臂活动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侧箱体呈上下方向叠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侧箱体的连接侧边分别通过两个活动臂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均为两个,所述活动臂至少包括长臂、第一短臂、第二短臂,长臂具有两个端部铰接点及位于两个端部铰接点之间的中部铰接点,第一短臂及第二短臂均具有两个端部铰接点;上方的第一侧箱体的连接侧边、中部的第一侧箱体的连接侧边之间通过第一短臂两个端部铰接点活动连接,以及长臂的端部铰接点、中部铰接点活动连接;中部的第一侧箱体的连接侧边、底部箱体的连接侧边之间通过第一短臂两个端部铰接点活动连接,以及长臂的端部铰接点、中部铰接点活动连接;上方的第二侧箱体的连接侧边、中部的第二侧箱体的连接侧边之间通过第一短臂两个端部铰接点活动连接,以及长臂的端部铰接点、中部铰接点活动连接;中部的第二侧箱体的连接侧边、底部箱体的连接侧边之间通过第一短臂两个端部铰接点活动连接,以及长臂的端部铰接点、中部铰接点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短臂、第二短臂分别位于所述长臂的两侧。所述长臂的两个端部铰接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短臂的两个端部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的两倍;所述长臂的中部铰接点位于其两个端部铰接点连线的中点上。所述第一侧部箱体与第二侧部箱体相互靠拢并接触时,所述第一侧部箱体、第二侧部箱体外侧的端部侧边分别与所述底部箱体的端部侧边相重合;所述第一侧部箱体与第二侧部箱体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侧部箱体、第二侧部箱体内侧的端部侧边分别与所述底部箱体的端部侧边靠近。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用于对名称的区分。由于产品的加工均具有误差,前述“相等”并不是绝对的相等,需要考虑加工误差,此处也包括近似相等的含义;前述“…之和”也是同样的道理。前述的“长臂、短臂”不代表具体的长度,而是代表活动臂的相对长度而已。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该折叠箱包括第一侧箱体及第二侧箱体,在活动臂的作用下,第一侧箱体及第二侧箱体均可以相对于底部箱体分别向两侧展开,可以用于取放物件,当第一侧箱体及第二侧箱体同时打开时,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相对于底部箱体分别向两个相反侧移开,整个折叠箱的重心仍然位于底部箱体的位置,整个折叠箱不易发生翻转;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通过活动臂与底部箱体进行活动连接,在打开状态下,箱体遮挡更少,可以方便的取放物件,使用非常方便。2、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的宽度相等,底部箱体的长度为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的长度之和。在折叠状态下,可以使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完全叠置于底部箱体的两侧,折叠效果更好。3、两个上盖分别通过导向槽与所述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滑动连接,两个上盖均可以沿导向槽向侧部移动,从而将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打开或关闭。4、所述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至少其中之一具有至少两个内盒,或者,所述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内隔板;可以将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或第二侧箱体的内部分隔为多个隔腔,以利于放置不同的物件。5、所述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均为至少两个,各个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按上下方向叠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的数量,数量越多,放置的物件越多。6、所述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均为两个,两个第一侧箱体、两个第二侧箱体与底部箱体之间通过长臂、第一短臂、第二短臂进行活动连接,相邻的两个箱体之间采用短臂活动连接,可以减少各部件之间的干涉,提高其灵活性,而其中长臂同时上下贯穿几个箱体,在打开或折叠时,可以保持几个箱体的移动方向一致;并且在打开或折叠时,几个箱体之间能够实现联动,使用更方便。7、由于长臂的活动幅度更大,在考虑几个箱体联动的同时,还需要避免长臂对其他部件的干涉,所以将第一短臂、第二短臂分别设置于所述长臂的两侧,可以减少长臂对其他部件的干涉或遮挡。8、所述长臂的中部铰接点位于其两个端部铰接点连线的中点上,可以使各个箱体在高度方向的距离基本保持一致;并且,在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移动时,能沿水平方向移动,减少其在移动过程中的翻转与歪斜。9、所述第一侧部箱体与第二侧部箱体相互靠拢并接触时,所述第一侧部箱体、第二侧部箱体外侧的端部侧边分别与所述底部箱体的端部侧边相重合;即,在折叠状态下,整个折叠箱达到完美的折叠状态,使整个箱体呈长方体形状;所述第一侧部箱体与第二侧部箱体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侧部箱体、第二侧部箱体内侧的端部侧边分别与所述底部箱体的端部侧边靠近,可以使底部箱体能够更充分的打开,以方便物件的取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折叠箱在折叠状态时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折叠箱在折叠状态时的斜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折叠箱在打开状态时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折叠箱在打开状态时的斜视图;图5是第一侧箱体或第二侧箱体的结构图;图6是长臂的结构图;图7是第一短臂或第二短臂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0、底部箱体,20、第一侧箱体,30、第二侧箱体,40、活动臂,41、第一短臂,42、长臂,43、第二短臂,44、端部铰接点,45、中部铰接点,51、连接侧边,52、端部侧边,53、上盖,54、导向槽,55、内隔板,56、拉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折叠箱,包括底部箱体10、第一侧箱体20、第二侧箱体30,其实施例中,第一侧箱体20、第二侧箱体30的结构相同;该底部箱体10、第一侧箱体20、第二侧箱体30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折叠箱

【技术保护点】
折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该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均依次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第一侧边、第三侧边平行相对形成连接侧边,第二侧边、第四侧边相对形成两个端部侧边;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分别位于底部箱体的上方,且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分别靠近底部箱体的两个端部侧边;第一侧箱体的连接侧边分别通过两个活动臂与底部箱体的连接侧边活动连接;第二侧箱体的连接侧边分别通过两个活动臂与底部箱体的连接侧边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折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该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均依次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第一侧边、第三侧边平行相对形成连接侧边,第二侧边、第四侧边相对形成两个端部侧边;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分别位于底部箱体的上方,且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分别靠近底部箱体的两个端部侧边;第一侧箱体的连接侧边分别通过两个活动臂与底部箱体的连接侧边活动连接;第二侧箱体的连接侧边分别通过两个活动臂与底部箱体的连接侧边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均为长方形,且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的宽度相等,底部箱体的长度为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的长度之和。3.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两个上盖,在最上方的所述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上均有导向槽,两个所述上盖分别位于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的口部,且两个所述上盖分别通过导向槽与所述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滑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至少其中之一具有至少两个内盒,或者,所述底部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内隔板。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侧箱体呈上下方向叠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箱体的连接侧边分别通过两个活动臂活动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侧箱体呈上下方向叠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侧箱体的连接侧边分别通过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少健马乐姜思羽黄楚然李大森杨剑马云超祝秀芬陈桥芳翟伟良江国福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