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振显专利>正文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539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0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包括前车轮、后车轮、车身主体、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车轮的轮轴相连接的转动支架,车身主体上设有定位平台,转动支架靠近前车轮一侧设有上铰接点和下铰接点,转动支架的下铰接点与对应一侧的车身主体的后侧下部相铰接,一U形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一转接板固接,转接板转动连接在车身主体的左右两侧上,U形转动杆上设有左右两个后压轮,在转动支架的上铰接点与转接板之间连接有驱动杆件,两个转接板上还分别设有前压轮,车身主体后侧的下边缘转动连接有后挡板,在后挡板与转接板之间设有拉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残疾驾驶人可坐在轮椅上手动独立完成上下车并使轮椅可靠定位,以方便残疾人独自驾车出行。

Special motor vehicle for disabled pers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tor vehicle comprises a rotary bracket disabled only, a front wheel, a rear wheel, the main body of the car, and the rear wheels at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s connected to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platform, close to the side of the front wheel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bracket on the hinge point and the lower hinge point, the rear lower rotating bracket under the hinge contac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ide main body is hinged, a U shape at both ends of the rota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adapter plate, adapter plate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main body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U shaped rota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two or so after the pressure wheel between the rotating bracket on the hinge joints and connected with the adapter plate drive rod, two adapter plat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front wheel, rear side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lower edge is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tailgate, between the rear baffle and the adapt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ull rod. The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is simple, the disabled driver can sit in a wheelchair and manually complete the stop and ride, and the wheelchair can be reliably positioned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disabled to drive al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合于坐轮椅的残疾人驾驶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下肢不健全的残疾人通常都是依靠轮椅行动的,轮椅一般包括椅身、设置在椅身左右两侧的大车轮、设置在大车轮外侧的驱动轮圈、设置在椅身前侧的左右两个小车轮,坐在轮椅的椅身上的残疾人可通过双手转动驱动轮圈,带动大车轮转动,从而实现轮椅的移动,并通过控制左右大车轮的转速控制轮椅的方向。轮椅随人可解决残疾人的基本行动问题,但是其速度慢,特别是,残疾人需要消耗较大的体力,因此,不适合较长距离的出行。为此,人们在手动的轮椅上设置蓄电池和相应的电机,将手动轮椅制成电动轮椅,从而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的出行,有利于增加残疾人的行动范围。但是,电动的轮椅毕竟不是机动车,其行驶里程有限,行驶速度较慢,因而使残疾人还是无法具有较大的出行范围。现在,随着国家交通法规和相应政策的调整,残疾人已经可以申请驾照并驾驶适合于残疾人使用的专用小型客车了。由于适合残疾人驾驶的客车的销量有限,因此,目前基本上是通过将普通的自动挡小轿车或面包车之类的小型客车进行改装,以便使残疾人驾驶者可通过手动控制刹车、油门等机构。但是,残疾人在使用这类机动车时仍然存在如下缺陷:上下车困难,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残疾人难以独立地上下车一通过自己驾车出行,并且及时勉强上车进入驾驶位后,也很难再将轮椅放入车内,从而使驾驶者在到达目的地后无法用轮椅走动。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了一种“装在专用车上的轮椅定位台”,其公告号为CN101953736B,该专利技术包括机械升降装置和台架,台架通过滑轮和导轨水平活动连接在车体上,机械升降装置装在台架上,轮椅活动连接在机械升降装置上,并通过机械升降装置和台架定位在驾驶员位置的下方或台架饺接在机械升降装置上,机械升降装置装在车体上,轮椅活动连接在台架上并通过台架和机载升降装置定位在驾驶员位置的下方。当乘坐轮椅的驾驶人需要进入驾驶位置时,需先将轮椅移动到车体旁侧,然后使台架横向移出车体,机械升降装置则使乘坐有驾驶人的轮椅上升至台架位置,然后台架横向移动复位,使驾驶人连通轮椅一起进入车体的驾驶位置,以便于残疾人独立上下车。然而该专利技术需要有复杂的机械升降装置以及台架、滑轨机构,并且还需要配置相应的电动或者液压、气动装置,因此价格昂贵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残疾人专用机动车或者用于残疾人机动车的轮椅升降定位装置所存在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利于推广使用等问题,提供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其结构简单,并且残疾驾驶人可坐在轮椅上手动独立完成上下车并使轮椅可靠定位,以方便残疾人独自驾车出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包括车身、设置在车身前部中间位置的前车轮、设置在车身后部左右两侧的后车轮,前车轮的轮轴上设有可控制前车轮转向的前叉,所述车身包括与前叉相连接的车身主体、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车轮的轮轴相连接的左右两个转动支架,所述车身主体上设有一个用于定位轮椅的定位平台以及可使定位平台上的轮椅定位的定位机构,车身主体的后侧设有轮椅入口,转动支架靠近前车轮一侧设有上铰接点和下铰接点,转动支架的下铰接点与对应一侧的车身主体的后侧下部相铰接,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个U形转动杆,U形转动杆前侧的两端分别与一转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转接板转动连接在车身主体上部的左右两侧上,U形转动杆上设有左右两个后压轮,在转动支架的上铰接点与转接板之间连接有具有缓冲作用的驱动杆件,两个转接板上还分别设有前压轮,车身主体后侧的轮椅入口下边缘转动连接有后挡板,在后挡板与转接板之间设有拉杆,当U形转动杆向上翻转时,转接板转动,驱动杆件拉动转动支架向前转动,从而使铰接在下铰接点上的车身主体的后侧向下转动而靠近地面,拉杆则推动后挡板向下翻转并搭接在地面上。本专利技术的可采用电池驱动的电动车,以方便残疾人的驾驶,并有利于确保驾驶的安全性。当残疾人需要出行时,可先乘坐轮椅移动至车身的旁侧,然后将U形转动支杆向上转动90度左右至进出状态,此时车身主体后侧的轮椅入口处于打开状态,而转接板则跟随U形转动支杆一起转动,并通过驱动杆件向前拉动转动支架,使转动支架的下铰接点向下转动,这样,与下铰接点铰接的车身主体后侧向下转动而降低高度,此时的车身主体上的定位平台后侧呈向下倾斜状;与此同时,转接板通过拉杆推动后挡板向后侧翻转并倾斜地搭接在地面上,从而使地面与车身的定位平台之间形成一个顺滑的过渡,此时驾驶者即可乘坐轮椅通过后挡板方便地进入到车身的定位平台上。然后驾驶者可手动向下翻转U形转动支杆,此时前压轮、后压轮分别向下转动压住轮椅大车轮的前后两侧,从而使轮椅在定位平台上可靠定位。与此同时,U形转动支杆通过转接板使驱动杆件向后推动转动支架,转动支架的下铰接点向上转动,这样,与下铰接点铰接的车身主体后侧向上转动而恢复原来的高度,此时车身主体上的定位平台恢复水平状态,既有利于轮椅的定位,同时可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过低的车身与地面的障碍物发生碰撞刮擦。另外,转接板通过拉杆拉动后挡板向前侧翻转并封堵车身的轮椅入口,此时驾驶者即可坐在轮椅上安全地驾驶车辆。特别是,U形转动支杆在转动时可形成一个杠杆效应,从而使驾驶者可轻松地将车身主体连同轮椅和自身一起向上抬起。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简单地机械杠杆结构使定位平台在驾驶者进出车身时可同步地降低和抬高,从而极大地方便驾驶者乘坐轮椅进入到车身的定位平台上,同时确保车辆的正常行驶,并且轮椅的定位和定位平台的升降同步实现,便于驾驶者的操作。而具有缓冲作用的驱动杆件可有效地缓解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提高驾驶的舒适性。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杆件通过避震器与转接板相连接。本专利技术中的前车轮和后车轮是通过相互铰接的车身主体以及转动支架连接在一起的,因此,当车辆在行驶时,车身主体受到轮椅以及驾驶者的重力作用而具有向下倾斜转动的趋势,此时连接在车身主体上的转接板与转动支架的上铰接点之间的驱动杆件既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车身主体向下倾斜转动。而在驱动杆件上设置避震器,使驱动杆件具有弹性伸缩的缓冲作用,从而可有效地缓解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提高驾驶的舒适性。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支架为竖直设置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后侧的顶角与对应一侧的后车轮的轮轴相连接,上铰接点设置在转动支架上靠近前车轮一侧的上顶角处,下铰接点设置在转动支架上靠近前车轮一侧的下顶角处。三角形的转动支架具有极高的强度、刚性和结构稳定性,既有利于简化结构,同时可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作为优选,所述U形转动杆包括左右两侧可伸缩的直杆和连接在左右两侧直杆的端部之间的横杆,所述后压轮设置在对应一侧的直杆上,所述后挡板上设有定位卡勾,当直杆的长度缩短时,所述横杆进入定位卡勾内。当我们缩短直杆的长度时,即可调整后压轮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以便使前、后压轮能可靠地压紧轮椅的大车轮,确保驾驶者在行车过程中能可靠地定位在车身的定位平台上。与此同时,横杆进入定位卡勾内使U形转动杆可靠定位,避免U形转动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自动向上翻转。作为优选,所述直杆包括前直杆、后直杆以及同轴地连接在前、后直杆之间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前、后直杆螺纹连接,并且调节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调节杆的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包括车身、设置在车身前部中间位置的前车轮、设置在车身后部左右两侧的后车轮,前车轮的轮轴上设有可控制前车轮转向的前叉,其特征是,所述车身包括与前叉相连接的车身主体、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车轮的轮轴相连接的左右两个转动支架,所述车身主体上设有一个用于定位轮椅的定位平台以及可使定位平台上的轮椅定位的定位机构,车身主体的后侧设有轮椅入口,转动支架靠近前车轮一侧设有上铰接点和下铰接点,转动支架的下铰接点与对应一侧的车身主体的后侧下部相铰接,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个U形转动杆,U形转动杆前侧的两端分别与一转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转接板转动连接在车身主体上部的左右两侧上,U形转动杆上设有左右两个后压轮,在转动支架的上铰接点与转接板之间连接有具有缓冲作用的驱动杆件,两个转接板上还分别设有前压轮,车身主体后侧的轮椅入口下边缘转动连接有后挡板,在后挡板与转接板之间设有拉杆,当U形转动杆向上翻转时,转接板转动,驱动杆件拉动转动支架向前转动,从而使铰接在下铰接点上的车身主体的后侧向下转动而靠近地面,拉杆则推动后挡板向下翻转并搭接在地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包括车身、设置在车身前部中间位置的前车轮、设置在车身后部左右两侧的后车轮,前车轮的轮轴上设有可控制前车轮转向的前叉,其特征是,所述车身包括与前叉相连接的车身主体、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车轮的轮轴相连接的左右两个转动支架,所述车身主体上设有一个用于定位轮椅的定位平台以及可使定位平台上的轮椅定位的定位机构,车身主体的后侧设有轮椅入口,转动支架靠近前车轮一侧设有上铰接点和下铰接点,转动支架的下铰接点与对应一侧的车身主体的后侧下部相铰接,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个U形转动杆,U形转动杆前侧的两端分别与一转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转接板转动连接在车身主体上部的左右两侧上,U形转动杆上设有左右两个后压轮,在转动支架的上铰接点与转接板之间连接有具有缓冲作用的驱动杆件,两个转接板上还分别设有前压轮,车身主体后侧的轮椅入口下边缘转动连接有后挡板,在后挡板与转接板之间设有拉杆,当U形转动杆向上翻转时,转接板转动,驱动杆件拉动转动支架向前转动,从而使铰接在下铰接点上的车身主体的后侧向下转动而靠近地面,拉杆则推动后挡板向下翻转并搭接在地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杆件通过避震器与转接板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支架为竖直设置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后侧的顶角与对应一侧的后车轮的轮轴相连接,上铰接点设置在转动支架上靠近前车轮一侧的上顶角处,下铰接点设置在转动支架上靠近前车轮一侧的下顶角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显张树志
申请(专利权)人:何振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