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弧形玻璃外侧壁的清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523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应用于弧形玻璃外侧壁的清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曲面玻璃放置在弧形槽内移动至弧形孔处,在曲面玻璃通过弧形孔进入吸附腔体后,由吸附软管中通入清洗剂,待清洗烘干程序结束后,曲面玻璃再由吸附腔体后端传送出,以方便曲面玻璃在进行超声喷雾前上表面的清理;吸附腔体的顶端安装有吸附软管,在吸附腔体的前后两端开设有弧形孔,在弧形孔的下端固定有弧形槽,在吸附腔体上开有凹槽,在凹槽的上端铰接设置有挡板。工作时,曲面玻璃的上下两端面各局部均置于吸附腔体内的功能区域,在吸附腔体前端的内壁上以及后端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挡板可将吸附腔体封闭,在保证曲面玻璃正常通过的同时,减小玻璃脱模的现象发生。

Method for cleaning outside wall of arc gla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leaning method applied to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curved glas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curved glass placed in the arc groove is moved to the curved hole in the curved glass through the arc hole into the cavity after adsorption, adsorption by the hose into the cleaning agent for cleaning and drying procedures after the curved glass by adsorption chamber send back, for the convenience of the curved glass surface in ultrasonic spray before the cleaning cavity is installed on the top; adsorption adsorption hose, at both ends of the arc cav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adsorption of open hole, the lower end of the arc hole is fixed with the arc groove in the adsorption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hinge baffle. When working on the functional area of curved glass two are placed in the face of the local adsorption cavity, the inner wall of the cavity in the front and rear of the adsorption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baffle can be adsorbed in the cavity, to ensure the normal through the glass surface at the same time, Jian Xiaobo glass stripping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弧形玻璃外侧壁的清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生产领域,具体是指应用于弧形玻璃外侧壁的清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在镀膜玻璃的生产中,为了得到更高在质量的镀膜玻璃产品,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即在镀膜前清洗玻璃和吹干清洗后的玻璃表面的水分,可保证膜层较高的牢固度和镀膜玻璃质量。在实际生产中,时常发现,镀膜后的玻璃会出现较多的针孔,有时会大面积的出现,严重时还出现细线道脱膜形状及大面积的脱膜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弧形玻璃外侧壁的清理方法,方便曲面玻璃在进行超声喷雾前上表面的清理,提高超声喷雾的效率,减少镀膜玻璃脱膜现象的出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应用于弧形玻璃外侧壁的清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曲面玻璃放置在弧形槽内移动至弧形孔处,在曲面玻璃通过弧形孔进入吸附腔体后,由吸附软管中通入清洗剂或是烘干剂,待清洗烘干程序结束后,曲面玻璃再由吸附腔体后端传送出,以方便曲面玻璃在进行超声喷雾前上表面的清理;其中,吸附腔体的顶端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吸附软管,在所述吸附腔体的前后两端开设有用于曲面玻璃通过的弧形孔,在所述弧形孔的下端弧顶处固定有弧形槽,且弧形槽贯穿整个吸附腔体,在所述吸附腔体的前端内壁以及其后端外壁上开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上端铰接设置有挡板。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在曲面玻璃进入吸附腔体的瞬间,其侧端与位于吸附腔体前端内壁上的挡板接触,人工推动曲面玻璃继续移动直至完全进入吸附腔体内,而弧形槽贯穿整个吸附腔体,曲面玻璃置于弧形槽内无论是对其进行清理或是烘干,曲面玻璃的上下两端面各局部均置于吸附腔体内的功能区域,保证清理和烘干效率,并且在吸附腔体前端的内壁上以及吸附腔体后端的外壁上开设的凹槽,以及在凹槽上端铰接设置的挡板可将吸附腔体封闭,在保证曲面玻璃正常通过的同时,提高清理以及烘干的效率,减小玻璃脱模的现象发生。所述挡板的底端上安装有与弧形槽内壁相配合的凸起。挡板的底端安装的凸起可将弧形槽的槽口完全封闭,进一步提高吸附腔体内部曲面玻璃的清理效率,避免过多清理剂以及烘干剂的浪费,减小清理成本。所述弧形孔的宽度为曲面玻璃厚度的2倍。作为优选,将弧形孔的宽度设置为一般曲面玻璃厚度的2倍,可有效避免曲面玻璃在传送移动过程中发生位移后与弧形孔的孔壁发生碰撞而受损,同时能够满足一般厚度的多种类型的曲面玻璃,大大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适用性。所述弧形槽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40°~175°。作为优选,弧形槽所对应的圆心角设置在140°~175°范围内,使得曲面玻璃在吸附腔体内清理烘干时,降低曲面玻璃的上下两侧差异性,避免曲面玻璃的底面清理不彻底。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曲面玻璃进入吸附腔体的瞬间,其侧端与位于吸附腔体前端内壁上的挡板接触,人工推动曲面玻璃继续移动直至完全进入吸附腔体内,而弧形槽贯穿整个吸附腔体,曲面玻璃置于弧形槽内无论是对其进行清理或是烘干,曲面玻璃的上下两端面各局部均置于吸附腔体内的功能区域,保证清理和烘干效率,并且在吸附腔体前端的内壁上以及吸附腔体后端的外壁上开设的凹槽,以及在凹槽上端铰接设置的挡板可将吸附腔体封闭,在保证曲面玻璃正常通过的同时,提高清理以及烘干的效率,减小玻璃脱模的现象发生;2、本专利技术将弧形孔的宽度设置为一般曲面玻璃厚度的2倍,可有效避免曲面玻璃在传送移动过程中发生位移后与弧形孔的孔壁发生碰撞而受损,同时能够满足一般厚度的多种类型的曲面玻璃,大大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适用性;3、本专利技术弧形槽所对应的圆心角设置在140°~175°范围内,使得曲面玻璃在吸附腔体内清理烘干时,降低曲面玻璃的上下两侧差异性,避免曲面玻璃的底面清理不彻底。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挡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吸附腔体、2-吸附软管、3-弧形孔、4-传送架、5-弧形槽、6-凹槽、7-挡板、8-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曲面玻璃放置在弧形槽内移动至弧形孔处,在曲面玻璃通过弧形孔进入吸附腔体后,由吸附软管中通入清洗剂或是烘干剂,待清洗烘干程序结束后,曲面玻璃再由吸附腔体后端传送出,以方便曲面玻璃在进行超声喷雾前上表面的清理;其中,吸附腔体1的顶端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吸附软管2,在所述吸附腔体1的前后两端开设有用于曲面玻璃通过的弧形孔3,在所述弧形孔3的下端弧顶处固定有弧形槽5,且弧形槽5贯穿整个吸附腔体1,在所述吸附腔体1的前端内壁以及其后端外壁上开有凹槽6,在所述凹槽6的上端铰接设置有挡板7;所述挡板7的底端上安装有与弧形槽5内壁相配合的凸起8。在工作时,曲面玻璃放置在弧形槽5内移动至弧形孔3处,在曲面玻璃通过弧形孔3进入吸附腔体1后,由吸附软管2中通入清洗剂或是烘干剂,待清洗烘干程序结束后,曲面玻璃再由吸附腔体1后端传送出,以方便曲面玻璃在进行超声喷雾前上表面的清理,提高超声喷雾的效率,减少镀膜玻璃脱膜现象的出现;在曲面玻璃进入吸附腔体1的瞬间,其侧端与位于吸附腔体1前端内壁上的挡板7接触,人工推动曲面玻璃继续移动直至完全进入吸附腔体1内,而弧形槽5贯穿整个吸附腔体1,曲面玻璃置于弧形槽5内无论是对其进行清理或是烘干,曲面玻璃的上下两端面各局部均置于吸附腔体1内的功能区域,保证清理和烘干效率,并且在吸附腔体1前端的内壁上以及吸附腔体1后端的外壁上开设的凹槽6,以及在凹槽6上端铰接设置的挡板7可将吸附腔体1封闭,在保证曲面玻璃正常通过的同时,提高清理以及烘干的效率,减小玻璃脱模的现象发生;挡板7的底端安装的凸起8可将弧形槽5的槽口完全封闭,进一步提高吸附腔体1内部曲面玻璃的清理效率,避免过多清理剂以及烘干剂的浪费,减小清理成本。作为优选,将弧形孔3的宽度设置为一般曲面玻璃厚度的2倍,可有效避免曲面玻璃在传送移动过程中发生位移后与弧形孔3的孔壁发生碰撞而受损,同时能够满足一般厚度的多种类型的曲面玻璃,大大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适用性。作为优选,弧形槽5所对应的圆心角设置在140°~175°范围内,使得曲面玻璃在吸附腔体1内清理烘干时,降低曲面玻璃的上下两侧差异性,避免曲面玻璃的底面清理不彻底。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应用于弧形玻璃外侧壁的清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应用于弧形玻璃外侧壁的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曲面玻璃放置在弧形槽(5)内移动至弧形孔(3)处,在曲面玻璃通过弧形孔(3)进入吸附腔体(1)后,由吸附软管(2)中通入清洗剂或是烘干剂,待清洗烘干程序结束后,曲面玻璃再由吸附腔体(1)后端传送出,以方便曲面玻璃在进行超声喷雾前上表面的清理;其中,吸附腔体(1)的顶端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吸附软管(2),在所述吸附腔体(1)的前后两端开设有用于曲面玻璃通过的弧形孔(3),在所述弧形孔(3)的下端弧顶处固定有弧形槽(5),且弧形槽(5)贯穿整个吸附腔体(1),在所述吸附腔体(1)的前端内壁以及其后端外壁上开有凹槽(6),在所述凹槽(6)的上端铰接设置有挡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弧形玻璃外侧壁的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曲面玻璃放置在弧形槽(5)内移动至弧形孔(3)处,在曲面玻璃通过弧形孔(3)进入吸附腔体(1)后,由吸附软管(2)中通入清洗剂或是烘干剂,待清洗烘干程序结束后,曲面玻璃再由吸附腔体(1)后端传送出,以方便曲面玻璃在进行超声喷雾前上表面的清理;其中,吸附腔体(1)的顶端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吸附软管(2),在所述吸附腔体(1)的前后两端开设有用于曲面玻璃通过的弧形孔(3),在所述弧形孔(3)的下端弧顶处固定有弧形槽(5),且弧形槽(5)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光武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亨通兆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