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构件及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312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玻璃构件及该玻璃构件使用的玻璃,所述玻璃构件具有玻璃(5)和反射片(6),其中,所述玻璃具有:第一面(51);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52);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端面(53);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端面不同的至少一个第二端面(54,56),所述玻璃的有效光路长度为5~200cm,在所述玻璃的有效光路长度上的可见光域的平均内部透射率为80%以上,所述第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8μm以下,在所述第二端面配置有所述反射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玻璃构件提高反射片向非入光端面的粘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玻璃构件及玻璃
本技术涉及玻璃构件及玻璃。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以液晶电视、平板终端或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便携信息终端等设有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作为背光的面状发光装置和在该面状发光装置的光出射面侧配置的液晶面板。面状发光装置存在正下方型和边缘照明型,但是多使用能够实现光源的小型化的边缘照明型。边缘照明型的面状发光装置具有光源、导光板、反射片及扩散片等。来自光源的光从形成在导光板的侧面上的入光端面向导光板内入射。导光板在与液晶面板相对的光出射面的相反侧的面即光反射面上形成有多个反射点。反射片以与光反射面相对的方式配置,扩散片以与光出射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从光源向导光板入射的光由反射点及反射片反射并前进,从光出射面出射。从该光出射面出射的光在由扩散片扩散的基础上向液晶面板入射。作为该导光板的材质,可以使用透射率高且耐热性优异的玻璃(参照专利文献1及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3-09319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3-0302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上述的反射片也配置在作为导光板而使用的玻璃的入光端面以外的侧面(非入光端面)。由此,来自光源的光从入光端面入射之后,抑制从非入光端面的出射,从而使光从光出射面有效地出射。本技术的一方式的例示性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反射片向非入光端面的粘着性的玻璃构件及该玻璃构件使用的玻璃。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玻璃构件,具有玻璃和反射片,其中,所述玻璃具有: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端面;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端面不同的至少一个第二端面,所述玻璃的有效光路长度为5~200cm,在所述玻璃的有效光路长度上的可见光域的平均内部透射率为80%以上,所述第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8μm以下,在所述第二端面配置有所述反射片。另外,本技术也提供一种玻璃构件,所述玻璃具有: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端面;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端面不同的至少一个第二端面,其中,所述玻璃的有效光路长度为5~200cm,在所述玻璃的有效光路长度上的可见光域的平均内部透射率为80%以上,所述第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8μm以下。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方式,提供一种提高了反射片向非入光端面的粘着性的玻璃构件,在使用该玻璃构件作为导光板时能够防止亮度的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构件作为导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表示导光板的光反射面的图。图3是导光板的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在导光板上形成的倒角的图。图5是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构件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6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构件的制造方法的切断结构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镜面加工工序的图。图8(a)~图8(b)是用于说明例1~6的样品的表面粗糙度Ra与透射率差的关系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例7~14的样品的表面粗糙度Ra与粘着力P的关系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例15~22的样品的表面粗糙度Ra与粘着力P的关系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不是限定性的例示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全部附图中的记载中,对于相同或对应的构件或零件标注相同或对应的参照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而且,附图只要没有特别指定,就不是表示构件或零件间的相对比的目的。因此,具体的尺寸可以对照以下的不是限定性的实施方式而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来决定。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没有限定技术而是例示,实施方式记述的全部的特征或其组合未必是技术的本质性的特征或其组合。图1示出使用了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1。液晶显示装置1搭载于例如便携信息终端等的实现了小型/薄型化的电子设备。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液晶面板2和面状发光装置3。液晶面板2以夹持配置于中心的液晶层的方式层叠取向层、透明电极、玻璃基板及偏光滤光器。而且,在液晶层的一面配置滤色器。通过向透明电极施加驱动电压而使液晶层的分子绕配光轴旋转,由此进行规定的显示。面状发光装置3为了实现小型化及薄型化而采用边缘照明型。面状发光装置3具有光源4、导光板5、反射片6、扩散片7及反射点10A~10C。从光源4向导光板5入射的光由反射点10A~10C及反射片6反射并前进,从导光板5的与液晶面板2相对的光出射面51出射。从该光出射面51出射的光由扩散片7扩散之后向液晶面板2入射。光源4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可以使用热阴极管、冷阴极管或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该光源4以与导光板5的入光端面53相对的方式配置。另外,为了提高从光源4呈放射状地发射的光的向导光板5的入射效率,在光源4的背面侧设置反射器8。反射片6成为在丙烯酸树脂等的树脂片的表面包覆有光反射构件的结构。该反射片6配置在导光板5的光反射面52及非入光端面54~56。光反射面52是与导光板5的光出射面51相对的面。非入光端面54~56是导光板5的端面中的除了入光端面53之外的面。玻璃构件具有导光板5和反射片6,反射片6至少配置在与入光端面53相对的非入光端面56。由此,从入光端面53入射的光在导光板5的内部被反射并朝向光的前进方向(朝向图1及图2中的右方向)前进,在到达非入光端面56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反射片6再次向导光板5的内部反射。而且,反射片6更优选也配置于非入光端面54、55。由此,在导光板5的内部散射的光到达非入光端面54、55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反射片6再次向导光板5的内部反射。构成反射片6的树脂片的材质没有限定为丙烯酸树脂,可以使用例如PET树脂等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及将它们组合而成的材料等。作为构成反射片6的光反射构件,可以使用例如金属蒸镀膜等。在配置于非入光端面54~56的反射片6设有粘着剂。作为设于反射片6的粘着剂,可以使用例如丙烯酸树脂、硅树脂、聚氨酯树脂、合成橡胶等。反射片6经由粘着剂而配置于非入光端面54~56。反射片6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可以使用例如0.01~0.50mm的厚度。扩散片7可以使用乳白色的丙烯酸树脂制膜等。扩散片7使从导光板5的光出射面51出射的光扩散,因此能够向液晶面板2的背面侧照射没有亮度不均的均匀的光。需要说明的是,反射片6及扩散片7通过例如粘着而固定在导光板5的规定位置。接下来,对导光板5进行说明。导光板5由透明度高的玻璃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为导光板5的玻璃的材料,使用多成分系的氧化物玻璃。具体而言,作为导光板5,使用有效光路长度为5~200cm、在有效光路长度上的可见光域(波长380nm~800nm)的平均内部透射率为80%以上的玻璃。玻璃的可见光域的平均内部透射率优选在有效光路长度上为82%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玻璃的有效光路长度是指在作为导光板使用时,从光进行入光的入光端面至相反侧的非入光端面的距离,相当于图1所示的导光板5的情况的水平方向的长度。而且,玻璃的可见光域的平均内部透射率Tave能够通过后述的评价方法来计算。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玻璃构件及玻璃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导光板,具有玻璃和反射片,其中,所述玻璃具有: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端面;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端面不同的至少一个第二端面,所述玻璃的有效光路长度为5~200cm,在所述玻璃的有效光路长度上的可见光域的平均内部透射率为80%以上,所述第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8μm以下,在所述第二端面配置有所述反射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12 JP 2015-0253391.一种玻璃导光板,具有玻璃和反射片,其中,所述玻璃具有: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端面;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端面不同的至少一个第二端面,所述玻璃的有效光路长度为5~200cm,在所述玻璃的有效光路长度上的可见光域的平均内部透射率为80%以上,所述第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8μm以下,在所述第二端面配置有所述反射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面为矩形形状,所述玻璃具有至少三个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均为0.8μ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所述第一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比所述第一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大。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导光板,其中,所述玻璃在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倒角面,将所述第二端面的宽度尺寸L的长度方向上的平均值设为Lave、将最大值设为Lmax、将最小值设为Lmin时,满足Lmax≤1.5×Lave且Lmin≥0.5×Lave,其中,Lave、Lmax、Lmin的单位是m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导光板,其中,所述玻璃在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倒角面,将所述第二端面的宽度尺寸L的长度方向上的平均值设为Lave、将最大值设为Lmax、将最小值设为Lmin时,满足Lmax≤1.5×Lave且Lmin≥0.5×Lave,其中,Lave、Lmax、Lmin的单位是m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导光板,其中,所述玻璃在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倒角面,将所述第二端面的宽度尺寸L的长度方向上的平均值设为Lave、将最大值设为Lmax、将最小值设为Lmin时,满足Lmax≤1.5×Lave且Lmin≥0.5×Lave,其中,Lave、Lmax、Lmin的单位是mm。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反射片的界面处的利用下式求出的面积空隙率V为40%以下,V=100×(1-P/P0)P:利用由JISZ0237规定的剥离粘着力试验而测定的、所述反射片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面的剥离粘着力,其中,所述剥离粘着力的单位是N/10mmP0:利用由JISZ0237规定的剥离粘着力试验而测定的、所述反射片相对于表面粗糙度Ra为0.0050μm以下的玻璃的端面的剥离粘着力,其中,所述剥离粘着力的单位是N/10mm。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反射片的界面处的利用下式求出的面积空隙率V为40%以下,V=100×(1-P/P0)P:利用由JISZ0237规定的剥离粘着力试验而测定的、所述反射片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面的剥离粘着力,其中,所述剥离粘着力的单位是N/10mmP0:利用由JISZ0237规定的剥离粘着力试验而测定的、所述反射片相对于表面粗糙度Ra为0.0050μm以下的玻璃的端面的剥离粘着力,其中,所述剥离粘着力的单位是N/10mm。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反射片的界面处的利用下式求出的面积空隙率V为40%以下,V=100×(1-P/P0)P:利用由JISZ0237规定的剥离粘着力试验而测定的、所述反射片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面的剥离粘着力,其中,所述剥离粘着力的单位是N/10mmP0:利用由JISZ0237规定的剥离粘着力试验而测定的、所述反射片相对于表面粗糙度Ra为0.0050μm以下的玻璃的端面的剥离粘着力,其中,所述剥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尚明伊藤正文石川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