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双线结构及其应用的地下停车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226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停车场双线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停车线,所述停车线包括两条分界带,两条所述分界带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停车时占据相邻车位面积的缓冲区,所述缓冲区内设有布满整个缓冲区的减速面。如此设置,由于停车线包括两分界带及其中间的缓冲区,面积明显宽于市面上普通的停车线,即便将车辆停在超出分界带处的位置,也会由于其宽度而不对相邻车位造成影响。且由于还设有减速面,故而在车轮与减速面接触时,减速面的设置能够对车轮的转动加以阻碍,使得本来就在低速停车的车辆受到阻力后,将车速降低至更低,防止停车过程中由于惯性而冲出缓冲区、占据相邻车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停车场双线结构及其应用的地下停车场
本技术涉及车类停放建筑物
,特别涉及一种停车场双线结构及其应用的地下停车场。
技术介绍
停车场是供车辆停放之场所。停车场有仅画停车格而无人管理及收费的简易停车场,亦有配有出入栏口、泊车管理员及计时收款员的收费停车场。这些停车场的共同点在于,均设有用于分隔不同车辆的停车线。但是在停车的过程中,由于停车线只是在地面画出线条,当停车时,仍有可能压线或超出停车线,如此造成其他车辆在停放时空间不足的问题。目前,公开号为CN20221468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停车线,该停车线设置为有色条状物,该条状物使路面稍微拱起。这种停车线虽然高出地面且涂有颜色,但是:当车辆遇到该停车线时,若车速足够、车重足够的情况下,仍可能由于惯性越过该停车线,占据相邻车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停车场双线结构,其具有能够减小停车时占用相邻车位空间的可能性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停车场双线结构,包括停车线,所述停车线包括两条分界带,两条所述分界带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停车时占据相邻车位面积的缓冲区,所述缓冲区内设有布满整个缓冲区的减速面。如此设置,当汽车进入停车位时,若不小心在倒车过程中超出其所在的车位的停车线,则由于停车线包括两分界带及其中间的缓冲区,面积明显宽于市面上普通的停车线,即便将车辆停在超出分界带处的位置,也会由于其宽度而不对相邻车位造成影响。且由于还设有减速面,故而在车轮与减速面接触时,减速面的设置能够对车轮的转动加以阻碍,使得本来就在低速停车的车辆受到阻力后,将车速降低至更低,防止停车过程中由于惯性而冲出缓冲区、占据相邻车位。进一步设置:所述减速面包括若干条分支线,所述分支线包括自地面凸起的阻隔带、设于阻隔带顶端的信号带。如此设置,阻隔带的凸起设置能够对车轮起到有效阻碍减速的作用;信号带的设置能够便于坐在车内的驾驶员看清地面,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路感和驾驶员的视线两个方面同时提醒驾驶员已经触及停车线,便于驾驶员及时调整,以防止汽车占据相邻车位。进一步设置:所述阻隔带包括半埋设于地面的砖块、包裹于砖块外的混凝土层。如此设置,砖块起到固定的效果,且由于砖块的厚度一般都不厚,故而砖块自身的厚度即能够满足凸出地面的要求,包裹于砖块外的混凝土层对砖块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将砖块的棱角通过涂抹混凝土变得缓和光滑,防止砖块的棱角将质地比砖块软的车轮刮伤。进一步设置:所述缓冲区设置为凹于地面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设有用于保护弧形槽的防护板。如此设置,弧形槽的设置能够让车轮在陷入缓冲区后,让驾驶员感受到明显的车身倾斜的路感,且弧形面的设置相较于普通的矩形槽更能够便于车辆从缓冲区内爬出;防护板能够防止地面在受到来自车轮的压力过大而发生的变形甚至开裂现象。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护板上设有便于车轮爬出缓冲区的防滑颗粒。如此设置,若防护板表面光滑,则车轮转动时易打滑;防滑颗粒起到增大摩擦的作用,便于车轮着力,爬出弧形槽外。进一步设置:所述缓冲区、减速面均与地面共面,所述减速面内贴设有便于辨识缓冲区大小的信号带。如此设置,车辆在缓慢停车的过程中,车辆在地面上平稳运动,不会给驾驶员带来车体突然震动的紧张感;同时信号带的设置能够便于驾驶员观测停车线和缓冲区的面积;仅设有信号带的缓冲区施工材料少,便于清洁,从经济因素考虑更为合适。进一步设置:所述分界带、分支线均设置为半埋设于地面的金属扣条。如此设置,金属扣条表面的凸起能够提高分界带、分支线的辨识度,同时金属扣条的使用方法为半埋设于地面,能够提高与地面的连接强度,防止车辆巨大的重力作用于其上时使其产生位移。进一步设置:所述减速面内设有垂直于地面的网带,所述网带的高度低于车轮的半径。如此设置,网带能够对车轮起到阻碍作用,同时由于网带的高度低于车轮半径,故而网带不会对车辆的侧壁的油漆造成刮擦损伤。作为优选,所述网带包括用于阻拦车辆的弹性面、位于弹性面两端用于张紧弹性面的支撑杆。如此设置,弹性面与车辆侧壁接触时,能够防止网带过于坚硬而对轮胎等部件造成擦伤;支撑杆提供网带张紧的支撑力,使得网带能够始终保持张紧状态,与车辆相接触时能够通过张紧的弹力对车辆进行阻拦,防止网带松散而无法对车辆起到阻拦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停车场,其具有能够在相对地面停车场更昏暗的环境下防止车辆停车时占据相邻车位面积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停车场,带有如上述的停车场双线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光线充足的场合,该停车线能够通过驾驶员肉眼观测、车轮转动中的路感来提醒已经越线;在光线相对昏暗的场合,信号带的设置能够辅助路感便于辨识;同时由于增大了停车线的所占面积,车辆在停泊过程中有更多的调整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停车场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缓冲区结构示意图;图3是砖块与混凝土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缓冲区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3中缓冲区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4和5中缓冲区结构示意图。图中,1、停车线;2、分界带;3、缓冲区;4、减速面;5、分支线;6、阻隔带;61、砖块;62、混凝土层;7、信号带;8、弧形槽;9、防护板;10、防滑颗粒;11、金属扣条;12、网带;121、弹性面;122、支撑杆;13、停车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停车场双线结构,如图1所示,在地面上画有若干条停车线1,停车线1包括两侧的两条分界带2,两分界带2之间即为缓冲区3。在停车线1之间的位置即为标准停车空间,用于停放车辆。如图1所示,缓冲区3内设有减速面4,以便车辆在不小心进入到缓冲区3时,能够受到减速面4的干扰,使驾驶员感受到不同的路感。如图1和2所示,减速面4包括若干条分支线5,这些分支线5与分界带2相互平行,且线性阵列于缓冲区3中。分支线5高于地面,其结构包括凸出地面的阻隔带6,阻隔带6的顶端设置为平面,在该平面上贴设有信号带7。由于信号带7的作用是便于驾驶员识别,故而采用荧光材质制作信号带7,便于在光线昏暗处识别。如图2和3所示,阻隔带6采用砖块61埋设于地面的结构,砖块61的大部分埋设于地面以下,利用砖块61的厚度作为分支线5的宽度。在砖块61外凸设有混凝土层62,混凝土层62将砖块61的棱角进行涂抹以便将砖块61表面变得光滑。相邻的两条停车线1被设置在一块停车板13上,停车板13的两侧即为停车线,如此在装设停车线1时,仅需要将设有停车线1的停车板放置于地面上,采用水泥将其固定于地面上,即能完成铺设,便于施工。实施例2:一种停车场双线结构,如图1和4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缓冲区3设置为凹于地面的结构,该结构设置为弧形槽8,弧形槽8表面设有防护板9,防护板9采用金属制成,在金属防护板9的表面均匀阵列有若干防滑颗粒10。防滑颗粒10通过冲压形成,其周边光滑,以便减小对车轮的损伤。实施例3:一种停车场双线结构,与实施例1或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和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缓冲区3设置为与地面共面的平面,在地面上贴设有若干条信号带7。实施例4:一种停车场双线结构,与实施例1或2或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停车场双线结构及其应用的地下停车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停车场双线结构,包括停车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线(1)包括两条分界带(2),两条所述分界带(2)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停车时占据相邻车位面积的缓冲区(3),所述缓冲区(3)内设有布满整个缓冲区(3)的减速面(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停车场双线结构,包括停车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线(1)包括两条分界带(2),两条所述分界带(2)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停车时占据相邻车位面积的缓冲区(3),所述缓冲区(3)内设有布满整个缓冲区(3)的减速面(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场双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面(4)包括若干条分支线(5),所述分支线(5)包括自地面凸起的阻隔带(6)、设于阻隔带(6)顶端的信号带(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车场双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带(6)包括半埋设于地面的砖块(61)、包裹于砖块(61)外的混凝土层(6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场双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3)设置为凹于地面的弧形槽(8),所述弧形槽(8)内设有用于保护弧形槽(8)的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庭嘉谈歆彭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