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20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多个相互堆叠的矩形本体,在矩形本体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在另一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销与第二定位销,竖直面上相邻矩形本体上下堆叠设置,且上方所述矩形本体上的第一定位销与下方一矩形本体上的第二定位孔相卡接,上方矩形本体上的第二定位销与下方另一相邻所述矩形本体上的第一定位孔相卡接,水平面上相邻矩形本体首尾连接,且在相邻矩形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两矩形本体的定位组件;使矩形本体在竖直面与水平面堆叠时,起到良好的定位且固定的作用,再通过粘黏层将整体的连接,提高矩形本体堆叠后的整体牢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本技术涉及砌块砖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技术介绍
砌块砖是一种利用粉煤灰、煤渣、煤矸石、尾矿渣、化工渣或者天然砂、海涂泥其中的一种或数种作为主要原料,不经高温煅烧而制造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砖是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防火性能良好、可钉、可锯、可刨和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新型建筑材料,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填充墙和低层建筑的承重墙。公开号为CN20316050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其中砌块本体为直四棱柱,在砌块本体内部均匀密布有圆形的盲孔,所述盲孔的孔径为1~2mm。通过在两相对面中央分别设置凸形接口、凹形接口后,虽然达到搬动前方便施工人员一手托住凸形接口,另一只手挖进凹形接口,在平衡用力情况下将整个砌块搬起,方便负重移动直至放到作业指定位置;但是在砌砖块堆叠的时,是将水泥涂抹与下层砌块砖上再堆叠上一层的砌块砖,此时水泥为湿润的状态,并不能很好的将上下两层的砌块砖固定,当再次堆叠上层使容易使下层的砌块砖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切块墙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整体性连接结构稳定的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多个相互堆叠的矩形本体,在所述矩形本体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在另一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销与第二定位销,竖直面上相邻所述矩形本体上下堆叠设置,且上方所述矩形本体上的第一定位销与下方一所述矩形本体上的第二定位孔相卡接,上方所述矩形本体上的第二定位销与下方另一相邻所述矩形本体上的第一定位孔相卡接,水平面上相邻所述矩形本体首尾连接,且在相邻所述矩形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两所述矩形本体的定位组件。如此设置,通过将上下堆叠的矩形本体中上层的矩形本体通过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分别与下层的矩形本体上的第二定位孔与第二定位销卡接,实现竖直面上矩形本体之间的稳定性;再通过水平面上相邻矩形本体之间通过定位组件实现水平上相邻矩形本体之间的相对固定,使矩形本体在竖直面与水平面堆叠时,起到良好的定位且固定的作用,提高矩形本体堆叠时的定位作用,提高堆叠时的精准度。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矩形本体一侧面上的公榫以及设置于另一侧面上的母榫,其中一所述矩形本体上的公榫与相邻所述矩形本体上的母榫卡接。如此设置,通过水平面上相邻矩形本体之间通过定位组件实现水平上相邻矩形本体之间的相对固定,使矩形本体在水平面与水平面堆叠时,起到良好的定位且固定的作用。进一步设置:所述母榫的深度方向与第一定位孔的深度方向同向设置。如此设置,便于将上层的矩形本体滑入下端的矩形本体上,便于安装。进一步设置:所述公榫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设置,且公榫的上底边端面与矩形本体连接。如此设置,将矩形本体上的公榫滑入与另一矩形本体上的母榫上,使两相邻之间的矩形本体达到相对固定的作用,等腰梯形的设置能有效的防止相邻矩形本质之间水平面上相互滑动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两相邻矩形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矩形本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呈球形状的盲孔,且盲孔的直径为1-1.8mm。如此设置,由于在砌块本体内部均匀密布有圆形的盲孔,具有抗压强度高,砌筑成的墙体其防震能力好的效果,同时砌块本体的单位体积重量是粘土砖的三分之一,保温性能是粘土砖的3-4倍,隔音性能是粘土砖的2倍,抗渗性能是粘土砖的一倍以上,耐火性能是钢筋混凝土的6-8倍。进一步设置:在相邻所述矩形本体相互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粘黏层。如此设置,便于将相矩形本体定位堆叠后通过粘黏层将相邻矩形本体之间固定的作用。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矩形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吸音材料。如此设置,通过在容纳腔内设置吸音材料可提高堆叠呈墙体后的膈音性能。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矩形本体的前、后表面上设置有防水涂层。如此设置,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防水性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上下堆叠的矩形本体中上层的矩形本体通过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分别与下层的矩形本体上的第二定位孔与第二定位销卡接,实现竖直面上矩形本体之间的稳定性;通过将砌块中部掏空且在内部填充隔音材料,增加墙体的隔音性能,且减轻砌块砖的整体重量,再通过水平面上相邻矩形本体之间通过定位组件实现水平上相邻矩形本体之间的相对固定,使矩形本体在竖直面与水平面堆叠时,起到良好的定位且固定的作用,再通过粘黏层将整体的连接,提高矩形本体堆叠后的整体牢固度。附图说明图1为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局部剖意图;图3为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第一定位孔上的剖视图;图4为多个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叠加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矩形本体;11、前表面;12、上端面;13、下端面;14、左侧面;15、右侧面;16、防水涂层;2、第一定位孔;3、第二定位孔;4、第一定位销;5、第二定位销;6、定位组件;61、公榫;62、母榫;7、盲孔;8、粘黏层;9、容纳腔;10、吸音材料。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多个相互堆叠的矩形本体1,矩形本体1包括前表面11、后表面、上端面12、下端面13、左侧面14和右侧面15。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上下相邻矩形本体1中通过上端面12与下端面13相互贴合,左右相邻矩形本体1中通过左侧面14与右侧面15相互贴合连接;在相邻矩形本体1的相互贴合端面,即上端面12、下端面13、左侧面14与右侧面15上均设置有用于粘黏相邻砌块砖的粘黏层8,粘黏层8为水泥浆且均匀涂抹于上端面12、下端面13、左侧面14与右侧面15上。如图2所示,在矩形本体1的前表面11和后表面上设置有防水涂层16,防水涂层16通过将丙烯酸防水涂料涂抹于矩形本体1的前表面11和后表面形成所述防水涂层16,提高砌块砖的防水性能。如图2所示,本体由于通过掺入浆料中的铝粉,在碱性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氢气形成许多小气泡,保留在很快凝固的混凝土中,这些大量的均匀分布的小气泡,使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部均匀形成多个呈球形状的盲孔7,且盲孔7的直径为1-1.8mm。如图3所示,同时在矩形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9,在容纳腔9内设置有疏松多孔的吸音材料10,如矿渣棉、毯子、木丝吸音板、布艺吸音板等,提高墙面的吸音性能。如图3和图4所示,在矩形本体1的上端面12设置有第一定位孔2和第二定位孔3,在下端面13设置有第一定位销4与第二定位销5;竖直面上相邻矩形本体1上下堆叠中,上方矩形本体1上的第一定位销4与下方一所述矩形本体1上的第二定位孔3相卡接,上方矩形本体1上的第二定位销5与下方另一相邻矩形本体1上的第一定位孔2相卡接,即上方的一个矩形本体1与下方两个矩形本体1连接,达到上下层矩形本体1之间固定的作用。如图3和图4所示,同时,在水平面上相邻矩形本体1首尾连接,且在相邻矩形本体1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两矩形本体1的定位组件6;定位组件6包括设置于矩形本体1左侧面14上的公榫61以及设置于右侧面15上的母榫62,且公榫61的横截面呈等腰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多个相互堆叠的矩形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矩形本体(1)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孔(2)和第二定位孔(3),在另一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销(4)与第二定位销(5),竖直面相邻所述矩形本体(1)上下堆叠设置,且上方所述矩形本体(1)上的第一定位销(4)与下方一所述矩形本体(1)上的第二定位孔(3)相卡接,上方所述矩形本体(1)上的第二定位销(5)与下方另一相邻所述矩形本体(1)上的第一定位孔(2)相卡接,水平面上相邻所述矩形本体(1)首尾连接,且在相邻所述矩形本体(1)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两所述矩形本体(1)的定位组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多个相互堆叠的矩形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矩形本体(1)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孔(2)和第二定位孔(3),在另一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销(4)与第二定位销(5),竖直面相邻所述矩形本体(1)上下堆叠设置,且上方所述矩形本体(1)上的第一定位销(4)与下方一所述矩形本体(1)上的第二定位孔(3)相卡接,上方所述矩形本体(1)上的第二定位销(5)与下方另一相邻所述矩形本体(1)上的第一定位孔(2)相卡接,水平面上相邻所述矩形本体(1)首尾连接,且在相邻所述矩形本体(1)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两所述矩形本体(1)的定位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6)包括设置于矩形本体(1)一侧面上的公榫(61)以及设置于另一侧面上的母榫(62),其中一所述矩形本体(1)上的公榫(61)与相邻所述矩形本体(1)上的母榫(62)卡接。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劲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