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梁无临时墩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2705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现浇梁无临时墩支架,该支架单元主要由左右对称的两片桁架组成,两片桁架通过线状体或杆状体连接;桁架下端安装在墩身承台上,主要由水平连杆、竖直撑杆及斜拉杆首尾连接围成,其纵断面呈直角三角形;其中,水平连杆与竖直撑杆通过第一连接点连接,水平连杆与斜拉杆通过第二连接点连接,竖直撑杆与斜拉杆通过第三连接点连接,第一连接点连接形式为固定连接,第二、三连接点的连接形式为铰链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受力效果好,且斜拉杆两端皆为铰接,避免桁架连接点在上部重压下断裂,具有一定柔性,其底端支撑在承台上端面,由于承台地基较扎实,完全可以承载该重量,相比建设临时墩,不仅效率提高,且支撑效果更好。

Temporary pier support for cast-in-situ bea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ast-in-situ beam without temporary pier bracket, the bracket un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two symmetrical truss composed of two truss connected by linear body or rod; the lower end is arranged on the truss cap, mainly composed of a horizontal rod, a vertical strut and oblique rod tail is connected to form, the longitudinal a right angled triangle section; the level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vertical pole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or,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horizontal oblique rod connected by second connection points, the vertical rod and the inclined rod is connected by third connection points, the first connec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on form, form second, third connection points for connecting hing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stress effect, and the inclined tie rod ends are hinged, avoid fracture in the upper truss connection point under pressure, with a certain flexibility, the bottom end of the supporting cap, the cap foundation is solid, can bear the weight, compar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emporary pier, not on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the support effect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梁无临时墩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现浇梁无临时墩支架。
技术介绍
支架施工是指在支架上安装模板、绑扎钢筋骨架,并在现场浇注混凝土的施工,由于其施工相对简单,造价相对低廉,而且非常适用于整体式结构,因此在桥梁施工,尤其是在城市立交桥和高架桥的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传统支架的结构形式中最常用的有满堂脚手架,即利用楞梁、立柱、连接件等构件,通过控制钢管脚手管立杆的间距和步距,设置剪刀撑等构造措施,将支架设置成几何不变体系,这种支架的最大特点是可装配化程度高、适用于墩身高度较低且地质情况较好的情况。对于满堂脚手架,缺点在于:构造措施较多,安拆较繁冗;需要修建若干临时墩,对地基要求较高,地基持力层及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及变形均需要复核验算,确保二者在涉及容许的范围之内,并且对于整个跨桥要搭设支架脚手管的地基范围,地基的承载力及变形均要满足要求。为了免除修建临时墩,现有技术多采用辅助结构使支架在墩身上“生根”。在专利号为201410090730.5的专利技术专利中提到一种可实现无承台高架引桥砼箱梁少支架现浇的支架结构,采用新型装置——抱箍结构,实现了在引桥墩身下方无承台的情况下,在边跨位置通过可反复周转使用的抱箍结构,解决了支架“生根”问题。专利号为201020264743.7的技术专利提到一种用于高墩盖梁施工中的托架,其中桁架的下弦端部设置的牛腿插入墩身上预留的经过特殊处理的孔内,免去使用满堂支架法施工时的地基处理和试压等工序,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在上述结构中,支架必须通过一定的结构固定在墩身上,不管是可拆卸的抱箍结构,还是插入墩身内的桁架结构,都需要在墩身上进行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也对墩身产生一定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于墩身无连接的现浇梁无临时墩支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现浇梁无临时墩支架,所述支架支撑设置在贝雷梁下方,且每两个墩身之间的支架为一个支架单元,所述支架单元的两侧紧贴两侧墩身,其创新点在于:该支架单元主要由左右对称的两片桁架组成,所述两片桁架通过线状体或杆状体连接;所述桁架下端安装在墩身承台上,主要由水平连杆、竖直撑杆及斜拉杆首尾连接围成,其纵断面呈直角三角形;其中,所述水平连杆与竖直撑杆通过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水平连杆与斜拉杆通过第二连接点连接,所述竖直撑杆与斜拉杆通过第三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形式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三连接点的连接形式为铰链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桁架单元内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腹板。进一步的,所述墩身两侧相邻支架单元上的相邻两片桁架通过拉筋连接,具体结构为:所述水平连杆靠近墩身的端部具有连接耳板,所述拉筋一端固定在一侧桁架的连接耳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侧桁架的连接耳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点活动放置在墩身承台上,所述墩身承台上端面具有供第三连接点安放的凹窝。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单元中的两片桁架的连接结构具体为:所述两片桁架的最上端通过水平拉杆连接,最下端通过拉筋连接,中部通过拉筋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撑杆与斜拉杆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60℃。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撑杆、水平拉杆为等长杆件,且上述杆件的长度与两桁架的距离相等。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在跨距不大,但是地基情况较差的施工过程中,既不需建设临时墩,又不需要在墩身上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采用纵断面为三角形的两片桁架,受力效果好,且斜拉杆两端皆为铰接,避免桁架连接点在上部重压下断裂,具有一定柔性,其底端支撑在承台上端面,由于承台地基较扎实,完全可以承载该重量,相比建设临时墩,不仅效率提高,且支撑效果更好。(2)在墩身高度和跨度较大的情况下,桁架结构内部安装腹板,将桁架内部分割成若干小三角形区与,提高支撑强度。(3)采用拉筋将墩身左右两片桁架连接起来,施工时便于安装,且拉筋能够承受较大的拉伸力,保证两片桁架的在原支撑位置基本不位移,满足使用要求。(4)由于支架承受的是向下的力,在水平方向无直接的作用力,又由于承台上端面为一水平面,能够承受向下的力,故在承台上无需对支架多加固定,仅对其进行简单的凹窝限位,即可达到使用要求,省时省力。(5)同单元内两桁架的连接结构,上端的水平拉杆具有刚度,支撑上部的贝雷梁,中部及下端的拉筋能够防止支架底部受力向外扩张,保持支架的支撑结构。(6)很据力学常识可知,当斜拉杆和竖直撑杆支架内的距离为30°-60°之间时,受压效果良好,在45°时,其受压效果最好,且水平拉杆的长度不易太长,否则容易引起坍塌,最佳状态是桁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水平拉杆与三角形直角边等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现浇梁无临时墩支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现浇梁无临时墩支架的桁架下端与承台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梁无临时墩支架,支架支撑设置在贝雷梁1下方,且每两个墩身3之间的支架为一个支架单元,支架单元的两侧紧贴两侧墩身3,但并无连接结构,该支架单元主要由左右对称的两片桁架组成,两片桁架通过线状体或杆状体连接,线状体为拉筋11等能够承受拉力的材料,杆状体为型钢或钢管等既能受压又能受拉的杆件;桁架下端安装在墩身承台4上,主要由水平连杆9、竖直撑杆6及斜拉杆8首尾连接围成,其纵断面呈直角三角形;其中,水平连杆9与竖直撑杆6通过第一连接点53连接,水平连杆9与斜拉杆8通过第二连接点52连接,竖直撑杆6与斜拉杆8通过第三连接点51连接,第一连接点53连接处为需要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压力固定连接,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形式,第二、三连接点52、51的连接形式为铰链连接,铰链连接具有一定的柔性,可以应对由于受压产生的微小形变。桁架单元内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腹板7,在墩身3之间跨距较大的情况下,桁架也需要相应的在纵向拉长,拉长的桁架,其受力变化,需要借助辅助的腹板7来加强支撑,腹板7将桁架围成的区域又分成若干三角形区域,达到较好的支撑效果。墩身3两侧相邻支架单元上的相邻两片桁架通过拉筋11连接,由于这两片桁架之间均依靠墩身3,不必考虑向墩身3倾斜的情况,连接材料只需具有受拉功能,拉筋2可采用钢绞线,施工方便易得;具体拉筋2安装结构为:水平连杆9靠近墩身的端部具有连接耳板,拉筋2一端固定在一侧桁架的连接耳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侧桁架的连接耳板上。如图2所示,第三连接点51活动放置在墩身承台4上,支撑桁架,由于桁架受压没有直接的水平作用力,在墩身承台4上端面只需制作凹窝12对第三活动节点51做简单限位。同一支架单元中的两片桁架的连接结构具体为:两片桁架的最上端通过水平拉杆10连接,水平拉杆10既能受拉又能受压,且水平拉杆10为硬质材料,可承载其上的贝雷梁1,根据受力情况分析,两片桁架下端主要承受拉力,所以两桁架最下端通过拉筋11连接,中部也通过拉筋11连接,加以辅助。竖直撑杆6与斜拉杆8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60℃,防止夹角过大产生垮塌,竖直撑杆6、水平拉杆10为等长杆件,且上述杆件的长度与两桁架的距离相等,此时为最佳受力结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现浇梁无临时墩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现浇梁无临时墩支架,所述支架支撑设置在贝雷梁下方,且每两个墩身之间的支架为一个支架单元,所述支架单元的两侧紧贴两侧墩身,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单元主要由左右对称的两片桁架组成,所述两片桁架通过线状体或杆状体连接;所述桁架下端安装在墩身承台上,主要由水平连杆、竖直撑杆及斜拉杆首尾连接围成,其纵断面呈直角三角形;其中,所述水平连杆与竖直撑杆通过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水平连杆与斜拉杆通过第二连接点连接,所述竖直撑杆与斜拉杆通过第三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形式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三连接点的连接形式为铰链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梁无临时墩支架,所述支架支撑设置在贝雷梁下方,且每两个墩身之间的支架为一个支架单元,所述支架单元的两侧紧贴两侧墩身,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单元主要由左右对称的两片桁架组成,所述两片桁架通过线状体或杆状体连接;所述桁架下端安装在墩身承台上,主要由水平连杆、竖直撑杆及斜拉杆首尾连接围成,其纵断面呈直角三角形;其中,所述水平连杆与竖直撑杆通过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水平连杆与斜拉杆通过第二连接点连接,所述竖直撑杆与斜拉杆通过第三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形式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三连接点的连接形式为铰链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梁无临时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单元内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腹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梁无临时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墩身两侧相邻支架单元上的相邻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焕重高慧于江永李强霍光明刘林孙风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