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2292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5:03
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及其设计方法,包括在套管外侧环绕设置的双层密闭包覆层,包覆层之间设置有智能弹性层,智能弹性层内部通过主体骨架进行支撑分隔,主体骨架之间包覆有混合液;混合液为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的混合液,液体为非浸润性液体(如水或甘油),纳米多孔材料为憎水性多孔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套在套管外壁上,当环境压力变化时就会智能调节自身体积和形状,起到平衡套管外壁压力和密封套管与水泥石环之间微缝隙的作用,智能弹性层在压力变化过程中起主要的压力分散作用;当压力与温度发生变化时,智能弹性层自动调节形状,重新分配压力,体现出极优的耐温变与抗压变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及其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套管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石油套管是用于支撑油、气井井壁的钢管,是保证钻井过程进行和完井后整个油井的正常运行的生命线。然而,水泥环缺陷、偏心或胶结不好均会影响套管的承载能力。对于强度较低,流变性较大的泥岩、盐岩地层,泥岩吸水软化后,地层的非均布载荷更易影响到套管安全。在国内,中原油田、江汉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四川油田和塔里木油田等都发生过岩盐层套管挤毁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钻井工程中,套管与井眼之间一般都有特定的匹配关系,理想状态下水泥环的厚度为常数,但实际上随着井下温度与压力的变化,套管、水泥石环、井眼之间的匹配关系经常发生变化,偏离设计工况。当井内压力降低时,水泥石环与套管壁变形不协调,形成微环隙,造成气窜通道。当井下温度降低,水泥石环与套管体积收缩量不一致,也会形成微环隙,造成气窜通道。自从固井注水泥作业实施以来,气窜就一直是困扰固井作业的一大难题。据估计,大约有25%的完井过程中存在气窜。一旦发生气窜,即使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很难修复到原有的层间封固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及其设计方法,该保护套工作过程中能够根据所处工作环境的温度、压力智能调节自身形状和体积的变化,这种智能的自适应调节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套管抗内挤与抗外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密封套管与水泥石环之间的微缝隙,减小气窜风险,提高套管与水泥石环之间的匹配关系,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特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案为: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包括在套管外侧环绕设置的双层密闭包覆层1,所述的包覆层1之间设置有智能弹性层2,智能弹性层2内部通过主体骨架进行支撑分隔,主体骨架之间包覆有混合液2-2;所述的混合液2-2为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的混合液,所述液体为非浸润性液体(如水或甘油),所述的纳米多孔材料为憎水性多孔材料。所述的主体骨架为空心的立方体2-1a、空心蜂窝体2-1b或空心圆柱体2-1c圆柱体的小分格组成,且小分格之间相互联接。所述的小分格与小分格之间联接而不连通。所述的智能弹性层2为空心小体积骨架堆聚而成。所述的智能弹性层2沿径向平面切割后每层至少包覆有5个小体积骨架。所述包覆层1为耐介质耐高温的丁晴橡胶,所述的主体骨架为丁晴橡胶。所述的纳米多孔材料硅铝比大于300。所述的包覆层1的内径与套管外径相同。一种智能弹性套管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多孔材料表面硅铝比大于300,根据以下计算获得纳米多孔材料最可孔径K,结合K与表面硅铝比的范围限制,选定纳米多孔材料;所述的液体为水或甘油等非浸润性液体;将所选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按照纳米多孔材料的有效孔体积与液体体积的比为1:2~1:4混合后得到混合液,纳米多孔材料最可孔径K的确定方法为:设纳米多孔材料最可孔径为K,根据杨氏方程:式中:Pin为液体突破液固表面张力进入纳米多孔材料孔道的临界渗透压,为气液界面的等效张力,K为多孔材料孔道的有效特征直径;式中:γ1a为气液界面张力,α为液固相界面接触角,液体及固体多孔材料选定后,γ1a和α可查;d=D-2h(3)式中:D为多孔材料最可孔径,h=0.14nm,将(2)(3)带入(1)中可得:根据套管工作深度及围岩地质环境,可估算智能弹性层的预期工作区间起始压力值P,也即临界渗透压Pin,P=Kσr=Pin(5);式中:P为能弹性层预期工作区间的起始压力值,K为套管抗外挤设计安全系数,其具体数值在设计中根据具体应用工况选取,其中K=1.5~5.0,σr为套管外载的径向分量,可根据拉梅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获得,Pin为液体突破液固表面张力进入纳米多孔材料孔道的临界渗透压,综上(4)(5)可得K;式中:γ1a为气液界面张力,α为液固相界面接触角,液体及固体多孔材料选定后,γ1a和α可查;K为套管抗外挤设计安全系数,其具体数值在设计中根据具体应用工况选取,K的取值为K=1.5~5.0,σr为套管外载的径向分量,可根据拉梅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获得;根据纳米多孔材料表面硅铝比大于300,结合多孔材料最可孔径K,可以选取出相应的纳米多孔材料;将所选择的纳米多孔材料与所选液体按照比例混合后,得到混合液2-2;所述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的混合比例的确定方法为:纳米多孔材料有效孔体积与液体体积比在1:2~1:4之间选取;将混合液2-2和主体骨架组成智能弹性层2,智能弹性层2两侧设置包覆层1,得到保护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起到密闭套管与水泥石环间缝隙的作用以及保护套管的作用。当水泥石环与套管间因温度压力变化出现缝隙时,本装置通过自调节形状可以填补缝隙,减小漏油、气窜等风险;本专利技术在套管出现鼓胀或者水泥石环因地层压力大挤压套管时,能够起到减压作用,从而提高套管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A处结构放大图。图3为混合液2-2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弹性材料胶筒工作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压力-体积变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包括包覆层和智能弹性层。所述包覆层采用耐介质耐高温的丁晴橡胶制作而成,起到对智能弹性层的初级保护作用;所述智能弹性层由主体骨架封装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的混合液构成。主体骨架采用丁晴橡胶制作;其由若干空心小体积堆聚而成,所述空心小体积可为正方体或蜂窝状或圆柱状;小体积之间联接而不连通:每个小体积骨架相互联结为一个整体作为主体骨架;每个小体积之内的包覆空间相互独立,以保证一个小体积失效破裂而不影响其他小体积功能。所述每个小体积内都封装有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的混合液;所述纳米多孔材料为憎水性多孔材料,其最可孔径范围控制在0.5~2nm;所述液体为非浸润性液体(如水或甘油);所封装的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混合比例的确定方法为:纳米多孔材料的有效孔体积与液体体积的比在1:2~1:4之间。所述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安置在套管与水泥石环之间,钻井施工过程中,提前将该保护套包覆在套管外围,将保护套与套管同时下入井眼中,然后再浇筑水泥石环。水泥石环浇筑以后,由于水泥的自重堆积挤压作用,保护套与套管壁面及水泥石环之间将紧密贴合。智能弹性层由两部分组成:主体骨架与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的混合液主体骨架由多个空心的正方体或蜂窝状或圆柱状小体积构成,小体积之间相互联接而不连通。主体骨架起支撑定型作用及包覆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的混合液的作用,支撑定型作用保证套管保护套具有一定的施工强度,能够随套管完整下入井眼而不被破坏,包覆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的混合液的作用是指每一个小体积内独立包裹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的混合液,保证一个小体积破裂后不影响其他小体积功能。小体积内封装的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的混合液2-2为智能弹性层的主要功能材料。如图4、图5所示;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的混合液2-2封装在一个密闭空间内,在一个完整的压力升高然后降低的循环内的加压初期,所施加压力比较低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无法进入到小孔内部,此时整个智能弹性层对外所表现的压力-体积特性基本呈线性,为主体骨架、纳米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套管外侧环绕设置的双层密闭包覆层(1),所述的包覆层(1)之间设置有智能弹性层(2),智能弹性层(2)内部通过主体骨架进行支撑分隔,主体骨架之间包覆有混合液(2‑2);所述的混合液(2‑2)为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的混合液,所述液体为非浸润性液体(如水或甘油),所述的纳米多孔材料为憎水性纳米多孔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套管外侧环绕设置的双层密闭包覆层(1),所述的包覆层(1)之间设置有智能弹性层(2),智能弹性层(2)内部通过主体骨架进行支撑分隔,主体骨架之间包覆有混合液(2-2);所述的混合液(2-2)为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的混合液,所述液体为非浸润性液体(如水或甘油),所述的纳米多孔材料为憎水性纳米多孔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骨架为空心的立方体(2-1a)、空心蜂窝体(2-1b)或空心圆柱体(2-1c)圆柱体的小分格组成,且小分格之间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分格与小分格之间联接而不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弹性层(2)为空心小体积骨架堆聚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弹性层(2)沿径向平面切割后每层至少包覆有5个小体积骨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1)为耐介质耐高温的丁晴橡胶,所述的主体骨架为丁晴橡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多孔材料表面硅铝比大于30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弹性套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覆层(1)的内径与套管外径相同。9.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弹性套管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多孔材料表面硅铝比大于300,根据以下计算获得纳米多孔材料最可孔径K,结合K与表面硅铝比的范围限制,选定纳米多孔材料;所述的液体为水或甘油等非浸润性液体;将所选纳米多孔材料与液体按照纳米多孔材料的有效孔体积与液体体积的比为1:2~1:4混合后得到混合液,纳米多孔材料最可孔径K的确定方法为:设纳米多孔材料最可孔径为K,根据杨氏方程:式中:Pin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娅菲窦益华秦彦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