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型钢筋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1912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O型钢筋连接结构,包括两排设于不同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U型钢筋,所述的两排U型钢筋对向重叠交叉形成O型钢筋结构,该O型钢筋结构内设置多个支垫钢筋,并通过灌注承压混凝土形成锚具式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钢筋连接的传统模式和传力机理,连接形成的湿接缝宽度大为减小,为传统钢筋不焊接湿接缝的1/2以下,简化了钢筋连接及构件接缝,减少了材料使用,降低了工程造价,工作量大大降低,实现了工厂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工地快速连接,推动了桥梁工业化建造技术的发展。

O type steel bar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O type connection of steel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U bar two which is arranged at different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 two rows of U reinforced the formation of O type steel structure to overlap, the O type steel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pad reinforcement, and confined concrete is formed by pouring anchor type connection. The invention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steel connection modes and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formed by connecting the wet joint width is reduced, the traditional steel welding seam wet 1/2, simplifies the connection of steel components and joints, reduce the use of materials, reduce project cost, greatly reduce the workload,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ctory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s the site of a fast connec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O型钢筋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O型钢筋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结构化的观点、工业化的模式,在规模化、系列化的水平上,实施少土、无土、高效、低价工程的建设,正成为我国绿色公路建设的发展方向。其中,中小结构轻型化成套技术是实施绿色公路建设、公路工业化建造的关键部分。经过多年探索,这一技术虽然得到长足发展,示范效果良好,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如规模化建造不足、关键性结构缺位、控制性构造滞后以及理论性突破缺乏。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的湿接缝钢筋连接一直是国内设计、施工中的难题:钢筋按规范搭接、按规范焊接时,湿接缝过宽,工作量过大,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连接效果又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O型钢筋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O型钢筋连接结构,包括两排设于不同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U型钢筋,所述的两排U型钢筋对向重叠交叉形成O型钢筋结构,该O型钢筋结构内设置多个支垫钢筋,并通过灌注承压混凝土形成锚具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支垫钢筋等间距纵向环绕O型钢筋结构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的支垫钢筋与所述的O型钢筋结构绑扎或点焊连接,将O型钢筋结构串联为一个整体,形成网状受力面。进一步地,所述的支垫钢筋应满足对构造钢筋的规定和调节界面压力的要求,间距为40-150mm,直径为12-25mm,在O型钢筋上按对称方式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的U型钢筋之间的间距为75-100mm。进一步地,所述的承压混凝土应满足界面承压对强度的要求,强度等级不低于C50,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不低于32.4Mpa。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钢筋新型连接构造,采用O型钢筋结构,内部设置支垫钢筋,与O型钢筋结构绑扎或点焊连接,将O型钢筋结构串联为一个整体,形成网状受力面,再通过灌注承压混凝土形成锚具式连接,使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牢固。本专利技术具有独特的工作原理,预制混凝土构件间的压力可直接由接缝混凝土传递;预制混凝土构件间的拉力首先转化为钢筋拉力,在网状受力面上主要转化为对承压混凝土的径向压力,并与对向网状受力面上的压力相平衡。如此,承压混凝土无论传递压力或拉力,自身始终处于受压状态。本专利技术改变了钢筋连接的传统模式和传力机理,连接形成的湿接缝宽度大为减小,为传统钢筋不焊接湿接缝的1/2以下,简化了钢筋连接及构件接缝,减少了材料使用,降低了工程造价,工作量大大降低,实现了工厂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工地快速连接,推动了桥梁工业化建造技术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O型钢筋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O型钢筋连接结构的透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O型钢筋连接结构的原理示意图;图中:1-预制混凝土构件;2-U型钢筋;3-O型钢筋结构;4-支垫钢筋;5-承压混凝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2,预制混凝土构件1,厚24cm,端部设有U型钢筋2,U型钢筋2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湿接缝宽50cm,工作量过大,施工效率低下。如图1、图3,将两排设于不同预制混凝土构件1上的U型钢筋2对向重叠交叉形成O型钢筋结构3,该O型钢筋结构3内设置支垫钢筋4,并通过灌注承压混凝土5形成锚具式连接,两排对向U型钢筋2之间不焊接,为相互空间交叉,间距7.5cm,支垫钢筋4设置于O型钢筋结构3内并与其绑扎,将O型钢筋结构3串联为一体,形成一网状受力面,支垫钢筋4直径为20mm,根数6根,等间距纵向环绕O型钢筋结构3设置,承压混凝土5采用C50微膨胀自流平混凝土。参照图4,预制混凝土构件1间的压力可直接由接缝混凝土传递;预制混凝土构件1间的拉力首先转化为钢筋拉力,在网状受力面上主要转化为对承压混凝土的径向压力,并与对向网状受力面上的压力相平衡,如此,承压混凝土无论传递压力或拉力,自身始终处于受压状态。采用这种结构连接,不需要焊接,湿接缝宽度仅为25cm,现场施工工作量大为减少,施工效率提高。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采用的支垫钢筋间距为40mm,直径为12mm,在O型钢筋上按对称方式布置,U型钢筋之间的间距为75mm,承压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5Mpa。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采用的支垫钢筋间距为150mm,直径为25mm,在O型钢筋上按对称方式布置,U型钢筋之间的间距为100mm,承压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0Mp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O型钢筋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O型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排设于不同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U型钢筋,所述的两排U型钢筋对向重叠交叉形成O型钢筋结构,该O型钢筋结构内设置多个支垫钢筋,并通过灌注承压混凝土形成锚具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型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排设于不同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U型钢筋,所述的两排U型钢筋对向重叠交叉形成O型钢筋结构,该O型钢筋结构内设置多个支垫钢筋,并通过灌注承压混凝土形成锚具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型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垫钢筋等间距纵向环绕O型钢筋结构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O型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垫钢筋与所述的O型钢筋结构绑扎或点焊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可杨晓光陈发根王凯王胜斌梅应华吴平平梁长海吴志刚唐国喜窦巍魏民夏伟石雪飞阮欣刘志权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