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跃泽专利>正文

一种五轮钢筋调直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021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五轮钢筋调直框,包括传递装置、调直框架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置于所述调直框架的两侧,所述调直框架的两侧面上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调直框架与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连接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钢筋出口和钢筋入口,且所述钢筋出口和钢筋入口分别与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连通,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穿过所述第二支架与传递装置连接。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调试简便,对钢筋表面滚动摩擦不造成磨损,降低制造成本,加快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筋调直机械,特别涉及一种五轮钢筋调直框
技术介绍
行业内所使用的钢筋调直机大多由机箱、调直轮和调直框架组成,调直轮安装在调直框架上,且在钢筋调直过程中容易造成钢筋表面物理结构受损,比如划痕、损肋等情况,导致加工后的钢筋重量损失,甚至不合格。在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220134089.7的《无牵引钢筋调直机》,此机型存在以下不足,1、调直轮过多,造成制造成本高;2、调直轮过多,调直框调试麻烦,操作不便;3、调直轮过多,造成钢筋通过时,钢筋表面磨损概率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调试简便,对钢筋表面滚动摩擦不造成磨损,降低制造成本,加快生产效率的五轮钢筋调直框。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五轮钢筋调直框,包括传递装置、调直框架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置于所述调直框架的两侧,所述调直框架的两侧面上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调直框架与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连接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钢筋出口和钢筋入口,且所述钢筋出口和钢筋入口分别与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连通,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穿过所述第二支架与传递装置连接;所述调直框架还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分别连接在所述调直框架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调直装置,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调直装置;所述第一调直装置与所述第二调直装置之间相互呈60~88℃。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直装置与所述第二调直装置之间相互呈90~150℃。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横梁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调直装置之间的中心距为160~300mm,第二横梁上相邻的两个第二调直装置之间的中心距为160~300mm。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三个第一调直装置,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调直装置,三个所述第一调直装置和两个所第二调直装置间隔排列。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直装置和第二调直装置均为调直轮,所述调直轮的外表面为凹圆弧面,所述第一调直装置和相邻的第二调直装置的所述调直轮的圆弧底面象限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钢筋入口的内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钢筋入口和钢筋出口在同一轴线上,且所述钢筋入口和钢筋出口的孔径相等。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内分别设置有轴承,且两个所述轴承分别套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调直框只需五个调直轮即可实现钢筋调直,实现降低调直框的制造成本,也简化了调直框的调试过程,降低了人力成本支出;2、五个调直轮减少了调直轮与被调直钢筋的接触,降低了调直钢筋表面磨损的概率;3、第一调直装置相对第二调直装置之间相互呈60~88℃,需要牵引装置的作用,即可实现调直钢筋,钢筋调直过程中推力小,不伤钢筋,提高了产品质量;4、第一调直装置相对第二调直装置之间相互呈90~150℃,调直框无需牵引力的作用下进行调直,摩擦力大,能有效降低能耗。5、相邻的两个第一调直装置之间的中心距为160~300mm,第二调直装置之间的中心距为160~300mm,不易损伤钢筋,可以降低动力的需求,降低调直框的设备强度的要求,也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成本支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滚动摩擦钢筋调直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传递装置;2、调直框架,21、钢筋出口,22、第一横梁,23、第二横梁,24、第一调直装置,25、第二调直装置;3、支架,31、第一支架,32、第二支架;4、第一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五轮钢筋调直框,包括传递装置1、调直框架2和支架3,所述支架3包括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所述第一支架31和所述第二支架32分别置于所述调直框架2的两侧,所述调直框架2的两侧面上通过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分别与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可转动连接,所述调直框架2与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连接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钢筋出口21和钢筋入口,且所述钢筋出口21和钢筋入口分别与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连通,且所述第二连接管5穿过所述第二支架32与传递装置1连接;所述调直框架2还包括第一横梁22和第二横梁23,所述第一横梁22和第二横梁23分别连接在所述调直框架2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一横梁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调直装置24,所述第二横梁2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调直装置25;所述第一调直装置24与所述第二调直装置25之间相互呈60~88℃。所述第一调直装置24与所述第二调直装置25之间相互呈90~150℃。所述第一横梁22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调直装置24之间的中心距为160~300mm,第二横梁23上相邻的两个第二调直装置25之间的中心距为160~300mm。所述第一横梁22上设置有三个第一调直装置24,所述第二横梁23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调直装置25,三个所述第一调直装置24和两个所第二调直装置25间隔排列。所述第一调直装置24和第二调直装置25均为调直轮,所述调直轮的外表面为凹圆弧面,所述第一调直装置24和相邻的第二调直装置25的所述调直轮的圆弧底面象限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钢筋入口的内径。所述钢筋入口和钢筋出口21在同一轴线上,且所述钢筋入口和钢筋出口21的孔径相等。所述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内分别设置有轴承,且两个所述轴承分别套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上。本装置工作原理:第一调直装置相对第二调直装置之间相互呈60~88℃,调直框架2通过传递装置1带动,以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为轴心单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开始工作时,在牵引装置的作用下,需要调直的钢筋自动卷入调直框,并保持一直向前匀速运动,钢筋通过第二连接管5上的孔和钢筋入口进入到调直框架2内,第一调直装置24和第二调直装置25的限位作用将钢筋调直,钢筋调直过程中调直框对钢筋的推力小,不伤钢筋,提高了产品质量;然后通过钢筋出口21和第一连接管4的孔将调直后的钢筋送出调直框架;第一调直装置相对第二调直装置之间相互呈90~150℃,调直框无需牵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五轮钢筋调直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递装置(1)、调直框架(2)和支架(3),所述支架(3)包括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所述第一支架(31)和所述第二支架(32)分别置于所述调直框架(2)的两侧,所述调直框架(2)的两侧面上通过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分别与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可转动连接,所述调直框架(2)与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连接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钢筋出口(21)和钢筋入口,且所述钢筋出口(21)和钢筋入口分别与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连通,且所述第二连接管(5)穿过所述第二支架(32)与传递装置(1)连接;所述调直框架(2)还包括第一横梁(22)和第二横梁(23),所述第一横梁(22)和第二横梁(23)分别连接在所述调直框架(2)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一横梁(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调直装置(24),所述第二横梁(2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调直装置(25);所述第一调直装置(24)与所述第二调直装置(25)之间相互呈60~88℃;所述第一横梁(22)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调直装置(24)之间的中心距为160~300mm,第二横梁(23)上相邻的两个第二调直装置(25)之间的中心距为160~300mm;所述第一横梁(22)上设置有三个第一调直装置(24),所述第二横梁(23)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调直装置(25),三个所述第一调直装置(24)和两个所第二调直装置(25)间隔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轮钢筋调直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递装置(1)、调直框架(2)和支架(3),所述支架(3)包括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所述第一支架(31)和所述第二支架(32)分别置于所述调直框架(2)的两侧,所述调直框架(2)的两侧面上通过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分别与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可转动连接,所述调直框架(2)与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连接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钢筋出口(21)和钢筋入口,且所述钢筋出口(21)和钢筋入口分别与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连通,且所述第二连接管(5)穿过所述第二支架(32)与传递装置(1)连接;
所述调直框架(2)还包括第一横梁(22)和第二横梁(23),所述第一横梁(22)和第二横梁(23)分别连接在所述调直框架(2)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一横梁(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调直装置(24),所述第二横梁(2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调直装置(25);
所述第一调直装置(24)与所述第二调直装置(25)之间相互呈60~88℃;
所述第一横梁(22)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调直装置(24)之间的中心距为160~3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跃泽
申请(专利权)人:黄跃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