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1912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2:07
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在上部构件预留插筋,下部构件于相应位置预埋套管,先在套管内及上下构件交接面处均匀灌注、预敷设胶凝浆料,再将预留插筋的上部构件吊装定位后插入下部构件预埋套管内,通过预敷设的胶凝浆料将上下构件固结在一起,形成整体;该方法工序简单,操作性强,效率高,安全系数高,节材节能效果显著,并能有效提高构件的耐久性。

Prefabricated seat slurry assembly type structural component connection method

A pre slurryis component connection method, reserved in the upper reinforcing member, a lower member in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embedded pipe, first in the casing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 of the transfer member, pre laying homogeneous perfusion cementitious slurry, and then set aside the upper component inserted reinforcement hoisting positioning inserted into the lower member of pre buried inside the casing, the cementitious slurry pre laying on component consolidation together, form a whole; the process is simple, practical, high efficiency, high safety coefficient, the effect of material saving energy significantly,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方法,特别是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高、节约材料和劳动力、降低造价,有利于建筑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节能绿色环保等多个优点,越来越为人们所青睐,然而装配式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质量也一直是困扰人们的大问题。其中,连接质量相对较好且较为常用的连接方式为预留洞灌浆连接。传统的预留洞灌浆连接技术为:下部构件的预留筋插入上部构件相应的预留洞后,安装外模板将上下构件间预留的连接空间封闭,再从上部构件的注浆孔增压注入胶凝浆料,通过胶凝浆料将上下部构件的钢筋及混凝土结构固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该方法上部构件吊装就位后需在构件根部安装封模,耗时较长,且其作业面局限,增加了施工难度;模板安装及注浆的过程中,上下构件是分离的,稳定性难控,安全隐患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该方法工序简单,操作性强,安全性高,可有效缩减上部构件吊装的滞空时间,提高上下部构件连接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装配式建筑整体的施工效率,能更充分地发挥出装配式结构建筑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高、节能绿色环保的优势,解决了传统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时上部构件悬空作业,安装效率低,安全状态差的不足之处;以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该方法在上部构件预留插筋,下部构件于相应位置预埋套管,先在套管内及上下构件交接面处均匀灌注、预敷设胶凝浆料,再将预留插筋的上部构件吊装定位后插入下部构件预埋套管内,通过预敷设的胶凝浆料将上下构件固结在一起,形成整体。其施工工艺流程是:施工准备→测量放样→预敷胶凝浆料→上部构件吊运→构件安装就位→调整→清除外溢的浆料;其具体施工步骤是:(1)施工准备:①构件制作:依设计图纸,埋设上部构件预留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上部构件;埋设套管并浇筑混凝土形成带预留孔的下部构件。②按设计要求,复核预制构件尺寸、编号,套管埋设位置及预留筋伸出长度。(2)测量放样:依设计图纸,利用BIM测量放样技术,从主体结构轴线控制点进行引测,依次测出构件安装位置控制线、水平控制线、竖向控制线及构件间预敷浆料宽度控制线(与构件截面尺寸相同)。(3)预敷胶凝浆料:①灌注前,采用加压吹气法对套管内杂物进行清理。②胶凝浆料应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搅拌均匀,其流动性应符合产品使用要求。③在套管孔内均匀灌注胶凝浆料并配合微型振动棒进行振捣,确保套管孔内浆料的密实度;按构件间预敷浆料宽度控制线,在下部构件表面均匀敷设胶凝浆料。(4)上部构件吊装上部构件通过吊具起吊后平稳吊运至安装位置上方,使其缓缓下降至预埋钢筋端部距预留套管口50mm处时停止下降。(5)构件安装就位校正吊运构件位置,使预埋钢筋准确对孔后再次缓缓下降上部构件,至安装就位,挤出多余浆料。其下降过程中配合振动设备进行微振以保证胶凝浆料的密实度。(6)调整再次复核上部构件安装位置、标高、垂直度并适当微调。(7)清除外溢的浆料调整完毕后,按结构设计尺寸边线将多余浆料清理干净。本专利技术之“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提高构件的耐久性。本专利技术之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先注入胶凝材料,后插入钢筋,并配合振动设备进行微振,保证灌浆密实程度,提高构件的耐久性。2.施工操作简单,效率高。本专利技术之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减免了传统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先安装模板再浇筑浆料的工序,施工速度得到较大提升。3.安全系数高。本专利技术之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通过预座浆的方式,简化连接过程,令上下部混凝土构件及钢筋更快地接触并胶结形成整体,快速发挥其受力特性,大幅度减少了沉重上部构件的滞空时间,提高了预制构件装配过程的安全性。4.节材节能效果显著。本专利技术之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在满足构件安全性能与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与传统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相比节约了模板工程的损耗,并且减少了注浆量,更充分地发挥出装配式结构建筑节能绿色环保的优势。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之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图5是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的具体步骤示意图:图1是步骤(1)构件制作之①上部构件制作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步骤(1)构件制作之①下部构件制作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步骤(3)预敷胶凝浆料之③在套管孔内均匀灌注胶凝浆料并在下部构件表面均匀敷设胶凝浆料后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步骤(4)上部构件吊装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步骤(5)构件安装就位后的状态示意图。图中:1—上部构件;2—上部构件预留筋;3—下部构件;4—预留孔、41—套管、42—套管孔、43—下部构件钢筋;5—胶凝浆料。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该方法在上部构件预留插筋,下部构件于相应位置预埋套管,先在套管内及上下构件交接面处均匀灌注、预敷设胶凝浆料,再将预留插筋的上部构件吊装定位后插入下部构件预埋套管内,通过预敷设的胶凝浆料将上下构件固结在一起,形成整体。其施工工艺流程是:施工准备→测量放样→预敷胶凝浆料→上部构件吊运→构件安装就位→调整→清除外溢的浆料;其具体施工步骤是:(1)施工准备:①构件制作:依设计图纸,埋设上部构件预留钢筋2并浇筑混凝土形成上部构件1;埋设套管41并浇筑混凝土形成带预留孔4的下部构件3。②按设计要求,复核预制构件尺寸、编号,套管埋设位置及预留筋伸出长度。(2)测量放样:依设计图纸,利用BIM测量放样技术,从主体结构轴线控制点进行引测,依次测出构件安装位置控制线、水平控制线、竖向控制线及构件间预敷浆料宽度控制线(与构件截面尺寸相同)。(3)预敷胶凝浆料:①灌注前,采用加压吹气法对套管内杂物进行清理。②胶凝浆料应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搅拌均匀,其流动性应符合产品使用要求。③在套管孔内均匀灌注胶凝浆料5并配合微型振动棒进行振捣,确保套管孔内浆料的密实度;按构件间预敷浆料宽度控制线,在下部构件表面均匀敷设胶凝浆料5。(4)上部构件吊装上部构件1通过吊具起吊后平稳吊运至安装位置上方,使其缓缓下降至上部构件预留钢筋2端部距预留套管41口(50mm)处时停止下降。(5)构件安装就位校正吊运构件位置,使上部构件预留筋2准确对孔后再次缓缓下降上部构件,至安装就位,挤出多余预敷胶凝浆料5。其下降过程中配合振动设备进行微振以保证浆料的密实度。(6)调整再次复核上部构件安装位置、标高、垂直度并适当微调。(7)清除外溢的浆料调整完毕后,按结构设计尺寸边线将多余浆料清理干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上部构件预留插筋,下部构件于相应位置预埋套管,先在套管内及上下构件交接面处均匀灌注、预敷设胶凝浆料,再将预留插筋的上部构件吊装定位后插入下部构件预埋套管内,通过预敷设的胶凝浆料将上下构件固结在一起,形成整体。其施工工艺流程是:施工准备→测量放样→预敷胶凝浆料→上部构件吊运→构件安装就位→调整→清除外溢的浆料;其具体施工步骤是:(1)施工准备:①构件制作:依设计图纸,埋设上部构件预留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上部构件;埋设套管并浇筑混凝土形成带预留孔的下部构件。②按设计要求,复核预制构件尺寸、编号,套管埋设位置及预留筋伸出长度。(2)测量放样:依设计图纸,利用BIM测量放样技术,从主体结构轴线控制点进行引测,依次测出构件安装位置控制线、水平控制线、竖向控制线及构件间预敷浆料宽度控制线(与构件截面尺寸相同)。(3)预敷胶凝浆料:①灌注前,采用加压吹气法对套管内杂物进行清理。②胶凝浆料应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搅拌均匀,其流动性应符合产品使用要求。③在套管孔内均匀灌注胶凝浆料并配合微型振动棒进行振捣,确保套管孔内浆料的密实度;按构件间预敷浆料宽度控制线,在下部构件表面均匀敷设胶凝浆料。(4)上部构件吊装上部构件通过吊具起吊后平稳吊运至安装位置上方,使其缓缓下降至预埋钢筋端部距预留套管口50mm处时停止下降。(5)构件安装就位校正吊运构件位置,使预埋钢筋准确对孔后再次缓缓下降上部构件,至安装就位,挤出多余浆料。其下降过程中配合振动设备进行微振以保证胶凝浆料的密实度。(6)调整再次复核上部构件安装位置、标高、垂直度并适当微调。(7)清除外溢的浆料调整完毕后,按结构设计尺寸边线将多余浆料清理干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座浆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上部构件预留插筋,下部构件于相应位置预埋套管,先在套管内及上下构件交接面处均匀灌注、预敷设胶凝浆料,再将预留插筋的上部构件吊装定位后插入下部构件预埋套管内,通过预敷设的胶凝浆料将上下构件固结在一起,形成整体。其施工工艺流程是:施工准备→测量放样→预敷胶凝浆料→上部构件吊运→构件安装就位→调整→清除外溢的浆料;其具体施工步骤是:(1)施工准备:①构件制作:依设计图纸,埋设上部构件预留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上部构件;埋设套管并浇筑混凝土形成带预留孔的下部构件。②按设计要求,复核预制构件尺寸、编号,套管埋设位置及预留筋伸出长度。(2)测量放样:依设计图纸,利用BIM测量放样技术,从主体结构轴线控制点进行引测,依次测出构件安装位置控制线、水平控制线、竖向控制线及构件间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朱万旭吕海波孟庆鹏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