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pi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deep foundation pit structural, to deep excavation on the side of the body with the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has construction, another three side of a new construction of the retaining piles;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one, stratified downward excavation first layer, second layer and third layer of earth. And set up the first line of support, the second support and the third support; then as subsidiary structure plate and the mounting plate for the first time for support; step two, bottom-up installation board first support replacement and roof support replacement for the first time; step three, more than a top-down resection of continuous wall, bottom mounting plate for the two support, in the two and two support replacement roof support replacement; step four, bottom pouring bottom pouring belt, plate pouring belt and roof of the pouring belt. The invention adopts two times to support and change the earth pressure, greatly shortens the time for capping the structure, accelerates the construction speed, relieves the pressure of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improves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基坑附属结构的快速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施工
,尤其涉及到城市轨道交通深基坑车站(含其它深基坑建筑)附属结构与主体结构平行设置且与主体结构共用了其中一侧的地下连续墙(含其它围护结构),附属结构基坑外侧的土压力通过坑内设置的支撑体系作用于与原主体结构共用的这一侧连续墙(含其它围护结构)之上的附属结构施工。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内城市加大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交叉地铁线网决定了日益增多的深大基坑换乘车站。受城市主干道宽度和周边建筑物的限制,部分车站的附属结构设置为与主体站台成平行方向且共用空间的结构型式,附属结构施工阶段,附属基坑围护结构外侧的土压力通过坑内设置的支撑体系作用于原主体基坑地下连续墙上,与原主体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形成封闭的围护结构体系,本技术是基于在附属基坑开挖过程中已不能按照传统方法随挖随破除原地下连续墙,而附属框架结构在回筑阶段自下而上破除连续墙逐层接驳封顶又无法满足节点工期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先封顶、后接驳”的独特方法,为国内首创。目前国内地铁车站附属结构与主体结构接驳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垂直于主体基坑设置的附属结构,仅一个通道口范围共用了一侧地下连续墙,且共用侧连续墙上无支撑体系,随着附属结构基坑分层开挖至基底的过程中,可自上而下对应破除通道口的连续墙。平行于主体基坑设置的附属结构,需要打开的通道口范围很长,且共用侧连续墙上有支撑体系,需承受附属基坑外侧的土压力,在附属基坑开挖过程中已不能按照传统方法自上而下随挖随破除共用的连续墙,需开挖到基底后自下而上跳“马口”破除共用的连续墙并进行结构板的接驳。此方法受到支撑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基坑附属结构的快速施工方法,在拟开挖深基坑靠主体的一侧有原已施工的地下连续墙,另外三侧有新施工的围护桩;其采用两次换撑转换围护桩背后土压力的方法,对与主体基坑平行的深基坑附属结构进行先封顶、后接驳的施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深基坑设计标高,自上而下分层依次向下开挖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土方至深基坑坑底,在第一层开挖之前在第一层的顶面架设第一道支撑,在第二层开挖之前在第二层的顶面架设第二道支撑,在第三层开挖之前在第三层的顶面架设第三道支撑;然后在坑底施作附属结构底板,并在附属结构底板和地下连续墙之间预留与主体结构接驳的底板后浇带,待附属结构底板等强75%后,在底板后浇带中沿附属结构底板长度方向等间距安装多个底板首次换撑;任一所述底板首次换撑的一端固定于附属结构底板上,另一端固定于地下连续墙上;步骤二、拆除所述第三道支撑,在所述第二道支撑下方架设第一满堂支撑架,在第一满堂支撑架上部浇筑附属结构中板,并在附属结构中板和地下连续墙之间预留与主体结构接驳的中板后浇带,待附属结构中板等强75%后,在中板后浇带中安装与多个所述底板首次换撑相对应的多个中板首次换撑,一个所述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附属结构的快速施工方法,在拟开挖深基坑靠主体的一侧有原已施工的地下连续墙,另外三侧有新施工的围护桩;其采用两次换撑转换围护桩背后土压力的方法,对与主体基坑平行的深基坑附属结构进行先封顶、后接驳的施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深基坑设计标高,自上而下分层依次向下开挖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土方至深基坑坑底,在第一层开挖之前在第一层的顶面架设第一道支撑,在第二层开挖之前在第二层的顶面架设第二道支撑,在第三层开挖之前在第三层的顶面架设第三道支撑;然后在坑底施作附属结构底板,并在附属结构底板和地下连续墙之间预留与主体结构接驳的底板后浇带,待附属结构底板等强75%后,在底板后浇带中沿附属结构底板长度方向等间距安装多个底板首次换撑;任一所述底板首次换撑的一端固定于附属结构底板上,另一端固定于地下连续墙上;步骤二、拆除所述第三道支撑,在所述第二道支撑下方架设第一满堂支撑架,在第一满堂支撑架上部浇筑附属结构中板,并在附属结构中板和地下连续墙之间预留与主体结构接驳的中板后浇带,待附属结构中板等强75%后,在中板后浇带中安装与多个所述底板首次换撑相对应的多个中板首次换撑,一个所述底板首次换撑正上方设置一个所述中板首次换撑,任一所述中板首次换撑的一端固定于附属结构中板上,另一端固定于地下连续墙上;拆除所述第二道支撑,在所述第一道支撑下方和附属结构中板之间架设第二满堂支撑架,在第二满堂支撑架上部浇筑附属结构顶板,并在附属结构顶板和地下连续墙之间预留与主体结构接驳的顶板后浇带,待附属结构顶板等强75%后,在顶板后浇带中安装与多个所述中板首次换撑相对应的多个顶板首次换撑,一个所述中板首次换撑正上方设置一个所述顶板首次换撑;竖直方向上对应的一个底板首次换撑、一个中板首次换撑和一个顶板首次换撑形成一个竖直设置的换撑机构,地下连续墙的位于两个相邻的换撑机构之间的区域为一期连续墙体;两个相邻的一期连续墙体之间的区域为二期连续墙体;步骤三、拆除所述第一道支撑,按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切除多个一期连续墙体至深基坑基底位置,并将切割的混凝土块吊出转场至临时渣场,多个一期连续墙体切除完成后,在任意两个相邻的二期连续墙体之间的区域自下而上依次搭设一个底板二次换撑、一个中板二次换撑和一个顶板二次换撑,底板二次换撑的一端固定于附属结构底板上,另一端固定于主体结构底板上;中板二次换撑的一端固定于附属结构中板上,另一端固定于主体结构中板上;顶板二次换撑的一端固定于附属结构顶板上,另一端固定于主体结构顶板上;步骤四、二次换撑安装完成后,自上而下依次拆除顶板首次换撑、中板首次换撑和底板首次换撑,然后切除多个二期连续墙体并吊出切割的混凝土块;自下而上依次浇筑附属结构底板后浇带、附属结构中板后浇带和附属结构顶板后浇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附属结构的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道支撑、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均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钢管,任一钢管的一端固定于位于附属结构和主体结构之间的地下连续墙上,另一端固定于与所述地下连续墙相对的一侧围护桩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附属结构的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附属结构底板浇筑前在深基坑基底铺设防水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基坑附属结构的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首次换撑、所述中板首次换撑和所述顶板首次换撑,均包括两个L形的第一托架钢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托架钢板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第一托架钢板焊接的第一换撑工字型钢、水平设置的第一预埋钢筋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二预埋钢筋;两个所述第一托架钢板的第一直角边水平设置,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泽军,莫智彪,李海洋,盛重权,童佳荣,朱健平,崔红利,刘俊,贾少东,高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