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tensioner, a drafting device, and a spinning machine. The tension device (40) includes: a main body part (50), the roller (16a) extending along the rotation axis; and a supporting member (54B),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body part (50), by supporting zone (18a), the set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roller (16b) on the belt (18B) and with (18a) on the fiber bundle (S) of the first clamping position, support member (54B) arranged on the holding position in first from Laura (16a) and Laura (16b) on the fiber bundle (S) of the clamping position separation range above 11mm and below 22mm clip hold the second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张力器、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张力器、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技术介绍
公知有具备牵伸(Draft)纤维束的牵伸装置、以及通过对牵伸后的纤维束进行加捻来制造细纱的纺纱装置的纺纱机械。在牵伸装置,在纤维束的牵伸方向上配置有多个罗拉对。在一个罗拉对的下罗拉与张力器(TensorBar:张力杆)之间架设有用于把持(夹持)并牵伸纤维束的龙带。在DE102005000990A记载了具备配置有能够旋转的五个罗拉的张力器(BeltBridge:带桥)的牵伸装置。根据DE102005000990A的张力器,能够降低龙带旋转时的张力器与龙带之间的摩擦。在这种牵伸装置中,龙带对纤维束的把持位置(夹持位置)以及把持力对于纱线的品质带来影响。此处,纤维束因种类不同而有效纤维长度不同。因此,例如,在有效纤维长度较短的情况下,若未适当地设定纤维束的把持位置,则纤维受到先前行进的纤维影响而被拉动、相对于牵伸方向弯曲地行进等,因此有时难以控制纤维的运动。由此,纤维束的粗细产生不均匀等,从而存在纱线品质降低的顾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纱线品质的提高的张力器、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张力器,设置于利用由下罗拉以及上罗拉构成的罗拉对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在与所述下罗拉之间架设有下带并且调整该下带的张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器具备:主体部,该主体部沿所述下罗拉的旋转轴方向延伸;以及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配置于所述主体部,通过支承所述下带,设定设置于所述上罗拉的上带与所述下带对所述纤维束进行夹持的第1夹持位置,所述支承部件配置于所述第1夹持位置与所述下罗拉以及所述上罗拉对所述纤维束进行夹持的第2夹持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11mm以上且22mm以下的范围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11 JP 2015-2213401.一种张力器,设置于利用由下罗拉以及上罗拉构成的罗拉对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在与所述下罗拉之间架设有下带并且调整该下带的张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器具备:主体部,该主体部沿所述下罗拉的旋转轴方向延伸;以及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配置于所述主体部,通过支承所述下带,设定设置于所述上罗拉的上带与所述下带对所述纤维束进行夹持的第1夹持位置,所述支承部件配置于所述第1夹持位置与所述下罗拉以及所述上罗拉对所述纤维束进行夹持的第2夹持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11mm以上且22mm以下的范围的位置。2.一种张力器,设置于利用由下罗拉以及上罗拉构成的罗拉对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在与所述下罗拉之间架设有下带并且调整该下带的张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器具备:主体部,该主体部沿所述下罗拉的旋转轴方向延伸;以及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配置于所述主体部,通过支承所述下带,设定设置于所述上罗拉的上带与所述下带对所述纤维束进行夹持的第1夹持位置,所述支承部件配置于所述第1夹持位置与所述下罗拉以及所述上罗拉对所述纤维束进行夹持的第2夹持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牵伸的所述纤维束的平均纤维长的一半的长度以上且不足所述平均纤维长的长度的范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田裕一,冈正毅,松井利裕,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