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湘龙专利>正文

医用无针正压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1082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4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医用无针正压接头,包括上胶壳、下胶壳和中间弹性组件;上下胶壳围成主空腔,中间弹性组件包括顺次固定连接的上部弹性胶塞、中部塑胶连接件和下部弹性胶塞组成,通过调整设定最大外径与上胶壳内腔的尺寸比,来获得不同大小的正压流量,在无正压需求的输液场合,可以做成零压状态,即无正压,亦无负压的形式,这样患者在鲁尔接头的接入及撤回时不会有明显疼痛感觉,同时采用了含”十”字通孔的中间塑胶连接件的设计,让正压接头在使用开启药液通路更可靠,即使在外接注射接头尺寸偏差较大时都能获得理想药液流速,且上下弹性胶塞与上下胶壳空腔表面吻合,减少药液残留量,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

Medical needle free positive pressure joi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edical needle free positive pressure joint, including plastic shell, plastic shell and intermediate elastic components; upper and lower plastic shell around the main cavity, the middle elastic assembly includes an upper elastic rubber plug, sequentially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 and lower elastic plastic connecting piece of rubber stopper, and set the maximum outer diameter plastic shell cavity by adjusting the size ratio, positive pressure flow to obtain different sizes, in infusion occasions without positive pressure demand, can be made into the zero pressure state, i.e. without positive pressure, no negative pressure in the form of such patients have obvious pain in the access and withdrawal of luer no, the middle of the plastic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nection of the \ten\ word of the through hole, make positive pressure joint in the use of open liquid pathway is more reliable, even when the external injection joint size large deviation can obtain the ideal liquid velocity, and elastic The glue plug is matched with the cavity surface of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rubber shells, and the residual amount of the physic liquor is reduce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manufacture is easy to manuf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无针正压接头
本技术涉及技术医用器具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医用无针正压接头。
技术介绍
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医院中需要多次为患者进行输注液的场合。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普遍使用无针接头来连接留置针与输注管路。特别是正压无针接头的使用变得很有优势,正压无针接头是一种在拔下输注接头时,能自动在管路自动形成一个正向的压力,将液体自动由管路推向人体,从而避免血液向针管的回流而引起的堵管现象。中国专利CN10879339B就揭露了一种无针加药正压接头,其通过鲁尔接头启动胶塞的开启,从而实现单个方向的液体流动,以避免由于针头穿刺可能带来的微粒,微屑的污染,当注射器拔下时,该正压接头产生一个正压,自动使正压接头内的液体向前推动,以避免血液回到留置针内形成血栓从而防止留置针的堵塞。但上述专利,由于结构复杂,液体的流动阻力大,且存在较大的死腔,造成较多药物残留。而另一项中国专利CN103071200A针对这些缺陷进行了一些改进,取消内壁上的导流槽,结构上更简单,并其将上盖圆形截面改成椭圆形,使药液的残留亦有一定下降。但其将液体通路改成Y形,又增加了液体流动组力并且Y形的结构,在插接管操作上不如直通形方便,造成在某些场合的使用不便。同时圆形截面的胶塞同椭圆形截面的胶壳配合还有一定的药液残留量。并且在胶塞上端部的侧面,至少设至一个缺口。而在实际实施过程,如这个缺口尺寸较小的话,胶塞折弯效果不好,会影响液体的流速,甚至胶塞顶面顶住接头无法开启液体通路.为了保证胶塞受压后有合适的折弯效果,实际实施时这个缺口尺寸最好达到或超过胶塞截面半径。这样的缺口会造成胶塞无论在开模还是生产时离模均十分困难。实际上过大的缺口也会加多药液的残留量。虽然另一项中国专利CN201520331829.X基本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直通式、结构简单、液体流动更通畅、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医用无针正压接头,但在量产过程,这种设计对弹性胶塞的材料性能要求高,且结构较复杂造成产品的离模比较困难.一定程度提升了生产成本.并且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市场上部分厂商的注射器接头的鲁尔接头存在一定的尺寸误差,造成注射器鲁尔接头伸入正压接头的长度会有不同,影响正压接头液体通道实际开启的程度,造成药液的实际流速会低于设计目标,极端情况甚至无法完成药液的输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医用无针正压接头,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无针正压接头,降低成本,且可以得到理想的药液流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用无针正压接头,包括上胶壳、下胶壳和中间弹性组件;所述上胶壳和下胶壳均为中空结构,上胶壳下部与下胶壳上部光固化或者过盈倒扣结构连接,上下胶壳围成主空腔,所述上胶壳的上部设置有与主空腔连通的母鲁尔接头,上胶壳的中空腔体包含至少两段直部,其中上部的直部具有相对下部的直部较小直径,所述下胶壳下部设置有带内管腔的公鲁尔接头,所述公鲁尔接头的内管腔与主空腔连通,所述主空腔的内径大于上胶壳的母鲁尔接头的中空内径,所述下胶壳设置有主空腔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孔;所述中间弹性组件由上部弹性胶塞,中部塑胶连接件及下部弹性胶塞组成;所述上部弹性胶塞及中部塑胶连接件外壁与所述上胶壳的母鲁尔接头的内腔内壁吻合;所述中部塑胶连接件组装在上部弹性胶塞及下部弹性胶塞中间,形成一相互连通的纵向中空开孔结构,且中部塑胶连接件可随上部弹性胶塞及下部弹性胶塞一起上下运动;所述下部弹性胶塞的最大外径与上下胶壳围成的主空腔的最大内径吻合,并在主空腔内上下滑动,所述下部弹性胶塞设置有可拉伸的弹性壁或者可压缩的玻纹弹性壁,所述下部弹性胶塞下部与下胶壳的公鲁尔接头密封连接,所述下胶壳设有限制所述中间弹性组件运动行程的限位台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部弹性胶塞的上部与所述上胶壳的母鲁尔接头的上部齐平,顶面为一可擦拭平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部弹性胶塞的顶部与母鲁尔接头上部的内腔呈过盈密封状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部弹性胶塞的顶部包含有”一”字或”十”字切口,所述切口在过盈密封力的作用下保持密封状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部弹性胶塞设有可在外力下产生折皱的弹性壁,所述弹性壁与母鲁尔内腔较小直部贴合,所述折皱在外力消除时可恢复到原有状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部塑胶连接件上部设有较小台阶,所述上部弹性胶塞的上部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中心盲孔,所述台阶组装在中心盲孔中,中心盲孔与台阶的内腔形成纵向中空通道,所述台阶在上部弹性胶塞受力向下产生折皱时,可突入上部弹性胶塞的顶部切口,开启药液输注通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部塑胶连接件除含有纵向通孔外还设有一组或二组横向开孔,所述纵向开孔与横向开孔相通,构成“十”字开口或“土”字药液通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胶壳的公鲁尔接头上方设置有台阶,所述下部弹性胶塞的下部固定于所述下胶壳的公鲁尔接头上方的台阶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部弹性胶塞采用拉伸弹性壁时,所述下部弹性胶塞的下部与下胶壳的公鲁尔接头呈滑动密封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部弹性胶塞采用可压缩的玻纹弹性壁时,所述下部弹性胶塞的下部与下胶壳的公鲁尔接头呈固定密封结构。本技术医用无针正压接头,通过调整设定最大外径与上胶壳内腔的尺寸比,来获得不同大小的正压流量,在无正压需求的输液场合,可以做成零压状态,即无正压,亦无负压的形式,这样患者在鲁尔接头的接入及撤回时不会有明显疼痛感觉,同时采用了含”十”字通孔的中间塑胶连接件的设计,让正压接头在使用开启药液通路更可靠,即使在外接注射接头尺寸偏差较大时都能获得理想药液流速,且上下弹性胶塞与上下胶壳空腔表面吻合,减少药液残留量,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医用无针正压接头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第二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三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医用无针正压接头,包括上胶壳11、下胶壳15和中间弹性组件。结合以下不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所述上胶壳11和下胶壳15都为中空结构,上胶壳11下部与下胶壳15上部光固化连接,也可纯机械的过盈倒扣结构连接,上下胶壳11/15围成主空腔16,所述上胶壳11的上部设置有母鲁尔接头,所述母鲁尔接头与主空腔16连通,所述下胶壳15下部设置有带内管腔的公鲁尔接头,所述公鲁尔接头的内管腔152与主空腔16连通,所述上下胶壳11/15围成的主空腔16的内径大于上胶壳11的母鲁尔接头的中空内径,所述下胶壳15设置有主空腔16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孔151。如图1所示,所述中部弹性组件包括顺次固定连接的上部弹性胶塞12,中部塑胶连接件13,下部弹性胶塞14。所述上部弹性胶塞12及中部塑胶连接件13的外壁与所述上胶壳11的母鲁尔接头的内腔内壁密封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医用无针正压接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无针正压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胶壳、下胶壳和中间弹性组件;所述上胶壳和下胶壳均为中空结构,上胶壳下部与下胶壳上部光固化或者过盈倒扣结构连接,上下胶壳围成主空腔,所述上胶壳的上部设置有与主空腔连通的母鲁尔接头,上胶壳的中空腔体包含至少两段直部,其中上部的直部具有相对下部的直部较小直径,所述下胶壳下部设置有带内管腔的公鲁尔接头,所述公鲁尔接头的内管腔与主空腔连通,所述主空腔的内径大于上胶壳的母鲁尔接头的中空内径,所述下胶壳设置有主空腔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孔;所述中间弹性组件由上部弹性胶塞,中部塑胶连接件及下部弹性胶塞组成;所述上部弹性胶塞及中部塑胶连接件外壁与所述上胶壳的母鲁尔接头的内腔内壁吻合;所述中部塑胶连接件组装在上部弹性胶塞及下部弹性胶塞中间,形成一相互连通的纵向中空开孔结构,且中部塑胶连接件可随上部弹性胶塞及下部弹性胶塞一起上下运动;所述下部弹性胶塞的最大外径与上下胶壳围成的主空腔的最大内径吻合,并在主空腔内上下滑动,所述下部弹性胶塞设置有可拉伸的弹性壁或者可压缩的玻纹弹性壁,所述下部弹性胶塞下部与下胶壳的公鲁尔接头密封连接,所述下胶壳设有限制所述中间弹性组件运动行程的限位台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无针正压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胶壳、下胶壳和中间弹性组件;所述上胶壳和下胶壳均为中空结构,上胶壳下部与下胶壳上部光固化或者过盈倒扣结构连接,上下胶壳围成主空腔,所述上胶壳的上部设置有与主空腔连通的母鲁尔接头,上胶壳的中空腔体包含至少两段直部,其中上部的直部具有相对下部的直部较小直径,所述下胶壳下部设置有带内管腔的公鲁尔接头,所述公鲁尔接头的内管腔与主空腔连通,所述主空腔的内径大于上胶壳的母鲁尔接头的中空内径,所述下胶壳设置有主空腔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孔;所述中间弹性组件由上部弹性胶塞,中部塑胶连接件及下部弹性胶塞组成;所述上部弹性胶塞及中部塑胶连接件外壁与所述上胶壳的母鲁尔接头的内腔内壁吻合;所述中部塑胶连接件组装在上部弹性胶塞及下部弹性胶塞中间,形成一相互连通的纵向中空开孔结构,且中部塑胶连接件可随上部弹性胶塞及下部弹性胶塞一起上下运动;所述下部弹性胶塞的最大外径与上下胶壳围成的主空腔的最大内径吻合,并在主空腔内上下滑动,所述下部弹性胶塞设置有可拉伸的弹性壁或者可压缩的玻纹弹性壁,所述下部弹性胶塞下部与下胶壳的公鲁尔接头密封连接,所述下胶壳设有限制所述中间弹性组件运动行程的限位台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无针正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弹性胶塞的上部与所述上胶壳的母鲁尔接头的上部齐平,顶面为一可擦拭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无针正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弹性胶塞的顶部与母鲁尔接头上部的内腔呈过盈密封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湘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湘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