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聚合中添加二甘醇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0822 阅读:6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聚酯聚合中添加二甘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在第二酯化釜加入二甘醇,工艺调整迅速;采用在TiO↓[2]管线中和TiO↓[2]一起加入,可以解决二甘醇的易蒸发问题;同时对第一酯化釜和各个EG(乙二醇)罐中的二甘醇含量进行分析,进行事先预判,进行提前调整,解决了系统中的平衡问题,避免了二甘醇在系统中的波动。有效地避免了PTA等原料对纺丝及成品丝染色的影响,控制了DEG在熔体中的含量,提高了纺丝的可纺性能,使成品丝染色更加均一;同时对聚合五釜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改造,使工艺流程更加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工艺,具体是一种聚酯聚合中添加二甘醇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世界聚酯技术正在向更大经济规模方向发展。单系列生产能力由八十年代的100吨/日、200吨/日提高到九十年代的300吨/日、400吨/日、480吨/曰、 600吨/日。随着单系列能力的扩大,每万吨聚酯投资成本呈等比级数下降。如 目前世界前30家聚酯生产厂家的平均产能达36万吨/年,规模最大的杜邦公司 已达140万吨/年。世界上最大装置单线生产能力已达600t/d生产线。我国聚酯生产是在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目前 为止,我国聚酯工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进行了聚酯合成的研究开发,并于六十年代中期完成了中小规模试验;第 二阶段是从1966年起的十年,我国进入聚酯生产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建立了五 十多个100 500吨/年的DMT、 PET以及和PET纤维相配套的小装置,到1976 年初PET能力达2.8万吨/年,目前这些小装置已全部停产;第三阶段则从七十 年代起,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大型PET及其原料的生产装置和技术,截 止到1997年,我国PET总生产能力已达283. 05万吨/年。其中引进装置43套, 总计生产能力254. 9万吨/年,占总能力的90.05L 1998年至今,是我国聚酯工 业的第四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生产能力增长迅速。到2002年实际能力850万 吨/年左右。1997到2002年间生产能力年均递增27%。这一阶段我国聚酯生产 的发展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小聚酯发展迅速。到2000年年底,我国小聚酯(指 采用间隙工艺生产的聚酯装置)能力已达到280万吨/年,占全国总能力的近三 分之一,而1998年这一比例不到10%。其二是外商合资或独资的企业己占有相 当地位。据初步统计,目前合资或独资聚酯能力占全国总量的15%。这将对我国的聚酯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以中纺院为首的聚合装置也达到了600t/d的产能,且稳定性俱佳。采用五釜聚合流程工艺的中纺院聚酯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多家大型直纺企业。但目前市场上的PTA等原料的控制指标不是很一致,对纺丝可纺性及成 品丝染色影响较大的二甘醇含量就难以控制。二甘醇含量,实质是指它的醚键含量,目前国产聚酯熔体中二甘醇的质量分数一般在0.7%-1.5% 。传统观点 认为二甘醇含量越低越好,而大多厂商认为二甘醇含量较高时对聚酯熔体的可 纺性,乃至最终纤维的质量有好处,杜邦聚合工艺技术(三釜流程)上还有添 加二甘醇的这一环节。根据实际生产经验,我们认为聚酯熔体的二甘醇含量应 控制在一定水平时最有利于P0Y生产的稳定。因为醚键结合到聚酯分子的主链 中,起到了第三组分的作用,既破坏了链的对称性,又破坏了链的规整性,使 形成晶格结构的难度增大,使聚酯的结晶能力下降,改善了染色性能。DEG (二甘醇)含量对影响织品的染色性能,DEG含量太高则织品着色太深,DEG含量太低则织品着色太浅。对纺丝而言,DEG含量对聚酯熔点的影响是显著的,0.1%质量分数的影响达0. 42 °C,因而也会影响到加工时的熔体温度;DEG影响聚酯熔体在输送过程中的流动性,DEG高一点的熔体的流动性能较好。熔体的流动性能会影响到丝条的内应力,因而聚酯的DEG含量与纤维成型后的内应力是有间接关系的,但太高的DEG含量会使纤维的强度下降。DEG是聚酯生产过程中的醚化反应形成的。 一般而言,在酯化阶段,采取较低的酯化温度和较低的酯化压力可减少DEG的生成,但端羧基也会随之升高。DEG含量是聚酯生产过程中难以控制的指标,有时甚至会失控。因此,对下游用户而言强调的仍是稳定即可,大多数厂家的DEG质量分数在1%上下。公司采用中纺院五釜流程聚合装置,但该装置工艺流程中没有添加二甘醇 这一环节。为稳定控制DEG含量,保证产品质量,只能通过聚合设备改造来增 加该添加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聚酯聚合中添加二甘醇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结构如下一种聚酯聚合生产中添加二甘醇(DEG)的生产工艺,是在PTA等原料不能很 好的控制的基础上,在聚合五釜工艺流程中增加添加二甘醇(DEG)环节,进而控 制聚酯熔体中DEG含量稳定,进而提高熔体可纺性能及控制成品染色均一性, 达到提高成品丝产品质量的目的。这样相对于原来的技术进步效果是有效地避免了 PTA等原料对纺丝可纺性及成品丝染色的影响,控制了DEG在熔体中的含量,提高了纺丝的可纺性能, 使成品丝染色更加均一;同时对聚合五釜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增加了添加 DEG这一有效控制环节,使工艺流程更加合理。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其中l是第一酯化釜;2是二氧化钛(Ti02)、 二甘醇(DEG)添加装置;3 是第二酯化釜;4为第一预縮聚釜;5为第二预縮聚釜;6为终聚釜。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聚酯聚合中添加二甘醇(DEG)的生产工艺,就是在 第二酯化釜加入二甘醇,工艺调整迅速;采用在Ti02管线中和Ti02—起加入, 可以解决二甘醇的易蒸发问题;同时对第一酯化釜和各个EG (乙二醇)罐中的 二甘醇含量进行分析,进行事先预判,进行提前调整,解决了系统中的平衡问 题,避免了二甘醇在系统中的波动。权利要求1. 一种聚酯聚合中添加二甘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为解决第一酯化釜反应系统DEG生成量影响问题(因DEG是由EG醚化可逆反应生成),在五釜聚合装置的第二酯化釜加入二甘醇;为解决二甘醇的易蒸发问题,采用在TiO2输送管线中和TiO2一起加入;同时为解决了系统中的平衡,避免二甘醇在系统中的波动,对第一酯化釜和各个EG(乙二醇)罐中的二甘醇含量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前调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为解决第一酯化釜反应系统二甘醇 生成量影响问题,在第二酯化釜加入可显著减少外加二甘醇对副反应所生成二 甘醇量的影响。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为解决二甘醇的易蒸发问题,采用 在Ti02输送管线中和Ti02 —起加入。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为解决了系统中的平衡,避免二甘 醇在系统中的波动,对第一酯化釜和各个EG (乙二醇)罐中的二甘醇含量进行 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前调整。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一种聚酯聚合中添加二甘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在第二酯化釜加入二甘醇,工艺调整迅速;采用在TiO<sub>2</sub>管线中和TiO<sub>2</sub>一起加入,可以解决二甘醇的易蒸发问题;同时对第一酯化釜和各个EG(乙二醇)罐中的二甘醇含量进行分析,进行事先预判,进行提前调整,解决了系统中的平衡问题,避免了二甘醇在系统中的波动。有效地避免了PTA等原料对纺丝及成品丝染色的影响,控制了DEG在熔体中的含量,提高了纺丝的可纺性能,使成品丝染色更加均一;同时对聚合五釜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改造,使工艺流程更加合理。文档编号C08G63/78GK101429275SQ20081024408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8日专利技术者俞卫华, 张叶兴, 锋 梅, 王建华, 郭吉中 申请人:江苏盛虹化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酯聚合中添加二甘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为解决第一酯化釜反应系统DEG生成量影响问题(因DEG是由EG醚化可逆反应生成),在五釜聚合装置的第二酯化釜加入二甘醇;为解决二甘醇的易蒸发问题,采用在TiO2输送管线中和TiO2一起加入;同时为解决了系统中的平衡,避免二甘醇在系统中的波动,对第一酯化釜和各个EG(乙二醇)罐中的二甘醇含量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前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叶兴郭吉中梅锋王建华俞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虹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