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聚合的催化体系,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聚合的氮-膦镍配合物催化体系。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催化体系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催化体系在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聚合中的用途。与第一种ROMP聚合方式和第二种阳离子或自由基聚合方式(cationic or radical)所得产品不同,烯类聚合方式所得聚合物不再含有双键,且可以得到较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均相烯类聚合可以得到功能独特的聚合物材料,而且对许多溶剂呈现惰性。所得聚合物不仅具有优异的机械加工性能,且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好的光学透明度,具有很强的抗紫外辐射能力(可以作为防护材料),高拉伸断裂值和低张力(制备高透明薄膜);聚降冰片烯的低介电常数,使得其可以用作微电子器件中的界面电介质,从而实现界面之间的相互高效联接;此外,该类聚降冰片烯材料具有很好的粘性,可以牢固地粘在各种薄膜和底物上。总之,降冰片烯聚合物广泛用于制作电容器(comdenser)或绝热器(insulator)以及液晶显示器的表面涂层或保护层。石油化工业每年产出大量的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氮-膦镍配合物催化体系,包括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催化剂为[(2-甲基)-(8-二苯基膦基)]喹啉卤化镍(Ⅱ),所述的助催化剂为甲基铝氧烷(MAO);主催化剂具有以下结构:***其中,R↓[1]、R↓[2]为氢 原子、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异丁基、苯基、甲氧基或乙氧基;R↓[3]为氢原子、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异丁基、苯基、甲氧基、乙氧基、亚硝基或硝基;R↓[4]、R↓[5]为氢原子、甲基、亚硝基或硝基;X为氯原子或溴原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华,李子龙,杨海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