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非重复性拖缆时移地震数据高密度采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74520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2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非重复性拖缆时移地震数据高密度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地震采集船以地震工区的第一侧作为起点,将多根电缆按照一条采集航行线拖至工区第二侧并实施地震数据采集作业;S2、地震采集船完成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后,以相反方向从第二侧再次进入地震工区,按照另一条采集航行线将多根电缆从地震工区第二侧拖至第一侧并实施地震数据采集作业;S3、依次重复步骤S1和S2,采集航行线根据电缆的缆间距逐缆滚动的方式排布,使得相邻两条采集航行线之间的距离与电缆的缆间距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采集航行线根据电缆间距逐缆滚动的方式实现地震数据的高密度采集,为海上已开发油气田提供满足时移地震两期数据一致性要求的原始地震资料。

High density acquisition method for time-lapse seismic data of non repetitive streamer at sea

High density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arine non repetitive towing time shift,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seismic acquisition ship with the first side seismic work area as a starting point, a plurality of cable according to a collection of line onto the second side navigation area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operations; S2, earthquake the ship completed the acquisition of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operation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from the second side once again into the earthquake zone, according to another collection of navigation line will be more cables from the earthquake area second side onto the first sid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operations; S3, in order to repeat steps S1 and S2, according to the cable line navigation acquisition by distance rolling cable arrangement,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cable acquisition line cable spacing between navigation.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navigation line acquisition to realize high density seismic acquisition data according to the cable spacing by cable rolling way, two original seismic data seismic data consistency requirements for offshore oil and gas field development to provide satisfi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上非重复性拖缆时移地震数据高密度采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时移地震
,尤其涉及一种海上非重复性拖缆时移地震数据高密度采集方法。
技术介绍
时移地震作为目前针对已开发油气田,通过特定的野外观测系统设计、地震处理、解释、反演以及建模等多项技术相结合,达到监测分析地下流体性质以及流体饱和度、压力随油气田开发进程变化的一项专门技术,其分析研究剩余油气分布、优化完善开发井设计部署、最终达到提高油气田采收率之目的的作用已为国内外许多油气田开发经验所证实。经典时移地震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时间延迟(一般是油气田开发初期及中后期)的多次地震采集,观测地震响应的差异进而确定油气藏伴随开发进程的动态变化,达到落实剩余油气分布、优化开发井位设计、提高油气田最终采收率的目的。时移地震技术要求两期地震采集资料经处理得到的成果数据的差异仅与地下油气藏流体及压力的变化相关,而与地震资料采集与资料处理无关。其中,合理有效的野外地震资料采集方案设计是关系到时移地震技术能否成功应用的基础和关键。时移地震野外采集方案设计包括重复性设计和非重复性设计两种,重复性设计指两期地震采集方案基本一致,这是满足时移地震两期数据一致性要求的理想状态;非重复性设计指由于工区条件及地震采集方式限制无法实现重复性采集设计,通过有效的采集方案设计结合资料处理手段最大限度满足时移地震两期数据一致性要求的方法。海上地震资料采集主要包括拖缆和海底电缆两种方式,海底电缆可实现时移地震的重复性采集,但由于该方式工程费用较高且需要在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阶段整体部署实施,目前国内已开发油气田一般不具备这一条件。因此,拖缆采集方式成为目前国内外针对已开发油气田实施时移地震技术的主要地震资料采集方式。地震资料海上拖缆采集与陆上采集存在很大不同,陆上时移地震资料采集可根据前期采集方案设计精确布设炮点及接收点并实现重复性采集,在野外采集观测系统级别保证两期数据的一致性。目前,海上常规拖缆地震采集方法根据电缆条数和电缆间距确定地震采集船航行线滚动距离,所采集数据在非纵方向(即与航行线垂直方向)地下反射面元没有重复覆盖(如图1所示)。由于洋流、潮汐以及电缆羽角的变化,一期基础采集大多存在资料采集空白区,为保证采集资料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常规拖缆采集在完成主要采集任务后一般需要实施补线、补炮作业以实现地下反射面元覆盖次数满足设计要求,这就导致一期基础采集地震船航行线轨迹相当复杂(如图2所示)。另外,洋流、潮汐以及采集设备的变化将导致不同期次海上采集电缆羽角差别巨大。以目前地震船采集设备能力,在一定的费用工期限制下,按照重复性时移地震思路设计并现场施工完成时移地震二期监测采集并实现两期采集资料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的严格一致是不可能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海上非重复性拖缆时移地震数据采集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海上非重复性拖缆时移地震数据高密度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地震采集船以地震工区的第一侧作为起点,将多根电缆按照一条采集航行线拖至工区第二侧并实施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多根电缆间隔排布,相邻两根电缆的缆间距始终保持设定距离;S2、地震采集船完成所述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后,以相反方向从第二侧再次进入地震工区,按照另一条采集航行线将多根电缆从地震工区第二侧拖至第一侧并实施地震数据采集作业;S3、依次重复步骤S1和S2,所述采集航行线根据所述电缆的缆间距逐缆滚动的方式排布,使得相邻两条采集航行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电缆的缆间距一致。优选地,步骤S1中,相邻两根电缆的缆间距的设定距离为100m。优选地,步骤S1和S2中,所述电缆在实施地震数据采集作业过程中保持平直。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电缆为N根,N为大于1的整数;步骤S3中,相邻两条采集航行线中有N-1根电缆轨迹位置重合。优选地,多根电缆为4-12根。优选地,步骤S1之前,调整所述地震采集船的航向以及电缆姿态,使所述地震采集船航向位于所述采集航行线的延伸段上,相邻两根电缆的缆间距保持设定距离。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地震采集船以相反方向从第二侧再次进入地震工区前,调整航向以及电缆姿态,使所述地震采集船航向位于所述采集航行线的延伸段上,相邻两根电缆的缆间距保持设定距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地震采集船的采集航行线根据电缆间距逐缆滚动的高密度采集方法所获得的地震数据地下面元覆盖次数均匀密集,数据的规则性和一致性较常规采集方式大幅提高;解决了海上拖缆非重复性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非一致性难题,为在海上已开发油气田运用时移地震技术落实剩余油气分布规律,进而提高油气田最终采收率提供了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中国南海东部西江时移地震工区一期基础采集方案示意图(采用目前海上拖缆常规采集方式,双源四缆,2003年采集);图2是中国南海东部西江时移地震工区一期基础采集地震船航行线轨迹图(采用目前海上拖缆常规采集方式,2003年采集);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海上非重复性拖缆时移地震数据高密度采集方法示意图(中国南海东部西江时移地震工区,双源十缆);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海上非重复性拖缆时移地震数据高密度采集方法电缆排布及数据提取示意图(中国南海东部西江时移地震工区,二期监测采集相邻两条采集航行线电缆分布与一期基础采集电缆分布叠合图及数据提取关系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二期监测采集高密度数据与一期基础采集数据地震反射数据道激发点位置差异ds与接收点位置差异dr概率分布质控图(中国南海东部西江时移地震工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海上非重复性拖缆地震数据高密度采集方法,以目前经济技术可行的海上拖缆方式实施时移地震二期监测数据采集,为在海上已开发油气田运用时移地震技术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了满足数据一致性要求的二期监测原始地震资料。本专利技术主要以地震采集航行线根据电缆间距逐缆滚动方式进行数据的高密度采集。参考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海上非重复性拖缆时移地震数据高密度采集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1、地震采集船10以地震工区的第一侧作为起点,将多根电缆20按照一条采集航行线从第一侧拖至工区的第二侧并实施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多根电缆20拖带在地震采集船10的后方,电缆20相间隔排布,始终保持设定距离。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根电缆20的缆间距始终保持100m。电缆20在拖带过程中始终保持平直,即电缆羽角应尽可能减小。电缆20的数量主要根据地质油藏任务及地震采集船设备能力确定。考虑到目前地震数据宽方位要求,电缆数量一般为4-12根。本实施例中,电缆数量为10根。地震采集船10的后方设置两个气枪激发点30。本实施例中,两个气枪激发点30之间的炮间距为50m,气枪激发点30位于电缆20和地震采集船10之间。在该步骤S1之前,还根据需要调整地震采集船10的航向以及电缆姿态,使地震采集船10航向位于采集航行线的延伸段上,电缆20保持平直,相邻两根电缆20的缆间距保持设定距离。S2、地震采集船10完成上述采集航行线的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后驶离地震工区,经航向及电缆姿态调整,以地震工区的第二侧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海上非重复性拖缆时移地震数据高密度采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上非重复性拖缆时移地震数据高密度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地震采集船以地震工区的第一侧作为起点,将多根电缆按照一条采集航行线拖至工区第二侧并实施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多根电缆间隔排布,相邻两根电缆的缆间距始终保持设定距离;S2、地震采集船完成所述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后,以相反方向从第二侧再次进入地震工区,按照另一条采集航行线将多根电缆从地震工区第二侧拖至第一侧并实施地震数据采集作业;S3、依次重复步骤S1和S2,所述采集航行线根据所述电缆的缆间距逐缆滚动的方式排布,使得相邻两条采集航行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电缆的缆间距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非重复性拖缆时移地震数据高密度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地震采集船以地震工区的第一侧作为起点,将多根电缆按照一条采集航行线拖至工区第二侧并实施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多根电缆间隔排布,相邻两根电缆的缆间距始终保持设定距离;S2、地震采集船完成所述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后,以相反方向从第二侧再次进入地震工区,按照另一条采集航行线将多根电缆从地震工区第二侧拖至第一侧并实施地震数据采集作业;S3、依次重复步骤S1和S2,所述采集航行线根据所述电缆的缆间距逐缆滚动的方式排布,使得相邻两条采集航行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电缆的缆间距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非重复性拖缆时移地震数据高密度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相邻两根电缆的缆间距的设定距离为10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非重复性拖缆时移地震数据高密度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和S2中,所述电缆在实施地震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卫吴意明张永江罗东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