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工程调查中的地震资料处理,针对单点高密 度地震的检波器室内组合后静校正中,所需要的浅层速度模型进行研发,涉及地震勘探中 近地表速度建模和静校正。
技术介绍
在单点高密度地震的检波器室内组合后静校正中,虽然单点高密度地震的室内组 合可消除地形变化造成的组合时差,保持了反射信号的高频成分,但后续处理中仍需要解 决的静校正问题。高密度地震组合后的静校正处理可采用常规的处理技术包括高程静校 正、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都需要近地表速度问题,高程静校正采用 常速地表模型,通常需要较高密度的近地表调查资料,如小折射和微测井,野外投入的工作 量大;折射静校正采用层状速度模型,计算量小但精度较低;层析静校正采用网格速度模 型,精度较高,但计算量大,处理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现有的静校正量的计算依赖于近地表模型的建立,一类建立近地表模型是通过近 地表调查,常用的方法有微测井方法和小折射方法,直接测量近地表的速度随深度变化;另 一类是通过地震记录中初至波包含的折射信息通过层状和网格分布的表层结构假设计算 出近地表速度模型。近地表调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高密度地震静校正处理中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为设近地表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根据近地表速度场初至波的物理性质,从高密度地震相邻检波点初至波的走时时差计算不同炮检距的折射波速度,后根据炮检距和折射波的关系建立近地表渐变速度场参数,进而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用于地震处理中的静校正量计算,或作为初始模型用于近地表速度的层析反演。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在高密度地震静校正处理中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设近地表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根据近地表速度场初至波的物理性质,从高密度地震相邻检波点初至波的走时时差计算不同炮检距的折射波速度,后根据炮检距和折射波的关系建立近地表渐变速度场参数,进而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用于地震处理中的静校正量计算,或作为初始模型用于近地表速度的层析反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高密度地震静校正处理中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速度模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从单点地震观测数据读取初至数据和各震源点和接收点坐标;(2)从预设的组合后地震观测系统和组合方式数据;(3)对偏移距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全仕,崔树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