锭子装置和包括锭子装置的环锭纺纱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1822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8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锭子装置和包括锭子装置的环锭纺纱机。该锭子装置用于纺纱或捻线机,尤其是环锭纺纱机,含多个相邻布置的锭子且由切向带(6)驱动。锭子装置包括带有孔(15)的锭轨(14)用于固定锭子;第一锭子(31,31’);与第一锭子相邻布置的第二锭子;装有弹簧的第一压辊(41,41’),其布置在第一锭子和第二锭子(32,32’)之间,并将切向带(6)推靠至第一锭子(31,31’)和第二锭子的锭盘(13);和与第二锭子相邻布置的第三锭子(33,33’),其中第一锭子(31,31’)和第二锭子的孔的中心点位于锭子直线上。第三锭子的孔的中心点与锭子直线间隔开,第三锭子的孔(15)的中心点和第一压辊在锭子直线的同侧。

Spindle device and ring spinning machine including spindle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pindle device and a ring spinning machine including a spindle device. The spindle device is used for 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especially ring spinning fram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pindle arranged adjacent to each other and driven by a tangential belt (6). The spindle apparatus includes a hole (15) with the spindle rail (14) for fixing the spindle; the first spindle (31, 31 '); second spindles with the first spindle is arranged adjacent to the first roller; with springs (41, 41'), which is dispos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spindle spindle (32, 32). Between, and the tangential belt (6) is pushed to the first spindle (31, 31 ') and second spindle spindle (13); and third and second spindles disposed adjacent to the spindle (33, 33'), wherein the first spindle (31, 31 ') center and second spindle hole in spindle line. The center point of the hole of the third spindle is separated from the spindle straight line, the center point of the hole of the third spindle (15) and the first pressing roller are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spindle straight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锭子装置和包括锭子装置的环锭纺纱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纺纱或捻线机且尤其是环锭纺纱机的锭子装置,其包括多个相邻布置且通过切向带驱动的锭子。锭子装置包括带有用于固定锭子的孔的锭轨、第一锭子、与第一锭子相邻布置的第二锭子、装有弹簧的第一压辊(其安装在第一锭子和第二锭子间并将切向带推靠在第一锭子和第二锭子的锭盘上)、和与第二锭子相邻布置的第三锭子。第一锭子和第二锭子的孔的中心点在锭子直线上。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锭子装置的环锭纺纱机。
技术介绍
DE3106307A1公开了一种用于纺纱或捻线机的锭子装置,其通过切向带驱动。顾名思义,切向带与锭子锭盘切向接触。仅通过切向的接触,摩擦及由此产生的损失可保持最低。锭子安装在锭轨上。锭轨包括用于固定锭子的孔。为此目的,锭子轴承插入孔内。为了保证锭子通过切向带的安全传输,锭子孔制造精确以便所有的孔在一直线上。为了精确,孔的中心点在直线上。穿过锭子孔的中心点的直线以下称为锭子直线。为每两个锭子配属一装有弹簧的压辊,以便将切向带推靠在锭子的锭盘上。由于压力,在锭子锭盘上形成非常小的环,其足够可靠地驱动锭子。纺纱或捻线机锭子的已知切向带驱动器在其构造方面需要大量的努力。尤其是,两个锭子通常需要一个压辊。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纺纱或捻线机的简化的锭子装置。为了实现该目的,第三锭子的孔的中心点与锭子直线间隔布置,其中第三锭子的孔的中心点和第一压辊在锭子直线的同侧。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锭子装置,每三个锭子仅需一个压辊。所需压辊的数量因此减少1/3。无需额外努力地使用现代制造方法来实现孔的偏置是可能的。优选地,第三锭子的孔的中心点距离锭子直线的距离大于0.5mm。甚至0.5mm的距离保证第三锭子通过切向带的可靠传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改进,第三锭子的孔的中心点距离锭子直线的距离小于2mm。通过设定该距离的上限阈值,保证了锭子的偏置不会对纺纱或捻线机产生负作用。根据一特别优选实施例,第四锭子与第三锭子相邻布置,且与第三锭子相对应地,第四锭子孔的中心点与锭子直线间隔开。在该锭子装置中,每四个锭子仅需要配备一个压辊。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相对于之前的技术使压辊数量减少一半成为可能。优选地,第五锭子和第六锭子与第四锭子相邻布置,且第五锭子和第六锭子的孔的中心点在锭子直线上。第五锭子和第六锭子之间可布置装有弹簧的第二压辊,该第二压辊将切向带推靠在第五锭子和第六锭子的锭盘上。如果第四、第五和第六锭子以所述方式排列,则相对于第一、第二和第三锭子呈镜像对称布置。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可以优选地在第三锭子和第四锭子间固定于锭轨上。第一和第二压辊在第三锭子和第四锭子之间在锭轨上的固定点处的联合固定有助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锭子装置的简单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包括锭子装置的环锭纺纱机。环锭纺纱机除了锭轨外还包括带孔的钢领板以固定纺纱钢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纺纱钢领配属于第一锭子,第二纺纱钢领配属于第二锭子,第三纺纱钢领配属于第三锭子。优选地,第一纺纱钢领和第二纺纱钢领的孔的中心点位于纺纱钢领直线上,且第三纺纱钢领的孔的中心点与纺纱钢领直线间隔开,其中第三纺纱钢领的孔的中心点距纺纱钢领直线的距离与第三纺纱钢领的孔的中心点距锭子直线的距离相对应。通过钢领板的所述调整,以简单方式将纺纱钢领和锭子对中是可能的。当其他锭子或相应孔在锭轨上偏置时,钢领板上的纺纱钢领的孔可被相似地调整。特别是,如果第四锭子如上所述进行设计,且第四纺纱钢领配属于第四锭子,钢领板上的第四纺纱钢领的孔中心点可根据第三纺纱钢领的孔的中心点与纺纱钢领直线间隔开。第五和第六纺纱钢领可配属于第五和第六锭子。钢领板中第五和第六纺纱钢领的孔的中心点则可再次定位于纺纱钢领直线上。在其它方面,可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锭子装置,无需做进一步的调节,连接已知环锭纺纱机。环锭纺纱机的导纱元件,例如导纱器和气圈限制环,已经相对于锭子轴承居中。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锭子装置中,锭子相对小的偏置是足够的。为此已知落纱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可用于连接锭子装置。锭子的偏置可选择远小于落纱装置的夹纱器的捕捉范围。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中的示范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下面: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环锭纺纱机的纺纱工位;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锭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以及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锭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环锭纺纱机1的纺纱工位2的侧视图。在纺纱工位2处,纱线19由纱条18被纺制并卷绕至纺纱筒管17上。纱条18穿过牵伸机16。为了将纱线19储存至纺纱筒管17的顶椎21上,纱线19通过在纺纱钢领3上旋转的钢丝圈23引导。为了纱线19的引导,游动导纱器5也布置在纺纱筒管上方。在卷绕期间形成的线气圈20通过气圈限制环4限定。气圈限制环4安装在纺纱钢领3和游动导纱器5之间。环锭纺纱机1具有多个沿纵向2相邻布置的含锭子11的纺纱工位2。纺纱工位2的纺纱钢领3布置在环锭纺纱机1的沿纵向2延伸的钢领板8上。钢领板8还包括孔7以固定纺纱钢领。相邻布置的纺纱工位2的气圈限制环4布置在环锭纺纱机1的沿纵向延伸的横向构件9上。相应地,相邻布置的纺纱工位2的游动导纱器5可调节地布置在环锭纺纱机1的纵向延伸的横向构件10上。纺纱工位2的锭子11包括锭盘12和锭子轴承13。为了固定锭子11,设置有在环锭纺纱机1纵向延伸的锭轨14。锭轨14包括用于每个锭子11的孔15。为了固定锭子11,锭子轴承13被插入孔11。锭子11通过切向带6驱动,切向带被推靠在锭子11的锭盘12上。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环锭纺纱机1的锭轨14的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图。锭子31和32的孔15的中心点位于直线40上。在锭子31和32之间安装压辊41,其将切向带推靠在锭子31和32的锭盘12上。压辊41还通过叶片弹簧51被施加压力。叶片弹簧51通过固定元件52固定在锭轨14上。锭子33的孔15的中心点与直线40间隔开,其中锭子33的孔15的中心点和压辊41都位于直线40的同侧。因此,切向带6在锭子33的锭盘12上承受足够压力。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锭子装置在环锭纺纱机1的纵向上重复。这表明锭子31’和32’的孔15的中心点也在直线40上。在锭子31’和32’之间布置压辊41’,其将切向带推靠在锭子31’和32’的锭盘12上。压辊41’通过叶片弹簧51’加压。叶片弹簧51’通过固定元件52’固定在锭轨14上。锭子33’的孔15的中心点与直线40间隔布置,其中锭子33’的孔15的中心点和压辊41’处于直线40的同侧。图2所示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将压辊数量减少1/3。根据现有技术,两个锭子配属有一个压辊。所示实施例要求一个压辊用于三个锭子。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环锭纺纱机1的锭轨14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锭子31,32和33根据图2实施例布置,因此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压辊41布置在锭子31和32之间并将切向带推靠在两锭子31和32的锭盘12上。锭子34与锭子33相邻布置。根据锭子33的孔15的中心点,锭子34的孔15的中心点与直线40间隔开。锭子34后面的锭子35和36布置成,使它们的孔15的中心点再次处于直线40上,锭子31和32的孔15的中心点也位于下述锭子35和36靠近上。压辊42推动切向带6压在锭子35和36的锭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锭子装置和包括锭子装置的环锭纺纱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纺纱或捻线机的锭子装置,该纺纱或捻线机尤其是环锭纺纱机(1),该锭子装置具有多个相邻布置且由切向带(6)驱动的锭子(11,31,32,33,31’,32’,33’,34,35,36),所述锭子装置包括:带有孔(15)的锭轨(14),用于固定锭子(11,31,32,33,31’,32’,33’,34,35,36);第一锭子(31,31’);与第一锭子(31,31’)相邻布置的第二锭子(32,32’);装有弹簧的第一压辊(41,41’),该第一压辊布置在所述第一锭子(31,31’)和所述第二锭子(32,32’)之间并将所述切向带(6)推靠至所述第一锭子(31,31’)和所述第二锭子(32,32’)的锭盘(13);以及与所述第二锭子(32,32’)相邻布置的第三锭子(33,33’),其中所述第一锭子(31,31’)和所述第二锭子(32,32’)的所述孔(15)的中心点位于锭子直线(4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锭子(33,33’)的所述孔(15)的所述中心点与所述锭子直线(40)间隔开;并且其中所述第三锭子(33,33’)的所述孔(15)的所述中心点和所述第一压辊(41,41’)在所述锭子直线(40)的同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19 DE 102015016583.61.一种用于纺纱或捻线机的锭子装置,该纺纱或捻线机尤其是环锭纺纱机(1),该锭子装置具有多个相邻布置且由切向带(6)驱动的锭子(11,31,32,33,31’,32’,33’,34,35,36),所述锭子装置包括:带有孔(15)的锭轨(14),用于固定锭子(11,31,32,33,31’,32’,33’,34,35,36);第一锭子(31,31’);与第一锭子(31,31’)相邻布置的第二锭子(32,32’);装有弹簧的第一压辊(41,41’),该第一压辊布置在所述第一锭子(31,31’)和所述第二锭子(32,32’)之间并将所述切向带(6)推靠至所述第一锭子(31,31’)和所述第二锭子(32,32’)的锭盘(13);以及与所述第二锭子(32,32’)相邻布置的第三锭子(33,33’),其中所述第一锭子(31,31’)和所述第二锭子(32,32’)的所述孔(15)的中心点位于锭子直线(4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锭子(33,33’)的所述孔(15)的所述中心点与所述锭子直线(40)间隔开;并且其中所述第三锭子(33,33’)的所述孔(15)的所述中心点和所述第一压辊(41,41’)在所述锭子直线(40)的同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锭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锭子(33,33’)的所述孔(15)的所述中心点与所述锭子直线(40)的距离大于0.5mm。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锭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锭子(33,33’)的所述孔(15)的所述中心点与所述锭子直线(40)的距离小于2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曼
申请(专利权)人: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